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职业责任

发布时间:2018-10-16

  摘要:师生冲突是师生双方由于需求、目标、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而发生的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的动态过程。教师在冲突中的积极应对、对师生关系的努力维护、对潜在机会的辨识和把握,正是教师履行职业责任的体现。中职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应做到正视教师应尽职责;坚守职业底线;培养学生理性;正视教育力量的有限性。

  杜威在1921年4月为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作的题为《教师职业的现在机会》的演讲中说:“职业之于个人生老病死,往来嬗变,异常迅速,而职业之精神,则亘万古而长存”[1]。“现代社会,职业是流动的,而任何一种职业要得以维持下去,这种职业本身就不能不要求从业人员经受共同的训练,具备职业精神”[2]。

  教师职业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履行对知识、学生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还需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发生的直接交往与联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相较于普通中学,中职教师的职业境况、学生的生存境况有其特殊性,致使中职师生关系中充斥诸多矛盾,师生冲突频发,师生关系趋于紧张。因此,中职学校师生冲突、师生关系备受各界关注。

  笔者于2017年进行了一项基于四川省某职业高中的“中职校师生冲突对双边关系影响的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田野考察。此次田野考察发现,探讨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职业责任,尤其是师生冲突事件中教师责任的承担,在良好师生关系维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田野考查中发现“中职校师生冲突”研究的意义

  作为独立的个体,师生关系的双方都有各自的需求与目的。师生冲突便是教师个体或群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需求、目标、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而发生的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的动态过程。中职学校不少学生自控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业基础差、行为习惯不佳,学生普遍因自身非智力因素的不足而焦虑、自责。不少学生表示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好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喜爱、家长的称赞,可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又加剧了学生的自责、愧疚、焦虑之感。这是中职学生的普遍状态,致使师生冲突频发,影响着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教师的职业体验。

  对于师生冲突,笔者在田野考察中发现,冲突后教师的积极行动对师生冲突的化解,师生关系的维护极其重要。激烈的师生冲突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但长期的、隐性的师生冲突对师生关系的破坏力巨大。因此,教师正视冲突,积极承担职业责任对维系良好师生关系有重要意义。

  师生冲突是一个动态过程,冲突后师生关系的走向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冲突事件并非是单纯的师生对抗,背后有教师、学生各自的想法和难处。面对学校、教师的要求与自己惰性间的冲突,学生会很矛盾;面对学生不良的表现与自己责任间的冲突,教师也很矛盾。师生的先前关系、冲突事件中师生的态度、行为选择,对冲突后双方关系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应对师生冲突、修护师生关系中的积极态度和行动正是其履行职业责任的体现。

  师生冲突不是基于恶意,是沟通的不充分造成的。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与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之间并无本质矛盾。只是在现实的具体行动中,双方存在分歧,遂产生矛盾,爆发冲突。因此,对于师生关系,教师有努力的意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可能的。

  无论何种程度的师生冲突事件,以及师生双方的最终关系如何,风波终会平息,师生生活终会回归常态。而师生冲突事件反映出我国中职学校办学的不易,中职教师的隐忍、无奈以及中职学生的迷茫无助。而基于诸多现实境况,探讨中职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职业责任更有意义。

  二、中职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职业责任

  (一)正视教师应尽职责:师生关系中责任的首要承担者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职责的承担者,自古以来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园丁”“蜡烛”“慈母”“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称谓,虽未能充分诠释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性,但都寄托了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许。“教师作为‘引导者’,既承担对学生的责任,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其中对学生的责任,包括对学生学问的责任和健全人格形成的责任”[3]。杜威在《教育家之天职》《教育者之责任》等一系列在华演讲中反复强调教师是引导者,而“教师之所以是引导者,是由于他们具有三种资格:学问上有资格;教师和学生接触上有资格;教师在社会上有资格。教师有这样三种资格,也就应承担三种责任,即对知识所应负的责任;对学生应负的责任;对社会应负的责任”[4]。以上的三种职责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但面对“一师多生,一生多师”的现实格局,教师的职业行为很难充分体现以上三种职责。而我们也不能一味要求教师如“慈母”“春蚕”“蜡烛”一样地付出,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是有自身的考虑、需求,并且承受着诸多压力和制约的平凡的职业人。但是,教师作为一门职业,教育者需要以专业的态度承担社会责任,达到社会要求,满足社会期许。正如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所说:“我认为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专门从事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并谋求正确的社会生长”[5]。

