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构建

发布时间:2018-11-01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构建以“经费”“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育人模式”“质量检测跟踪”“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为子系统的多层次、立体化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学改革的持续驱动力。

  一、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在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号召下,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方面非常积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积极推进此项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相比于本科来说,在发展速度和规模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创新创业先天条件方面,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基础较差,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够深入,自身在人力、物力方面投入不足。教师和学生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有偏差,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薄弱,学生对当前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评价不高,很多学校仍将创业教育仅作为就业前期的就业指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单一,在创业能力训练、创业实践活动、创业知识培训等方面给予的支持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信心。[1]

  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一般借助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载体来开展,但在政府扶持力度上,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孵化基地的建设方面的资金扶持,相比本科院校还是不够。以广东省为例,2016年全省的高校中有73所设立了创业学院,开设创业课程必修课的高校有122所,有1238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被建成,其中创业孵化基地有567个。暨南大学等10所高校被遴选为广东省第三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工业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获选成为全国首批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所高校荣获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2]从立项的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看,培训学校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差距还很明显。

  二、“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内涵及特征

  “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是指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服务、人员要素,开展经费、指导服务、创业导师、育人模式、质量检测跟踪、理论研究六个子系统的保障。这六个子系统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互相影响的,子系统联动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应,才能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立体的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构建

  保障机制各系统是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教学改革为中心任务,融合协同、多方联动发挥保障作用,具有目标导向、中心化、融合协同的特征。

  三、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路径

  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尚不完善,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针对性、有序地开展,必须构建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提升高职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建立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人才机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机制”“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机制。

  1.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

  通过设立奖励基金、创业风险基金,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引入市场机制,以市场化机制组建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公司,整合项目、技术、团队、资金、产业链等资源,引进政府、企业、行业、校友、天使投资人的资金,设立奖励基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设立创业风险基金,降低学生创业风险。

  2.健全专门机构

  通过专门机构强化信息服务,加强创业培训,发布创业指南,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以服务购买方式引入专业咨询与管理机构,聚集政策、创意、人才、项目、资本、市场与产业链要素,集成教育、实训、孵化、融资功能,为学生创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扶持,为创业项目和团队提供政策咨询、诊断辅导、中介服务等全方位的项目孵化一站式服务。

  3.加强学校、企业、政府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加大联合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协同育人质量,建立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人才机制。

  (1)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联合行业协会和科研中心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在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内打造由教授、博士和优秀学生组成的师生混编攻关队伍,将师生的科技成果、专利为社会、为生产所用,产生经济效益,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定期组织科技成果评价及召开成果推荐会,筛选出具有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凭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将师生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联合优秀的行业协会和科研中心,聚集大量的科技创业人才,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培育和孵化出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提高师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2)结合专业特点,与企业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应该坚持“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应该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对接地方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的特点,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起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此来充分发挥孵化基地的教育与培训功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

  (3)以股份制的形式创建“政校行企”合作的创新创业项目。

  政校行企多元联动,以股份制的形式构建创新创业模式。“政校行企联手,项目驱动”是指在政府的支持下,与行业企业联手,把企业的实际项目引进校园,以项目驱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生产的有机融合。通过对技术岗位进行调研,了解政府的需求,行业的技术发展,以及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项目为驱动,定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机制

  建立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建立数据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诊断和改进工作。建立创业信息交互、创业质量反馈一体化平台,聚合创业队伍、对接创业资源,整合创业成果,形成创业项目数据库,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大数据支撑,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辐射与推广作用。

  5.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实行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与停薪留职创业制度,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创新型教师”是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教师。创新意识是指根据职业发展的趋势,教师能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观,并将这种观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创新型师资要具备企业方面的经验,不仅拥有参与创业或企业高管的亲身经历,同时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的师资能在教学过程中“现身说创业”,为学生带来真实的案例模拟实践机会。同时鼓励教师创业,只有教师有创业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

  6.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建设,开展难点问题理论研究

  结合专业特色,开发创业课程,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合到专业教育之中,整合知识与技能,使大学生成为既拥有专业知识又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建立“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第二课堂纳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打造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并重,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思路,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课程体系由两个模块构成:创新创业能力模块、创新创业拓展模块。创新创业能力模块主要包括: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拓展模块主要包括:第二课堂(社团、创业团队)、竞赛、讲座等。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还有,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其次,要进行学分制改革研究,建立完全学分弹性学制,课程选修、免修、学分置换的个性化培养机制。鼓励学生选修创新创业课程,对正在创业阶段的大学生采取弹性学制,允许创业成功大学生先创业,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学校保留学籍,他们分阶段地完成学业。

  第三,要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体系,以理论知识模块化教学为基础,实践能力项目制驱动为手段,职业素养综合性提升为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将考核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业精神的体现上,注重“创新实践”考核,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重大招标项目“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编号:JGZB2016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勇,谭芳,李文.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反思[J].经营管理者,2016(33):389-390.

  [2]2017届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今日召开[EB/OL].http://mp.weixin.qq.com/s/pzDnLX-62nMYXZz83MGfTg

  [3]帅英,李碧虹.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8):41-45.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