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动画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9-06-27

  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近年来大力投入和扶持的重要产业项目,其中动画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并与其它制造业、出版业、游戏产业、计算机技术行业等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产业链,为引领21世纪的知识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能量。可以说,现代动画产业的繁荣给高校动画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高校动画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肖永亮编著的《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是在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和动画教育理论探讨的双重基础上汇总和记录了我国动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创新尝试,并从总结经验的前提出发引导了高校教育者在动画专业的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和完善,以推动我国动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培养出更多为动画产业服务的专业型动画人才。《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一书包括调研分析篇和理论探讨篇。在调研分析篇中,编者以调研的数据和事实为基础对中国动画产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就业状况,以及中国动画教育的学科建设、课程教学、教育评估等方面给出了一个系统化、真实化的呈现。在理论探讨篇中,编者汇编了近年来动画教育和动画产业理论研究实践中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和媒体报道,通过理论的分析和理论体系的架构,更深入地去思考中国动画教育发展中的建设性启示,以期从高校专业教育层面让中国动画产业得到进一步的专业化和创新化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动画教育的发展背景

  高校动画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有着两大重要的发展背景:一是以动画产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大发展的时代机遇,动画产品及动画人才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政府及社会民众都在大力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和动画教育的完善;二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正在进一步地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正深刻地影响着各个学科和专业的教学实践。

  就动画产业的发展需求来看,全球数字化动画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远超万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动画文娱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动画等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国产动画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发展契机,动画、动漫和游戏等行业和企业纷纷成立和扩张,动画人才的需求水涨船高,动画专业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然而,与日渐高涨的动画市场和动画人才需求相比,高校动画教育的专业人才输出明显不足。在这样的供不应求的动画人才教育形势下,高校动画教育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对此,高校动画教育与动画市场、动画产业规划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学科建设、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践更加强调艺术理论和艺术技艺的综合化专业教学,以保证高校动画教育与社会动画人才需求的内容保持高度地一致,提高动画教育的实用性和技术性。

  就高校动画教育教学的变革和创新来说,传统的动画教育教学是艺术类院校的建设学科之一,但是随着人才需求的扩大,很多非艺术类院校也开设了动画专业,并在传统的艺术性教学基础上,更多地添加了动画技术类的教学内容和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学习。从当前的动画教育教学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来说,动画教育教学更加丰富和充实,实现了动画设计中艺术和技术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并在课程体系的完善性和规范性上,动画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与传统的动画教育相比,现代的数字化动画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它更应该归属于新兴专业和学科。因为综合了绘画艺术和计算机数字设计等两方面的课程内容,因此在动画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找准教育教学的侧重点,发挥高校的优势教学资源,培养高校自身的动画教学特色。比如艺术类院校的美术基础和动画艺术修养教育,还比如理工类院校的计算机动画设计开发教育等,从而让动画人才的培养更精细化、专业化,更能够在动画产业的实践设计中发挥自身的能力。

  二、高校动画教育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动画产业的迅速发展,动画教育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地关注和变革,聚焦于当前高校动画教育的现状调研,我们不难发现当前高校动画教育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发展难题。

  一方面,动画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正如上面所论述的,当前动画专业既包括了传统的绘画艺术课程,还包括了计算机技术性设计开发课程,也因此产生了教学理念和课程配置侧重点上的分歧。反映到动画产业的发展中也呈现出了两大趋势,一是强调动画设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二是强调动画设计和技术开发的不断升级,要求与动画技术发达国家形成密切的交流和学习。这两大趋势都是动画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侧重于技术性的高校动画教育中,动画的艺术审美和文化濡染也应该有所补充;在侧重于审美性的动画艺术教育中,动画的数字化应用和技术性操作也应当有所重视和学习,进而在动画产业的推进中,不同教学方向的动画人才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其它类型的动画人才形成相互理解和相互融合的合作,让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加健康和平衡。