  1.教师更善于处理师生冲突,维护双边关系

  教师作为职业人,社会化更为充分,更能理性分析、处理社会关系。不管是师生冲突事件的处理,还是双边关系的维护,主动权都归于教师。教师要理性地分析双方在事件中的行为,明确、坚守自身职业责任。只有客观、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冲突后做出更易于修复师生关系的选择。

  2.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责任难以规范和约束,责任最终落到教师身上

  作为教育者,教师是维护师生关系的主要承担者,但仅有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学生在师生关系、师生冲突中也应承担符合角色的相应责任。但如何规范和约束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责任?还是需要将此归入教师的职业责任中,由教师来引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的理性,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最终实现学生主动履行师生关系中的责任?从此角度看,师生双方在责任承担上是不平等的,需要由相对拥有权力的一方来承担。在此之下,教师或许会无奈、委屈,因为谁都是有情绪、会倦怠的人。但是,教师应理性面对师生冲突中责任承担上的不平等,充分体现教师应有的专业性。这样才是一个成熟的专业化的教师,才担当得起“教师”这一称谓。

  (二)坚守职业底线:尊重与善意对待学生

  在此次田野考察中,笔者发现教师在职业中承受着诸多现实压力,对职业责任的履行常感力不从心。例如,学生欠佳的非智力因素使中职教师成就感低下,教学积极性不高;面临诸多教学之外的任务,无暇顾及师生关系的维护;中职校硬件设施不足,专业教师缺乏且素质不高等因素制约学校办学质量,教师深感无奈;教师个人需求与现实职业境遇之间也时常充斥着矛盾。

  “作为班主任,矛盾发生的时候我首先是生气,不想理他们,然后觉得他们毕竟是小娃儿,自己还是要积极去沟通,了解、理解他们。对于其他班的学生,我基本不找学生沟通的,我们班的事情都让我很操心了。他们老是睡觉、耍手机,不听课,说他们,也不改,还表现得很不爽。作为老师我还能说啥?(我)没有想积极解决这些矛盾,不愿意花时间在上面。他们班主任都管不到①,我为啥还要管?他不听,我就不提醒了,当没看到。说实话我任务也重,如果让我上几节课我可能还有那个闲心。”(王老师)②

  但是,不管面临何种的内外压力,都不应影响教师在师生关系中职业底线的坚守。

  1.尊重学生

  学生是有生命、有人格尊严的独立个体。尊重他人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底线,是每一个个体必须遵守的。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是对教师的最低要求。

  2.从善意出发,理解学生的现实

  在田野考察中,笔者与不少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不少学生在自身非智力因素不足下常感焦虑、自责、矛盾。同时,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学校,不少学生未能获得充分的心理支持。他们渴望父母的关爱、陪伴、鼓励和信任,也渴望教师的关注、关心、肯定和支持。

  不少学生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一方面是经济压力。不少学生来自农村,父母在外务工或在家务农。尤其是部分学生家中有老人或者弟妹,经济压力就更大了。学生表示自己想要辍学打工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经济上的压力影响着学生在校的表现,尤其是学习成绩本就不佳的学生,他们会更为焦虑。另一方面是家庭关系紧张。不少学生从小便留守在家,由老人照顾,与父母感情淡薄。加之,部分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伤害,使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还有部分学生父母离异或感情不睦,也影响到学生在校的表现。师生交往中,学生的这些客观情况也带给教师不小压力,影响着师生间的关系。

