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职培训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一种趋势,各院校在原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向智慧校园建设迈进。笔者根据所在的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情况,深入剖析目前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基于校本管理平台的智慧校园建设之路。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化校本管理平台
从2010年浙江省首次提出智慧校园,不少中职培训学校已经开始试点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是在“数字校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去,数字化校园存在着信息孤岛、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规划等弊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强调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与构建完善的云平台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智慧校园的内涵与特点
就智慧校园的内涵而言,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根据现有的理论研究,笔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建设环境为基础的,集工作、生活与学习于一体的智慧化环境;智慧校园环境是以各种类型的服务平台为工具,充分将与中职培训学校息息相关的教科研、管理和生活囊括其中。由此可见,“智慧校园”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加强校园之间的物物联系。简单来说,智慧校园的核心特点就是“以人为本、深度融合”。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1.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
智慧校园建设的物质基础是要有基础的网络设施,要利用数字校园所能提供的统一的数字化编码、网络基础环境,并采用数字校园的单点登录方式,这都是智慧校园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
2.充分体现智能化的特点
智慧校园更具物联网信息交换的特点,从单一的人延伸到了物品,比如校园内的设备、图书杂志、仪器设备等。智慧校园中的人与物有机整合,集合成了一个物物相连、人物相连的智能化环境。
3.突出个性化定制服务特点
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相比,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提供具有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智慧校园建设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为目标,着重解决师生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的各种需求。
二、当下智慧校园建设的困境
1.重硬件轻软件投入
由于我国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普遍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都是从数字化校园建设向智慧校园过渡阶段,多个管理平台相互独立、数据库系统重复建设,重复和错误的数据,都难以为学校重大决策提供支持服务,导致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收效甚微。部分职业学校甚至耗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硬件设备投入大、软件设备投入少,不能共同发挥作用。
2.忽视用户需求导向
当前智慧校园建设以技术应用为中心,以数据平台为载体,往往是盲目跟风,偏离了实际需求。很多职业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没有进行深入调研,与师生实际需求不吻合,不仅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出发点,也未能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文化等融入其中,智慧校园的生命力和活力不足。
3.缺乏自身特色
目前,大多数学校智慧校园按照相关的文件标准建设,几乎以数字化、硬件指标等作为衡量与判定的标准,类别与功能几乎都相仿。但是在统一的标准下缺乏个性与特色,大多数课程都相仿与类似,导致智慧校园建设普遍缺少自身特点。
三、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作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信息化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互联网+”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重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成为能否在教育变革中成功转型的关键。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加快数字化、信息化进程,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在制度的保障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有三大趋势:一是职业教育网络平台的综合化;二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三是开放式网络教育体系逐步构成。总体而言,职业教育正迈着稳中有进的步伐,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势头强劲。
2.符合“互联网+”校园管理的需要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校园管理中,是不少中职培训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方式。笔者认为,“互联网+”校园管理不单单是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连接,而是应该将互联网平台应用到学校教学、管理、生活等方面,形成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并汲取互联网在教育生态圈中的改革,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教学管理的机制创新,从而构建起智慧型、个性化的校园,促进传统教育转型升级,跟上时代步伐,实现内部整体的变革。
3.提升办学层次的需要
根据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通知(教职成函[2015]1号)、《省政府关于推进智慧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 10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 24号)、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6]3号)、《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工作的通知》(苏教师[2018]7号)精神,全面提升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全面推进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由此可见,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提高办学层次和格局的重要方式。大多数职业学校在顶层设计、学校“十三五”规划中均将“智慧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建设目标,覆盖教学、管理、服务、生活等各个方面。
四、智慧校园建设思考
1.加强统一规划
按照学校“十三五”战略部署,笔者所在的学校正在积极建设智慧校园,按照“基础环境、综合管理、应用支撑、个性服务”四大模块,建设四个应用项目,主要包括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学习中心、资源中心。学校通过搭建完善的智慧校园基础平台,进一步完善应用系统,构建起“技术先进、稳定实用、覆盖广泛、速度快捷、资源丰富”的校园网络服务体系,从而确保网络资源的交互使用、教学科研信息交换与教育管理正常运行。
学校不仅重视基础建设,还要不断加强课程网络化建设,大力建设网络精品课程和资源库,建设高水平、数字化的现代图书馆和资料库,同时完善教学信息资源库,并接入校园网,实现网上资源共建共享。因此,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互联是智慧校园信息应用的必要纽带,要求学校校园网络设施布局基本到位,校园宽带网络采用电信双线200M、联通100M三路出口,内部主干网采用万兆核心交换机,无线网络覆盖校园。二是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学校建有情景模拟室2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5个,建有网上教学互动中心、莫愁微学堂、网上课堂、在线测试系统等网上学习平台,各专业均有精品课程学习网站,各教室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及交互式白板。此外,学校还不断增加电子白板、教学仿真软件、虚拟实验室、情景录播室等高智能化教学设备的投入。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初步建成高效传输、在线互动、服务教学的学校信息化实施环境,形成职业教育新生态。
2.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技术、多领域的信息化团队
为了充分发挥职校特点,彰显专业建设成效,学校倾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术、来自多领域的信息化团队。这支团队从学生中来,由各班班委、美术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共同成立小组,带领班级其他学生设计并开发网站和相关的应用软件。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信息化平台的开发效果,还能节约开发成本,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充分提高。在校企合作中与知名软件公司共同开发适合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且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企业的先进理念及技术,使信息化管理建设得以可持续发展。
学校成立了信息中心,其主任为中层正职,分管学校信息化工作,并组织成立软件研发中心,由校长直接管理。此外,学校信息化团队中配置相应的研发人员,同时专兼职网络管理与维护人员、信息维护人员、在各处室中配备1名以上的信息员,有效保证学校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3.自主设计了应用广泛、易于维护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笔者认为,智慧校园建设应该秉持学校本位的思想,立足于校本研发,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智慧校园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软件应该采取自主研发的形式,以提供个性化服务为目标,经过不断研究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信息发布平台”“学生管理平台”“网络办公平台”“活动管理平台”,并包含了学籍管理、课务管理、教科研管理、校园一卡通系统等40多项应用成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使用。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扩建了莫愁APP移动应用平台、视频会议系统、莫愁“微学堂”等办学、校园短信系统、教学的网络应用与资源平台。
一是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化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从而扩大宣传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学校不仅完善与优化了校园网站的功能,并且开发了班级网、党建网、精品课程系列等。二是学生管理平台。学校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按照“由入到出”的形式,笔者参与开发了学生学籍管理平台、德育管理平台、实习实训管理、学生毕业管理等平台。三是网络办公平台。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学校按照教师的日常工作流程,为教师量身定制,共开发了招生、课务、教材征订、实验室、网上报修、工资等常用的管理平台。四是活动管理平台。信息化最主要的效果是最大化地解放重复性的机械劳动。为了使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得到提高,学校开发了竞赛管理系统、监考报名系统、活动报名系统、验收资料管理系统等工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