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教学正在成为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方向与目标,英语实用技能的提升是高校英语教学创新中的重点,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提升与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简析。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我国的对外交往无论是渠道还是范围都有了明显地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实用性英语技能的人才缺口也急剧膨胀,而国内的各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虽然也注重了加强对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提升的教育,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明显偏弱仍然是不争的事实。
一、高校英语教学现状
尽管目前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是单就英语教学而言,绝大多数的学校仍然在强调要求学生完成“四、六级”和专业英语的等级考试,这样无形中依旧是将学生限制在了应付考试的范围内,也就导致了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基本上是面向英语考前专项辅导为主。
客观地讲,这种教学方式的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帮助大部分学生较为顺利地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但是由于学生这个阶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在口语和书面语的日常练习过程中完全侧重于辅导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即便是老师想融入一些与未来职场环境存在密切关联的内容,学生也大多都兴趣寥寥。而一旦结束了考试之后,学生基本上就将这些知识与信息置之高阁,不再去理会,甚至还会对英语学习产生较为强烈的抵触心态,也给老师的实际教学制造了比较大的障碍。所以说,尽管有些大学毕业生师出名门、名校,怀揣较高的英语能力等级证书,但是除了英语专业的学生之外,具备较高英语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并不多。而之所以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并非单纯的是因为老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不对路,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理念与态度在作祟。
二、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的成因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可能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在备考英语等级证书的时候,其英语能力是较强的,但是笔者对部分学校的学生备考前的英语水平与能力进行测试发现情况完全没有理想中那么好,通过与任课老师和学生进一步交流之后发现,导致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的成因较多。
其一,偏离学习重点,导致“专业英语”能力根本不专业。在英语能力等级证书这个“硬指标”的压力之下,很多学生需要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所谓的专业英语,但是从其学科内容设置与分布上来看,其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能够接触到专业英语知识的概率并不大,而且这种所谓的专业英语在很多人眼中看来也并不适用,以至于任课老师为学生讲解其中的内容也认为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在这种“一个不愿意教,一个不愿意学”的逆向坐标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笔者对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四学生进行《生物专业英语》基本能力测试,甚至接近四成的学生对于entoderm(内胚层)都不能正确翻译出来,其所谓的英语专业能力就完全可想而知了。
其二,学习方法失当,导致系统化英语学习效果不佳。有些学生习惯自创一些所谓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而且在考试之前,大多数任课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对学生的课堂管理采取的措施与手段也相对较为温和,以至于让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老师实际管控范围之外。对于自控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种自由式的学习的确能够使其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但是这些学生毕竟是少数,很多自控能力偏弱的学生,在这种错误的学习方法影响下,英语学习与应用能力不仅没有增强,反倒是有明显的退步。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是恶劣的,在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业荒废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三,管理措施失效,导致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了解不准。“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专业英语考试的确是目前各高校衡量学生英语水平与能力的一把所谓的“标尺”。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只有取得了这些相应的资格与等级才能具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谋求职业发展的基准资格,但是殊不知这些所谓的“四、六级”和专业等级证书都是彻头彻尾的“中国造”,在一些侧重于专业能力应用的跨国大公司中,这些资格证书远远没有专业技能资格能力含金量要高,这也就成为一度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要比本科院校学生就业顺畅的原因,毕竟高职院校的基本教学思路就是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知识培训的过程中,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靠实践来支撑。Intel公司2015年在复旦大学的校招中仅开放了24个名额,而在四川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仅DCSG MechanicalDesign Engineer(DCSG机械设计工程师)这一个岗位就开放了近16个名额。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只是因为两个学校在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存在明显反差,与思科技术密切关联的CCNA、CCDA、CCNP、CCDP、CCSP、CCIP、CCVP、CCIE 应用能力测试,前者并没有过多地强调,而后者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2项。其实从实用性的角度上来分析的话,能够掌握两项思科应用能力测试,其英语实践能力或许一点也不逊色于具备所谓英语专业能力的人。
三、大学英语教学困境的成因
梳理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从表象上来看是老师的教学方式或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对路所致,但是从本质上来分析的话,是师生对于实用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透彻,没有上升到意识形态的层面上去重视,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干扰所致。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显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飞跃式地提升,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学习成绩与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基础更为扎实。
四、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有效提升与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英语教学全面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的助力下,大学英语教师有效提升与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从三个方面落实。
一是,缓解学习压力。对于语言学科的学习,大多都是入门容易但是精通难,在大学阶段的专业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学习的“瓶颈”,能力受限是可以理解的,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将繁重的学习压力释放出来,其核心和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英语等级证书所代表的价值,无论是学生仍然视其为“敲门砖”,还是真正地想透过这种能力的测试来检验英语知识水平,老师都应当给予充分地理解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其实也是一种增进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方式。
二是,优化学习方法。很多学生之所以对英语望而却步,主要是英语信息的应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对于英语能力的学习而言,词汇与阅读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内容,老师只要在课堂环境中能够将这部分信息给学生讲解清楚,至于说学生是否采用个性化学习方式,其实并不是十分关键的,毕竟在大学阶段中,学生学习的自由时间较多,在系统化的学习方法框架下,其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升并非难事。
三是,调整管理措施。英语能力的应用施展必须包括理论技能与实践技能,对于未来的职场规划而言,或许在一定层面上实践技能要远比理论技能更受到关注,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肯定上,必须侧重于实践能力的锻炼为主。借助校园局域网的环境,依托无线移动数据链接系统,在APP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海量的社会实践英语信息以供参考,在日常周期性英语能力测试的过程中将这部分内容增加进去作为重点考核信息,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跳出原有的知识获取圈子,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去接触、了解和掌握其他社会层面的英语知识与信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培养祖国未来建设中流砥柱的摇篮,而高校老师是承载这一历史使命的关键性人物,只有科学、系统地规划学生的学习,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在大学阶段英语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在未来的职场与人生规划中让自我找到精准的社会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