  另一方面,高校动画教育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不太乐观,在专业人才需求加剧增长的同时,高校动画教育的发展效率还有待提高。在教学资源上,高校动画教育的软硬件设备、教材建设、设计实验室、动画实践基地、动画专业就业指导等教学资源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投入和扩充,并且在互联网时代中,网络自主教学的资源还需要进一步与线下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淘汰重复的、落后的部分,保证动画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更加专业、规范、精准和有效。在师资力量上,因为动画产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大,动画专业人才大多投身于实际的动画设计领域,在高校从事动画教学的人才明显较少,且因传统教学理念不完善的原因,当前的动画教学人才在动画艺术教育和数字技术教育两方面很难达到全面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制约了高校动画专业教育的全面统筹发展,也不利于动画专业人才的综合化教育。在生源质量上,当前高校动画专业的招生门槛较低,学生的文化素质、艺术基础和计算机技术掌握水平明显较低,且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性和投入精力稍显不足,因此高校在生源质量上还需要进一步地优化,或者高校应该在学生基础性训练上投入更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基础,为动画的专业学习做好准备。

  总之,高校动画教育的发展与现状还存在着显著的不足之处,面对动画产业日渐繁荣的局面,高校要集中物力、财力和智力去探究高校动画教育的学科建设、课程设计、教材创编、设备升级、动画实践基地打造、动画就业问题等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让高校动画教育教学的建设发展更加专业、更具特色,更能够有效地、直接地对接动画市场的人才需求。

  三、高校动画教育的创新路径

  以高校动画教育的现状调研和问题分析结果为依据,高校要在加大动画教育资源投入的同时,有方向地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调动高校动画教育中“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动画产业的建设和就业需求相对接,推动动画教育教学的实用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首先,加快动画教育课程体系的科学化建设和完善,在艺术教学和技术开发教学中找到高校动画教学的自身特色,让综合型的动画人才和精通某一方面的动画人才都能够获得较好的教育和实践指导。高校在动画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立足于自身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特色,有针对性地强化动画专业不同方向的培养教育,对综合性的动画人才和专业性的动画人才都能够从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找到恰当的培养方案。与此同时,高校对自身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部分,要加强校际之间和校企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分层次、有模块地强化学生不同方向的专业能力,并形成较好地融会贯通,为动画设计的创作和动画开发的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升级动画教育的软硬件设备,灵活地运用和整合线上和线下的动画教学资源和教学研究成果,与动画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理念创新保持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确保动画人才的培养能够顺应市场人才就业的需要。在高校动画教育中,高校应当从动画设计理念创新和动画技术升级两个方向来不断升级动画教育软硬件设备的投入和使用,积极引进先进的、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动画技术,在动画教学的经验积累和研究成果中汲取智慧,让高校动画教育更与时俱进,更能够抓住动画产业发展的真实需求,从而更能够从理论健全和实践积累两个角度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动画人才。

  最后,深化动画教育理论的升级和动画实践性教学指导的优化,创新动画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提升高校动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激发学生在动画教学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画教育和动画产业都正在不断摸索着前进,在艺术理论建设、教学理论健全和动画实践教学等方面都还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完善和发展,对此高校要高度重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研究和探索,帮助高校动画教师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和学习,并在促进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动画理论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打通校企之间的合作通道,让学生能够在动画专业的实践项目中真正地去运用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动画艺术理论和动画技术开发的深刻认识和熟练掌握。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的过程中,对高校动画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创新这一课题所作的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发展,动画产业要想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高校就应该集中力量提升高校动画教育的专业质量和教学水平,积极强化动画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动画专业教育的师资教育质量,并积极地与动漫游戏企业合作,更近距离地把握时代和市场对动画教育的需求,从而让动画教育的人才培养更专业、更有效,实现高校动画教育和社会动画产业的一体化建设发展。总而言之,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要赶超世界动画产业的建设步伐,就要依托于高校动画专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动画专业的创新人才培育,从而优化动画教育教学的交流、借鉴和创新,抓住新形势下动画产业和动画教育的发展契机,为中国动画产业的专业升级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动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