  张美玲:“苏老师很关心我,有亲人的感觉,我觉得好幸福。所以我想要当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以前我爸爸不给我拿生活费了,都是她拿给我。我爸爸不要我读书了,她就跟他们沟通,让他们让我读书。其实我也不晓得为什么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有妹妹之后就对我更不好了。都是给妹妹买新衣服,从来不给我买,我都是穿别人穿过的,心里特别委屈。父母关系不好,都是爸爸养我,妈妈养妹妹。我也不晓得他们为啥关系不好,(他们)也不会给我讲。我现在也这么大了,也可以为家里分担了。以前苏老师住在学校的时候经常找我谈话,还总是煮东西给我吃。现在关系疏远了。我这学期好迷茫,跟苏老师接触也少了,反正差就差嘛,她每次不相信我。听同学都说这个(专业)读来没啥意思,学又学不懂,还不如不读了,出去重新学点啥。有时我就特别想转班,或者不读了,看苏老师会不会在乎。”

  笔者:“你有做什么事情是为了引起苏老师的注意呢?”

  张美玲:“每次她上课的时候我就会说话,回答问题,声音很大,(然后)她每次都会对我笑。我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吧。”③

  中职学生,尤其是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中职生,是一群未能获得足够关爱的孩子。对他们来说,教师的理解和关怀弥足珍贵。由于他们的自控力不强,较差的学业基础,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难以对每个学生都真正喜爱。但是,教师非出于怜悯与恩赐,而是基于理解的善意对待,是教师善与职业责任的体现,也是对教师作为履行公职的职业人的最基本要求。

  (三)培养学生理性,引导学生向善

  1.学生有向善的倾向和能力

  师生关系中学生作为拥有权力更少的一方,在不断成熟与社会化的过程中,责任意识会觉醒。师生冲突的实质不是基于恶的,而是双方理解和沟通的不充分造成的。学生的本性也都是善的。同时,教育的本义是使人向善[6],此处的善,首先是指使学生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此次田野考察中,笔者观察到的多数学生在情绪平复之后都能客观地分析冲突事件中彼此的行为。对于自身的错误,敢于承担;对于教师的错误,给予理解。

  教育使人向善,还指个体自身的完善,教育是使个体不断完善的过程。首先,完善自身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引导、启发学生,以完善自身能力,包括维护师生关系,应对师生冲突的能力。其次,成长为完善的社会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有待充分社会化和完善的人。同时,学生有自我完善的能力,是师生关系中有待觉醒的责任承担者。

  “老师只要有负责任的心理,批评我也没事,说明心里是关心我的。(如果发生冲突)我会跟老师道歉的,不管(我)错没错。”(罗清)④

  “我们有错,老师肯定要说嘛,只要老师不太过分,没得必要跟老师闹不愉快。我一般不跟哪个老师有矛盾。我有什么意见都是自己消化,但会影响到我对这个老师的态度。如果是我和老师发生了冲突,我还是会尽量把冲突降到最低化。我还是很尊敬老师的,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罗俊林)⑤

  2.理性是学生善性的保障

  学生是不断成熟的,有待充分社会化的人。教师的重要职责便是培养学生的理性。学生仅有善是不够的。理性的发展使学生坚守向善的道路,逐步成长为充分社会化的社会人,并主动承担身为学习者和公民的责任。笔者在田野考察中看到了不少学生对师生冲突的理性认识,以及自身责任的承担。

  笔者:“冲突之后,你会主动想办法维系与老师的关系吗?”

  丁同学:“如果2~3天他不找我,我就去找他。”

  笔者:“找老师干嘛?”

  丁同学:“谈人生啊。情绪也只存在于刚刚发生那一哈儿⑥,冷静下来了就会去分析这件事情。我去找老师一般会先道歉,然后跟老师说当时的想法。最后会跟他提意见,防止以后又发生类似的事情。还是要看事情的经过吧,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想清楚之后看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如果老师要把事情的责任强加于我,我不会去找他。如果确实是我的错,我会去”⑦。

  “还是看情节严重(程度)吧。严重的话是不可原谅的,比如说打学生。师生冲突还是觉得学生的责任更大吧,毕竟老师是长辈。”唐小辉同学谈到。“以前老师打你你有还过手吗?”“老师是值得尊敬的,我不可能动手。”他肯定地说⑧。

