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成为助推学校发展的生力军

发布时间:2019-03-07

  [摘要]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家委会的职能作用,把情况各异的家长们组织起来,引导广大的家长有组织、有秩序地对学校工作“参政议政、献言献策”。

  [关键词]家长资源;学校发展

  现代学校制度要求学校“依法办学,制度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如何实现社会参与,如何实现民主监督?这就需要把家长请到校园,请进教室;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与家长及时沟通,多方交流;这就需要家长对学校管理进行监督;需要学校把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话语权还给家长,为学校发展提供正能量,让家长成为助推学校发展的生力军。

  一、唤醒责任意识,把关师生安全

  博兴县第五小学是新建学校,学校有专门的车辆接送学生。刚开始由社会人员私自购买即将报废的车辆违规运营,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威胁。学校根据上级规定对车辆进行举报停运,并统一要求学生禁止乘坐违规车辆。但是,这样正常的工作却让学校孤立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截断”了车主的财路,车主对学校“横眉冷对”;另一方面因为增加了家长接送学生的时间成本而造成了众多家长的不解、非议,甚至“出言不逊”。学校陷入困局,难道是我们错了吗?应该没有,一来学校按政策要求停运,二来确实为学生的安全着想。无奈之际,我们想到了家长朋友。

  通过与家委会的沟通,大家最终达成了共识———在家委会的组织下,成立了第一个家委会的专门机构———校车监管工作家长理事会(保证学校服务的每个自然村中有两名乘车学生家长)。理事会的主要职能是沟通、唤醒家长的责任意识,说服车主购买符合规定的校车,对校车运营进行安全监督,并与车主签订各项安全协议。最终这项令学校头疼的工作在家委会的帮助下顺利解决,车主购买了符合国家规定的新校车,学校也从尴尬的境地中走了出来。

  受益于此项工作的启发,我们又立即成立了家委会另一个专门机构即“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家长理事会”。通过他们顺利解决了菜谱的制定、食品原料的验收、伙房卫生保持和餐具厨具的消毒工作等关键工作的标准制定和过程监管。家委会经常听取、收集家长、学生的建议,提出完善和改进的意见。因为有了家长的监督,食堂工人的责任心也有了大大的提高,保障了师生饮食安全。

  二、唤醒权利意识,走进教师工作

  学校地处农村,家长朋友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所以刚开始家长们碍于面子无法走进教师课堂,无法对课堂上师生的表现进行判断和评价。通过家委会的积极宣传和鼓励,家长们开始陆续走进教师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孩子的学习状态;开始走进教师办公室,了解教师的常规工作;开始走进了教师和班级卫生责任区,了解卫生打扫和保持的状态……

  因为有了家长们的参与和监督,教师们变得越来越敬业了,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认真了。老师们也开始感觉到家长朋友的到来对自己的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内吸烟和办公时间浏览非工作网站”这两大难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同时家委会定期组织家长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民主评议,对教师的工作做出客观评价。事实证明,通过家委会对教师的评价,更利于教师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更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也会根据反馈情况,改进管理的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此外,家委会在工作中及时解决教师与家长之间因为学生教育问题而出现的“摩擦或者误会”,为教师工作“保驾护航”。一名非常敬业的年轻班主任,班级管理井然有序,月月被评为优秀班级,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成绩均在前列。一次在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时,出台了班级学生管理的严厉措施,一个学生因为承受不住这种训练,回家之后错误地传递了班主任的教育意图,引起了家长不满,家长与班主任产生了矛盾,关系异常紧张,班主任工作情绪一落千丈。家委会了解到这种情况之后,及时了解班主任的教育意图与管理方式,并立即和家长进行沟通,最终在家委会的努力下,班主任与家长消除了隔阂,达成了共识,最终实现了家校携手育人。

