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媒体独特的传播方式对大学生社会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具体,自媒体的优势和危害性在大学生群体上也有了明显的体现。科学的使用自媒体将是对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有效补充,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自媒体使用环境和使用方式,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努力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形成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伴随无线互联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正进入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即自媒体时代。自媒体(Wemedia)亦称“公民媒体”,是私人化、普遍化和自主化的现代传播方式,其传播对象是非特定群体,目前自媒体在国内的主要形式是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形式。
自媒体的自主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特征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网络使用行为和网络心理(认知结构、情感状态和意志水平)。作为社会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是自媒体使用度最高的人群,自媒体对大学生社会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具体。如何有效的发挥自媒体在大学生身心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使我们的教育能够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
一、自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媒体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成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自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有了一个宽松的自我展示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基础广泛性的对社会和自我进行了解和认知再塑,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心理诉求,为自己创造一个自我展示和自我认同的机会。从高校教学行为的角度看,自媒体使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更为活跃,使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更高,在自媒体平台上,大学生能够充分的进行知识积累和思想交流,跨越空间界限进行人际互动。同时,这个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减轻压力的空间。社会的竞争压力和文化的碰撞对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一个有效的方式去化解,自媒体适时的提供了这一平台,大学生可以在此通过专业的或生活化的方式解决自身的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自媒体交流的便捷性和公平性使得大学生更容易用此平台来解决各类心理问题。这些便捷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在更高的水平线上接受更为公平多样的教育,甚至突破国界和不同文化开展交流,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分布不均的今天,是对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各种不加选择的信息和交往对象也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各种不利影响。虚假、片面性信息传播,使一些学生对各类社会问题的认识容易出现偏激,并不自觉的成为虚假、片面性信息的制造者或传播者。同时,还使得高校的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受到冲击,在很多情况下虚假和错误信息的传播破坏性甚至超过了老师的传统教学行为的影响,尤其是部分教师还不适应新媒体手段的应用的情况下,自媒体平台已经出现了争夺学生“眼球”,争夺知识话语权的情况。对自媒体的过度使用也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有调查指出,部分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5个小时,这使得其在现实空间中的人际交往被大大压缩,并沉溺于虚幻世界中无法自拔,在面对现实环境时往往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从而变得更加焦虑和孤独。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成瘾和手机依赖的最主要群体,自媒体的优势和危害性在大学生群体上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二、自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自媒体是对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有效补充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网络的普及使得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性和心理指导的多样性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手段(课堂教学、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的作用开始出现淡化趋势。与此同时,伴随自媒体的普及,其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的作用日益增强,因此自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开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方向。伴随4G网络的普及,移动网络资费的不断降低,以手机移动端为首的信息接收平台已经成为个体信息获得的主要手段,传统媒体(纸介、有线终端等)逐渐开始淡出了信息传播领域,这一点尤其是在信息接受能力最快的大学生群体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只有与时俱进的开发新媒体手段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包括心理健康网站建设、心理测评APP、心理健康教育微信群、微信心理咨询工作站等形式多样的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以此来为大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层面上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切实补充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3]。
(二)学生对自媒体的应用成为必要手段
自媒体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大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接近100%,4G网络已经达到了校园全覆盖,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已经基本形成,网络的便捷性也使自媒体成为大学生与外界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大学生成为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对网络的使用和认知是其他任何社会人群都无法比拟的。而大学生处在生活相对独立的阶段,对社会生活的探索是极其强烈的,但同时也是相对懵懂的。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认知途径,以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影响着大学生生活和自我成熟过程。如何帮助大学生科学的使用自媒体,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保障就是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中的文字、图片和声像信息都可以融入自媒体中,实现媒体的融合。同时,传统媒体的正向性和管控手段,也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在自媒体环境中所出现的信息认知偏差,使信息的传播被优化和实现个性化的信息引导,切实保障信息的质量。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网络营销的趋利性使得网络信息呈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局面,大量的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使得受众者的心理和价值观受到了扭曲和不良诱导,因此对网络文化的规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只有使主流社会文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络文化的核心,才能够切实保证大学生接受科学规范的网络教育。
