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5

  [摘要]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主流良好,但师德失范现象依然突出。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必须从青年教师自身、高校、社会等三大方面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有153万名专任教师,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高达87万,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以上。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反映了高校师德建设的总体水平。高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与学生接触较多,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等比较接近,其师德状况和师德水平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从而影响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教师师德水平不仅是教师自身修养的反映,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刻不容缓。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青年教师中,有许多崇尚教师职业道德并用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师德的优秀教师,他们在治学、修养、自律等方面都严格自我要求,无论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自觉维护和发扬着高尚的师德传统。他们关爱学生、关心集体、专注教育事业,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总体而言,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师德建设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趋势。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仍比较低,甚至出现了不少师德失范现象,暴露出师德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形象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主要表现为:

  (一)理想信念不足,缺乏奉献意识

  教师是高尚而神圣的职业,这一职业要求教师具有积极的服务信念和强烈的敬业爱岗精神。然而,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对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不坚定,未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工作的认可程度较低,更不用说热爱工作了。他们从事教育工作只是为了谋生,缺乏基本的敬业精神。因而教学过程应付了事,教学效果较差。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不注意个人的形象和影响,上课信口开河,甚至有不利于党和国家利益的消极或偏激的言论,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些高校青年教师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较为散漫,纪律松散,不注意个人仪容仪表,存在上课吸烟、随意接手机、口吐脏话等不良行为,甚至在上班时间网上购物、炒股等,有违师德规范,破坏了教师的形象。

  (二)价值取向功利,个人主义凸显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只顾个人名利,紧盯眼前利益,往往以功利的眼光来衡量和审视工作的价值。因为当前教师工资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职称或职务刚开始都是最低级别的,所以其中部分人认为不应该花太多心思在工作上,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态度敷衍,得过且过,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兼职中,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关注本职工作。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学生被看作是他们可以用来谋取私利的资源。他们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向,不主动学习和汲取新知识来提高专业水平,上课炒旧饭、剩饭。在处理与学校的关系时,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利用学校资源来发展自己,而很少考虑学校工作的需要,甚至存在利用教师的职位来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

  (三)教育意识淡薄,重教书轻育人

  一些青年教师的育人意识淡薄。在教学实践中,其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是尽了教师的职责了,把传授知识作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偏差行为。具体表现为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讲课只会照本宣科,不会因材施教,缺乏针对性教学,对课堂思政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正确地引导课堂反映出的思想教育问题,学生思想有偏差也未能及时地沟通和引导。有些青年教师甚至忽视课堂内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对一些学生出现迟到旷课、上课睡觉、吃东西、窃窃私语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不闻不问,更不用说对这些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了,导致本来在认真听课的学生也受到影响,无法静心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会对任课老师失去信心,从而对上课内容失去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重科研轻教学,学术诚信缺失

  在工作中,有些青年教师认为科研比教学重要,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在教学上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忽视教学,对待教学工作敷衍了事,而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对课堂教学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上课端起课本就来,下课拍拍屁股即走,不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一些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不认真钻研,投机取巧,剽窃他人成果,丧失学术道德和诚信;为了评职称和科研项目不惜套近乎、“走后门”、收买评委;在科研工作中复制粘贴,东拼西凑,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有的青年教师不搞研究,急功近利,改改教科书的框架体系就改头换面出版新教材。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对策

  (一)个人层面,高校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养成

  1.师德修养的养成要求每个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认真地去体会和积累。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认识和把握教师道德的内涵,全面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高校青年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要求,根据相应的道德责任和道德规范,扮演好高校教师角色,并发挥高校教师这一角色的良好社会作用。其次,要认识到自己是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者、先进知识的研究者和创造者、社会的知识服务提供者、思想文化的传承者和引导者,要把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期望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追求,从而实现内外自律的统一,自愿投入和献身于高校教师职业。第三,要主动学习和研究师德,积极参与教师道德的培养与实践,从培养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行为等方面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追求学高为师是高校青年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高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随时补充和汲取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师德水平。第一,要有意识地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青年教师应以马克思主义为师德修养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第二,要积极主动地提高教育理论的素质。高校青年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掌握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第三,要自觉提高专业能力素质。青年教师不仅要注重掌握知识的宽度和厚度,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可能的方式进行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钻研业务,勇于创新。只有自身的知识储备量足够大,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

