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课程设计与“312+”育人平台探微——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考察对象

发布时间:2018-10-31

  摘 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要求该专业的人才教育过程,尽可能缩短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时间差,力争做到零时差对接,以适应该专业人才市场变化快的特点。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和搭建“312+”育人平台这两项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是行之有效的。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点提炼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专业教学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312+”育人平台,整合社会力量,尤其是引入专业相关行业资源,能够缩短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时间差,推动相关产业与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设计;312+;协同育人;视觉传达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校企协同视角下独立学院‘31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GXJK236);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6年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项目(ky201623);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8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团队”(JXTD2018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今时代,新媒介、新技术和新市场层出不穷,社会文化观念发生了大的变革。变化的时代必然会对滞后于时代变化的教育教学提出尖锐的挑战。为此,探索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要求该专业的人才教育过程,尽可能缩短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时间差,力争做到零时差对接,以适应该专业人才市场变化快的特点。

  根据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实践来看,以提高学生创意和创新能力为抓手,是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和搭建“312+”育人平台这两项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是行之有效的。

  一、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基础课与专业课传授的知识结构虽然不同,但是在培养学生创意和创新能力技能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为此,整合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围绕学生创意和创新技能,进行“三模块”课程设计的探索(如图1)。

  (一)模块一:基础教学阶段创意和创新方法学习模块

  该专业在基础教学阶段,就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学习创意和创新方法,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有利于发挥创意和创新的各种思维方法[1]。该模块着重于一般思维方式的学习与训练,旨在为专业创意和创新打好思维方式的基础。

  模块二:专业教学阶段专业创意和创新模仿学习模块

  专业教学阶段,要通过行业内有市场影响力的真实案例,结合专业理论的讲授,使学生懂得什么是设计,什么是符合市场要求的好的设计。要求学生用专业的视角来评价、分析教科书中的案例,哪些仍然符合当前市场的需要,哪些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对市场变化、发展的灵敏度,使自己的作品总是可以符合当前市场的需要。该模块要求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积累,能熟练地使用专业设计软件充分表现自己的创意和创新。

  模块三:文化创意和创新行业实践模块

  该模块具有实战型的特点。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通过专业考察、实习、专业竞赛、专业培训与集训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与创意媒体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学生经由循序渐进的三模块学习,不但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视野,而且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甚至可以经常涌现出新的创作灵感。学生的创意、创新,一旦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就会产生出高质量的设计作品。多门课程对学生的创意和创新技能多维度地进行训练,这种技能就内化为学生的习惯思维并形成了职业本能。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就游刃有余,能直接胜任视觉传达设计项目的任务。

  二、搭建“312+”育人平台

  任何一个学校的教学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如何整合校内外各方面的资源,是提高人才培育效率的关键。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设有广东省数字创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专业充分利用这个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联合广州市的专业公司,积极探索校企联合育人教学改革的新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搭建出以“三项专业活动、一群企业导师、二种核心技能”为主要内容的“312+”育人平台。

  (一)三项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

  1.每周举办一次讲座

  讲座比讲课灵活。它不但可以直接契合当前的市场发展,而且可以请各方面学有专长的专门人才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学术界研究、讨论的重点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意识。由于该院实行的是全面的学分制,讲座也被折算成一定的学分。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各种讲座。讲座可以是全校通识类的,也可以是专业类的。这就在客观上扩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专业类讲座称为“专业教育论坛”。有专业理论探讨、专业教学问答和沙龙漫谈三种形式,每周举办一次。

  专业理论探讨结合本专业知识和业务特点,邀请校内外教授、学者、关联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企业家作为主讲嘉宾,面向全院举办。

  专业教学问答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有些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过于繁杂,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有些理论内容不切合行业实际,就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把分散在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串讲,也可以对某个理论问题进行通俗化的诠释。这样既解决了课程繁琐、分散的问题,又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分享有关知识内容。显然,专业教学问答,不但要求教师更熟悉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要求学生主动请教师解惑。

  专业沙龙讲座可以完全不拘形式。师生共同选择一个环境好的地方边喝咖啡边聊天。既可以针对某个具体的专业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聊聊大家最近感兴趣的资讯。

  2.每月举办一次专业作品展览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大多数课程要求学生要有作品,而且作品要有主题、内涵和创意。通过专业作品展览,既可以给学生的作品提供展示的机会,还可以推动大学生的文化创意活动。为此,该专业每月举办一次专业作品展览,把各个年级学生的习作以教学成果展览的形式向全院同学展示。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也采用作品展示的形式。由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对展示作品现场点评,指出作品的创新性程度和表现形式的完美性程度。全院同学也可以对展示的作品留言点评。

  学生对这种展示方式很感兴趣,把它看作是难得的学术思想和作品创作交流、借鉴的专业活动。每个学生从中都获得了启发。习作展示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甚至还可以进行同专业或跨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专业教师从中也有很大的收获——既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沟通,也促使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每学期举办一次专业竞赛

  由于市场的需要,社会上有很多机构主动推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赛事活动。校外专业竞赛最主要的有以下三项:台湾时报集团的金犊奖、中国广告协会的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除此之外,校内还有每年举办的数码之星专业设计大赛。

  该专业要求学生根据兴趣和专业方向,每学期至少参加一项校内外的广告创意竞赛。学生对于参赛的积极性很高,主动与指导教师交流自己的创意,并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予以实现。这些赛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好的创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专业作品竞赛活动,促进了学生认真学,也促使教师必须认真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责任感。