目前国家已经通过各种法律手段对各种网络虚假信息的制造传播进行了打击,并通过各种行动揭示网络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引导广大网友科学的使用网络信息。同时,作为教育组织,各个高校也正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平台,建立科学文明的自媒体终端,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国家的有关规定,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宣传引导社会所提倡的主流价值观,使自媒体平台成为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这是一场争夺眼球的战争,是一个如何培养国家未来有用人才的重要工程,是帮助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格素养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教育手段。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体现,它非常需要“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中发挥其引导作用,高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要积极向自媒体推送具有正向的信息,将教育行为生活化,自觉主动的适应大学生信息接收方式的变革,与时俱进的推进高等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
三、自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创新
(一)科学引导大学生的上网行为
网络信息素养是近年来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心理素质要求,现代文明要求作为自然人的个体要学会科学使用网络,并对网络的各类信息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和技术使用能力,这是大学生社会生存技能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的人格要素指标。这其中既包含技术层面的训练,又包括网络道德、网络生存技能、网络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完成的一项新的工作任务。
1.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针对各种敌对势力经常利用各类热点和敏感问题蓄意制造谣言,煽动社会不满情绪,破坏正常社会秩序的行为,作为网络监管部门和教育引导机构要及时把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观点和问题实质传递给大学生,自觉占领网络阵地,科学的引导大学生主动辨别和抵制错误信息,做好疏通与说服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使大学生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2.推进网络文明建设。通过各种教育渠道举办各类竞赛、主题演讲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以自媒体的手段对这类活动进行参与和传播,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文明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文明修养和文明用网的行为习惯,并努力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3.开展网络法制宣传和教育。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容易忽视法律法规在网络使用中的约束性作用,出现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自媒体平台上的不规范信息和大尺度的言论行为很容易跨越法律的红线,在不自觉中出现违法行为,因此在现实环境下需要针对大学生通过典型案例、舆论宣传、监督规劝等形式,将网络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开展起来,建设具有普适性、高层次的环境,努力消除、避免消极内容造成的不良影响。
4. 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网络行为。要采取技术手段,维护网络安全: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机制,发现有违反网上道德与法规的,要严格给予处理,绝不姑息,构建网络技术防控体系。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根据教育部、团中央向社会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制定约束大学生网上行为的规章制度,如《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等。可通过知识竞赛、有奖问答、专题学习等形式在学生中宣传文明上网的规章制度,或与学生签订“文明上网保证书”等,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
5.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强化自律意识。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意识,自觉树立网络文明责任意识;要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将自媒体作为获取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途径;要引导学生将网络文明修养内化为高尚的精神追求,提高网络文明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
(二)净化网络信息
对网络环境的净化和网络信息的合理规范是高校信息管理部门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为学生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及时纠正各类网络谣言,准确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是当前高校信息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争夺眼球的战争已经摆在大家面前,系统化的信息管理是提高大学生自媒体使用效果的重要技术保障。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当针对自媒体平台随时引发的舆情危机而设置应急预案,将其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网络的开放性已经使高校不得不实施开放性的办学策略来应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学生不仅仅掌握着自媒体平台的发声权,更是对高校办学活动的一股监督力量,如何有针对性的提高这种监督的客观性是高校信息管理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加强技术手段建设和提高认识水平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
(三)健全自媒体运行机制
要以科学和法律的手段对自媒体进行管理和约束,让自媒体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和发展。同时,高校要积极开发适合于本校特点的自媒体平台,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与自媒体的融合,帮助大学生进行自媒体选择,致力于适合自身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自媒体建设(网络咨询、心理健康自助系统、心理测评系统)。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上加强了自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创造相对自由安全的情感交流空间,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和自我教育,利用自媒体平台的信息组织、信息交流和定向传播功能帮助大学生实现网络心理的互动、引导和转化工作,以专业的教育和辅导促进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发展。同时,以自媒体为平台开展网络社区沙龙,开辟心理论坛,推荐热门主题等,通过有针对性的交流、辩论和探讨,对大学生进行隐性网络心理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健康的认识,激发其科学健康的网络情感,锤炼大学生的网络意志品质,从而使大学生网络心理逐渐走向成熟。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正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选择和诱惑变得更多、更丰富,这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极大挑战。如何帮助大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类自媒体手段来促进自身健康成长,是高等教育工作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科技潮流的到来要求我们更自觉的去使用科学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学生的成长和时代进步步调一致,充分结合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努力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形成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