  3. 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笃行。师德水平的提高贵在自律,要求青年教师将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行统一,自觉实现师德认同,积极开展师德实践。高校青年教师只有将师德的情感、信念、教师良心和师德价值观等内在品质外化为行为,才能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得到具体体现,才能实现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形成高尚的师德。同时,高校青年教师要牢记以身作则原则,因为身教重于言传,把师德理论、师德原则、师德规范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加以实践,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才能达到“身正为范”“以德服众”的境界。学生才可以被有效地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4. 提高青年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是坚持“慎独”。“慎独”作为教师师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自律。青年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做任何有损师德的事,这是每个高校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应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建立高度自律的教师职业道德,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认真反省自己并及时纠正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实现师德修养从外在规范内化为内在规范,从而转变观念,把师德规范付诸行动,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二)学校层面,高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1.应当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与引导。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价值引导在师德建设中非常重要。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并付诸实践;明确高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增强育人意识,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政治和情感认同。同时,为了让青年教师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真正脚踏实地教书育人、服务奉献,还应该加强青年教师对校史、校情的教育,使青年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本校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从而更坚定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与引导,还要教育青年教师遵守《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用实际行动实践为人师表,让学生信其师亲其道,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

  2.建立和健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配套制度。第一,建立科学有效的师德培训体系。根据不同阶段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成长需要和学校培养目标,相应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师德培训体系,以及职前职后的培训内容。第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是考核评价教师的主要内容,研究出台相应的考核评价细则,将师德表现与这些内容挂钩,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引导青年教师遵守师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第三,强化激励机制。生活待遇问题,特别是住房问题是高校青年教师尤其关注的实际问题,高校应予以高度重视,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重点解决住房问题。高校应该逐年增加青年教师的收入,开展各种联谊或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单身青年教师解决婚恋问题。对师德优秀的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加强宣传表彰,用榜样的力量引导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对出现道德失范行为的青年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负激励方法,并按照师德处罚的相关规定,在通报批评的基础上严肃认真处理。第四,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师德无小事,要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全面发展规划,由高校领导亲自抓管,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将师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3.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一,创设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和谐的校园文化对青年教师道德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加强优美校园自然环境建设,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尊重教师、教书育人、严谨求实的校风校貌。积极宣传师德师风的正能量,表彰师德优秀教师,形成积极的舆论,引导高校青年教师以先进为榜样,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舒适安静的工作空间,能够有效消除教学疲劳,促使教师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轻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温馨的工作氛围,可以激发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和奋发向上的事业心。因此,高校要想方设法为青年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并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等方式,关心和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第三,关心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生活环境。高校领导要关心青年教师,认真了解青年教师的家庭经济状况,深切关注青年教师的生活状况,着力解决青年教师面临的紧迫问题,为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三)社会层面,各界要共同构建良好师德建设环境

  1.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首先,要营造尊重教师的政策环境。高校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诸多紧迫问题,构建良好的师德建设环境,需要各级政府极力营造尊重教师的政策环境,为青年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其次,要加大教育投入,适当增加财政投入,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比如,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为青年教师设置一些针对性的科研项目,并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倾斜和保障;确保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培训经费的投入,并力求做到逐年稳定增长。第三,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行为和优秀事迹,大力表扬热爱岗位、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积极服务社会的教师,弘扬高校教师献身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更多的有为青年追求高校教师职业,积极主动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使高校教师职业成为最受尊敬、倍受欢迎的职业。同时也要净化舆论,尽量减少损害教师形象的负面报道,避免不良价值取向的错误引导。第四,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高校要开展好师德建设,就必须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明确青年教师的价值定位,在社会上形成人人尊重青年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为高校从自身层面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奠定更坚实的社会基础。

  2.全面协调解决青年教师发展中突出的实际问题。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应该与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社会的一群体,他们身上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事实上也是社会问题在高校的反映,不但需要高校,更需要社会全面协调来统筹解决。对于一直以来都困扰着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住房、子女入学等主要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首先,在政策上要优先给予适当的倾斜。其次,地方政府可以联合高校为青年教师建造教师公寓或周转房,或者将青年教师纳入地方保障房、经济适用房计划等,解决高校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针对青年教师子女入学难问题,高校可以通过与中小学和幼儿园合作办学,或者提供智力支持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的子女顺利就读幼儿园和中小学。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一起努力,全面协调解决青年教师发展中突出的实际问题,才能构建良好的师德建设环境,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结语

  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社会对高校教师师德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不仅是教师自身修养的反映,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