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之“大”不仅仅体现在其信息资源所具备的广度和深度上,更体现在其对信息技术、产业革命等领域产生的深刻影响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数据的应用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与渠道。把握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敢于迎接大数据背景下的时代困境,无疑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新的动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典型特征
大数据依托于其信息处理的大量、高速和多样化的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呈现出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1.在时间、空间范围内,教学呈现全方位、实时性的特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受限于教育空间的固定特征,教学与教室密不可分,教师授课时间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时间与空间相对固定,教学依据不同环境因素的可调整性能力太差。而以互联网为依托,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的授课时间和空间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在线课程进行学习,随时提问并且获得解答。
2.在教学地位上,师生角色逐渐趋于平等。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师始终扮演着“知识权威”的角色,除了自身主动学习以外,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教师的授课。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显著拓宽,线上课程的增加使得学生能够同时接收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观点,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显著增强。
3.在教学理念上,双向互动模式趋于增强。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多呈现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与理念,对于学生自身是否能真正从教学中获益并不是十分关注,缺乏对学生深度思维和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引导,远远偏离了教学理念所要达到的目标与宗旨。
二、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实现了长远的发展,但对于学生来说,其自身的网络素养仍然缺乏学校引导,法治意识的欠缺更使得其上网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管,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质量。
1.高校学生对大数据理念与技术的认知程度。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得学生对移动网络的使用越来越熟练,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应用为媒介,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在同学社交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大数据”的理解,多数学生仍然处在较为模糊的理解状态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大数据技术在信息收集、信息检索、资源提供等方面已经有了深层次的应用,然而学生们利用大数据进行资源检索、信息查询的能力依然有待提升。
2.高校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同学们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如果对其自由特性不加以约束,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大数据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在于辅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圆满完成,使学生借助现代科技便利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然而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带来的社交便利,对于大数据在思想政治课程发挥的作用却很少关注,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扭曲了大数据运用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最初目的。
3.学生运用大数据主动学习的主动性。大数据的运用具有普遍性,学校可以运用大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各项状态,学生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提升其知识储备。同时,由于大数据的运用包含有特定程度的技术性要求,因此在对大数据的运用上,需要学校给予明确的指导培训。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多数高校对于学生运用大数据进行信息检索与信息分析能力的培训并不注重,对于那些有求知欲望的同学来说,大数据的熟练使用无疑是其求知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学生运用大数据学习的积极性受挫。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机遇与困境
对于大数据的评价,曾有人给出这样的言论: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不管是片面数据还是抽样数据,大数据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所获得的知识、所发现的商机,更多的是来自于对系统数据的分析而总结出的规律。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
1.大数据的运用为深入了解高校学生思想动态开辟了新渠道。以传统思想政治的调研工作为例,教育者若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动态,需要通过课上、课中、课后的跟踪与观察,这种方法往往耗时、耗力,缺乏当代社会要求的时效性特征,并且无法保证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大数据的运用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信息被实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应用的分析和处理,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动态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2.大数据的运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研究提供了科学性。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学科而缺乏自然科学所具有的量化分析的科学性特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调研活动中,数据的有限性、外界因素的易变性等往往使调研结果缺乏预期的准确性。大数据的应用拓宽了数据搜集的广度,加深了数据分析的深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量化分析的方式呈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眼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性显著增加。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面临的困境
当下,我国的数据市场依然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的成熟度欠缺,监管措施的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建设质量。
1.缺乏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滞后。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下各大高校都已经完善了自己的信息化体系,校园一卡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在各大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占到较大比例。但是深入了解我们便会发现,在各大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各部门应用的信息软件系统各自独立、各自为政,内部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实时共享,信息壁垒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2.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塑造易遭受冲击。大数据的运用使得海量的信息资源充斥在学生面前,在内容复杂、质量参差不齐的数据面前,学生对于数据的筛选能力仍然十分较弱。在技术上,由于存在技术空白,各大网站过滤不良思想、言论的能力依然十分有限。在一个充斥多元价值观的网络环境中,学生是思想最易被左右的一个群体,更有甚者,可能造成民族意识走向歧途。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创新方法探讨
1.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创新的目标。大数据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在于明确学生需求,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教学方针和政策,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始终要贯彻的宗旨,各大高校应该认识到,大数据的运用只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有效手段,学生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数据运用应考虑的主要问题。2.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增强数据的快速分析能力。如前所述,内部部门独立引起的数据壁垒现象严重是各高校当下依然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快部门间数据信息的流转与共享是当下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五、结语
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影响绝不仅仅在于载体的转变上,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明确大数据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强化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帮助学生在多元价值充斥的社会树立科学的思想意识依然是当下工作的重点。大数据的运用有效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但工作载体的创新远非重点,如何将大数据应用中推崇的理念与价值充分融入到当代高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中,无疑是我们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