  三、唤醒参与意识,融入学校生活

  随着家长工作不断深入,家长和学校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家长对学校的工作开始理解甚至包容,家长不再把学校视为对立面,而是看作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共同体。校园里开始多了家长之间的对话,多了家长与教师的对话。因为彼此关系融洽,校园里开始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的笑容。此外,家长们还经常走进学校为师生服务,为学校做义工:每周食堂包蒸包的时候,总能看到许多家长自发地到食堂帮忙(食堂工人人手不够);东鲁村一名学生家长了解到教学楼主楼道内因为雨水侵蚀导致内墙壁脱落后,主动找到学校,自带工具免费维护;蔺新村一名学生家长擅长电路维修,当学校给他打电话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他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贾李村一名擅长书法的学生家长给师生做书法辅导;学校举办元旦文艺汇演时有多名家长前来助演;学校健美操社团外出演出时家长们放下工作当起了“拉拉队”“亲友团”;学校大型活动总有家委会的参与;学校和家委会共同倡议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很多家长积极参与,正面宣传……

  四、搞好家长引领,做好家校沟通

  (一)搞好家长引领

  1.启动“家长同读一本书”工程

  班主任向图书室借阅适合家长阅读的书籍,在本班内开展“家长同读一本书”工程,由班级内所有家长进行轮流阅读,每周安排班内三名家长阅读,家长阅读后写下自己的感想及收获,提升了家长的素质和教育水平。

  2.举办“家长教子有方”征文

  每学期期末,开展“家长教子有方”征文活动,家长写出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优秀做法,班主任选取优秀的教育案例进行整理,最后由德育处统一编印成册,发布到学校的网站上供所有家长进行学习阅读,特别值得推荐的刊登在《萤火虫》校报上。

  3.举办家庭教育论坛

  为了开阔家长的视野,丰富育儿知识,学校定期邀请在教育孩子方面表现突出的家长到校进行经验分享,定期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做家教报告。通过各种方式的家教论坛的开展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拓宽了子女教育的空间。

  家长们开始确立了“以孩子为本”的教育观,开始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开始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家长们开始创设机会,让孩子倾诉烦恼,把孩子当成朋友,做孩子的知心人。

  一位学生家长因为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孩子教育,对孩子的关爱总是停留在物质的满足上。由于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也因为物质条件的异常优越,也显得异常孤傲,无法融入孩子们的交际圈,无法融入正常的班级生活。针对这位孩子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委会进行了耐心的沟通、交流和帮扶,终于,让这位父亲改变了教育观念,开始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开始引导孩子的生活和交际。这位父亲也主动要求加入班级家委会,成为了一名热心的家长。

  (二)做好家校沟通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到孩子家中家访,拉近距离,联络感情;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多一些语言沟通,交换孩子信息,做到教育孩子有的放矢;有时学校还组织教师与家长进行书信交流,积淀教育智慧。学校努力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每一名孩子,了解每一个家庭,拉近家校距离,融洽家校关系。家校沟通总能让学校发现教育的盲区,也能更快地解决教育盲区问题。

  蔺家村一名学生家长常年在北京经商,孩子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孩子常常出现厌学情绪,不善言谈,每逢节假日孩子总是愁眉苦脸,郁郁寡欢。在家委会的积极沟通下,孩子母亲终于在这个学期放下北京的生意,就近工作,每天主动与教师交流孩子情况,主动与孩子谈心,给孩子真正的“母爱”。

  终于,让这位“苦闷”的学生露出了天真灿烂的笑容。一对特殊的姐弟,姐姐在三年级,弟弟在一年级。这对姐弟懂事、乖巧、爱学习,与同学相处融洽,可最近发现姐姐上课总是走神,有时完不成作业,上课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等,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主动找她谈话,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在掉眼泪。班主任及时与家委会进行联系,经过家委会的了解知道了学生家庭的困难。于是一名家委会成员和班主任一起到了孩子的家中。原来,这对姐弟常年就靠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照顾,家境异常贫穷,毫无生活来源。这种拮据给这对懂事的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终在家委会和学校的多方努力下,对这对姐弟进行了帮扶,这位懂事的小姐姐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总之,家长已成为助推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家长资源的合理借用必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必将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