  在2016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该专业有169件作品参加比赛,有7件作品获全国奖(其中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4件作品获优秀奖);42件作品获广东赛区一、二、三等奖。在2017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该专业有155件作品参加比赛,有9 件作品获全国奖(其中2 件作品获得三等奖,7件作品获优秀奖);48件作品获得广东赛区奖项(其中7件作品获一等奖、18件作品获二等奖、23件作品获三等奖)。

  在2017年度第15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学院奖春季赛中,1件作品获金奖,1件作品获铜奖,4件作品获优秀奖,5件作品获佳作奖。在这些赛事中,该专业有多名教师被评为“杰出指导教师”。

  (二)一群企业精英任兼职指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目前的触角,已经涉及媒介基础、广告策划、传播学、市场营销、设计心理、文化创意产业、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很多方面。该专业单一知识背景,又缺乏行业经验的任职教师已难以胜任该专业所有的教学任务了。为了弥补专业教师这两个方面的缺陷,该专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专业的教学力量[2]。

  1.“请进来”的方式

  “请进来”就是聘请相关企业的专家担任专业课程的兼职导师,有专家型、骨干型、实践指导型3类。

  (1)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进行专业建设

  专家型兼职导师最了解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请他们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进行专业建设,就可以定向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也使得专业建设可以紧密联系行业发展的市场需要。

  (2)联合开发资源共享课和编写实训教材授课

  聘请骨干型企业导师参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设。骨干型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小组,开发实践内容丰富的资源共享课和编写实训教材。校企双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企业导师提供市场真实的需求和实际完成的项目案例,通过总结经验达到典型性的范例要求。专业教师则负责文案撰写、编排和视频剪辑,对这些授课内容进行文本化处理。对联合开发的资源共享课和具体的实训教学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并将这些教学资料挂在学院的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浏览。这样的课程,案例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地区性的特点,而且还可以随行业的发展同步升级,使教材更加切合市场的实际需要。

  (3)定期举办与行业有关的专业讲座

  很多专业知识类讲座就是由企业兼职导师承担的。主讲人根据不同行业岗位的学科背景,讲述该行业最新的学术进展,展示最新的创新成果和企业的相关资讯等。讲座内容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很受学生欢迎。

  2.“走出去”的方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到企业学习。通过搭建校企平台,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实际的项目创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从而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1)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调查,可以了解企业与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学院的专业建设就可以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2)合作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

  2017年与广州名动漫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进行题为《基于校企协同视角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的科研项目申报,顺利通过教育部高教司的立项。

  (3)组织学生到企业学习或实训

  实践指导型外聘导师主要职责是带学生参观企业,指导学生参加校外实训。对一些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实践内容,如印刷设计、包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摄影等项目,实施实地授课或实训指导。这种真实的职业环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为企业物色、储备需要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真正发挥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做到双方互利互惠,实现共赢。

  近三年来,该专业依托珠三角丰富的行业资源,与八家科技类、文化传播类和创意类企业建立了校企协同育人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完善、稳定、优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内容,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荣誉感。

  (三)二项核心技能

  1.突出学生创意和创新的技能训练

  对于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来说,其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创意与创新的技能。创意是该专业毕业生赖以立足职业岗位的基础,创新是该专业毕业生能够脱颖而出的前提。因此,专业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专注于培养学生具有新颖、大胆、奇特思维能力与创造新事物的技能。换句话说,对学生创意和创新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应该贯穿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抓住了创意和创新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就可以纲举目张,使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适应行业实际工作的需要,与职业岗位零时差对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只要有了创意的原动力和创新的灵魂,就一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视觉创意设计和策划传播界的翘楚,进而推动、引导产业发展。

  2.培育学生学科交叉的技能

  该专业几乎涉及到以视觉信息为表现形式、方法、方式的所有领域。在当代软件技术、新媒体、文化创意产业化发展的推动下,专业内容常常是多学科的交叉[3]。为此,培育学生具有学科交叉的技能、成为有多方面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就显得非常迫切。为此,必须探索在学科交叉融合环境下,培育学生学科交叉技能的教学模式[4]。

  该专业通过不同专业教师完成同一门课程的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完成同一个设计项目、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指导跨系专业的学生参与同一个项目、采取双导师制指导毕业设计、跨专业创建优创设计工作室、跨学科成立创意集训营、设计集训营等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举措,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学科交叉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可以胜任未来的复合型跨界设计工作。

  (四)“+”的含义

  “+”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获得行业发展的新资讯、新技术,以拓展他们的职业技能;二是该平台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可以适合其他各类实践性强,要求学生有更多的创意和创新技能的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三、结语

  模块化课程设计与“312+”育人平台是根据该专业的特点提出来的。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颇有成效。

  根据专业特点提炼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并围绕这个核心竞争力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312+”育人平台,可以整合社会其他的资源,尤其是在引入与专业相关企业的资源后,可以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对职业岗位适应之间的时间,提高人才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茵.创造思维的十五种训练法[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0(10):16-17.

  [2]隋姗姗.面向企业所需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高教探索,2016(A1):11-12

  [3]许永,魏葳.数字媒体艺术“跨界”人才培养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2(9):25-26.

  [4]荆雷,李琳娟.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生态系统探索与构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7(4):142-145.

  作者简介:李列锋,硕士,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数码媒体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