  在师生冲突后双边关系的修复过程中,很难要求学生如何做。但是,学生是善的,有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并且有自我完善的能力,是有待觉醒的责任承担者。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以实现充分的社会化,帮助学生建立理性认识并保持理性,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然、和谐地与人相处。唯有如此,才能谓之为教师,谓之为“师”。

  (四)正视教育力量的有限性:未能企及的,留给时间

  “师生关系不单以教师或学生个人情感、意愿与意志为转移,应以双方履行自己所应承担的义务为前提”[7]。师生关系的好坏是双方共同的选择。教师要正视教育力量的有限性,对于师生关系不必苛责,及时调整状态以利于职业责任的履行。对于师生冲突事件后双边关系的修护也未必都能及时实现。因此,未能达成的,就留给时间吧。师生双方都需要时间去成长、去领会、去承担。

  在田野考察中透过师生冲突,除事件本身之外还展现了我国西部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中职教师的生存境况,中职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图景。其中美好的事、美好的人,总让人欣喜、动容。而中职教育发展的困境,教师在现实面前力量的弱小,以及学生对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职业教育的渴望,却总让人失落,焦急改变却无所适从。但是,中职教育的问题、职校教师的问题、职校学生自身的问题,本就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也只能历史地解决。至于师生间的冲突,本就不是都能及时化解,也留待时间去治愈。此时的我,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与学生发生的冲突,也经历了气愤、调适、平息和改变的过程。同时,也因未能化解与学生之间的冲突,修护师生间的关系而遗憾。可未曾想,这份记忆或许依然留在学生心里,只是他们还在获取能量去成长、去懂得、去承担。

  一学期的课程结束了,我如约参加高三毕业班的谢师宴。我到酒店时,已有几位学生在门口等候了,他们很是热情地向我问好,然后把我带到楼上,路上还不时提醒我注意台阶。顿时感觉他们真的长大了。宴席期间,班主任带领着学生陆续向老师敬酒,也有学生主动与老师交谈。唐玲也来向我问好了,主要是说谢谢和抱歉。我很诧异,但也在意料之中。回想起来,自从上次课堂上与我发生冲突后,这一年多我们未曾讲过话,偶尔在学校碰见双方也未主动开口问好。实则也是因为一点小事批评了她,估计那时她心情本就不好,话赶话导致冲突不断升级,对我们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此事之后,班主任找她谈话,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不愿向我道歉。恰逢之后我未继续承担该班的教学任务,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当时自己也深感委屈,学生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任性地与老师交谈,无视自己身为学习者应有的责任。我很气愤,很困惑,也任性地不去找她交谈,不去努力修复关系。现在想想,自己在处理与学生间的冲突以及维护师生关系上存在诸多不足。可是,中职生缺乏身为学习者的责任意识是普遍现象,时常觉得做职校的老师心很累,他们到底是怎么了?面对诸多现实问题,教师真的好渺小,深深的无力之感。

  此时,看着同学们的变化,真的很欣慰、感慨,也可能是要离别了,与教师发生的种种不愉快早已抛之脑后,只想珍惜当下。很快到了8:00,我因有事要提前离开,唐玲主动送我。再次提及以前,说自己不懂事,还望我别放在心上。教师怎么可能会跟学生计较?此事我没放在心上,不曾想,她还记得……⑨

  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由于中职学校、教师、学生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师生关系趋于紧张,师生冲突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师生关系的维护是双方共同的责任,但学生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规范和约束的。学生作为未完全社会化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帮助,逐渐成熟以自觉承担个人责任。因此,教师作为相对充分社会化的职业人应明确自身在师生关系中的职业责任,面对师生间的冲突与问题要保持理性,并积极发展学生理性,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善意对待学生,用理性连接学生的“善”与教师的职业责任,成就更好的师生关系。

  注释:

  ①川北方言:管不住

  ②③④⑤内容选自2017年访谈笔记

  ⑥川北方言:一会儿

  ⑦⑧内容选自2017年访谈笔记

  ⑨本段内容选自2016年6月23日黄霄的教育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