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开端,是个体终生发展的重要一环,早期教育对于个体本身以及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事实上,我国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也体现在各项学前教育政策的陆续发布上,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幼有所育”的目标将儿童早期教育提到关涉社会持久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1]人生启蒙于家庭,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影响。在我国,虽然幼儿园教育不断普及,但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来实现,[2]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早期教育的质量,进而对婴幼儿的发育和成长发生重要影响。[3]近二十年来,我国对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内发达地区和国外早期教育经验的总结与介绍,[6]虽然也有对当地早期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但其研究的范围大多局限于教育资源相对优越的大城市,其研究对象多为家庭之外的社会早期教育机构,而关于经济、文化与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家庭早期教育则很少有人涉及。[8]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开展家庭早期教育状况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儿童早期教育研究的内容,对于促进家庭早期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中部地区家庭早期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本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平顶山市、洛阳市、焦作市、新乡市等地的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自编问卷《河南省0—3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调查河南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现状、认识及需求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采用电话、视频、面对面等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12份,研究数据通过SPSSAU进行在线统计和分析。问卷调查结束后,研究选取接受问卷调查的50位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最终接受访谈的人数为47人,其中面对面访谈13人。调查显示,参与研究的对象中女性274人,男性38人;母亲259人,父亲36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及其他17人;30岁及以下91人,30岁以上221人;接受初等教育13人,中等教育120人,高等教育179人;职业为文教卫工作者168人,其他企事业机关工作者49人,农民或其他职业者95人。在家庭情况方面,居住在地级市区、县城城区和小城镇、农村地区的人数分别为225人、48人、39人。
(一)婴幼儿养育以母亲为主,父亲角色缺位
调查显示,婴幼儿的主要照看者为母亲,占比66.99%,父亲占比7.05%,祖辈占比19.55%,保姆或者其他照看者占比6.41%。这一结果表明,母亲在婴幼儿的养育中比其他人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她们在婴幼儿的日常饮食、睡眠陪伴、玩耍以及早期阅读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婴幼儿的主要养育和照料者。父亲参与婴幼儿的养育和照料的比例较低,婴幼儿养育过程中父亲角色缺位的现象比较明显,在亲子关系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对调查对象的访谈也进一步表明,因母亲更多地参与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她们与婴幼儿的关系表现得更为亲密,对婴幼儿成长的影响也最大。
(二)父母与婴幼儿分离现象普遍,父母缺乏照看婴幼儿的时间与精力
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婴幼儿分离的现象比较普遍。调查显示,在312个家庭中,有76个家庭存在亲子分离现象,其中双亲均与孩子分离的有37个,分别占样本数的24.36%和11.86%。访谈显示,单亲与孩子的分离主要是由父母离婚造成的,而双亲与孩子的分离主要是由父母外出务工所致。与此同时,婴幼儿的隔代抚养仍较为普遍,且存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养重叠交叉的现象。在81个以非父母为主要照料者的家庭中,有65个家庭表示父母因工作太忙、太累或没有时间和精力而无法照顾孩子,而认为祖辈更有经验和时间的家庭仅有5个,这表明大部分父母并非缺乏照料孩子的意愿,而是因为时间和精力等的限制使他们被动放弃照料。这就表明,婴幼儿成长和教育过程中父母身体和角色的缺位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而非主动选择的,对这一部分父母的家庭状况要予以适当关注。
(三)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得到认可,但存在性别、阶层和地域差异
受访者普遍认为,0—3岁婴幼儿在家庭中不只是被喂养,家庭应该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有47.44%的受访者认为很有必要在家庭中对0—3岁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有45.51%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在家庭中对0—3岁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而表示无所谓和没有必要的仅有5.45%和1.60%,这表明人们普遍认识到了家庭早期教育对于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性别、阶层和地域受访者对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差异。在性别上,女性和男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X2=8.944,p=0.030<0.05);在社会阶层上,不同收入家庭之间差异不显著(Xz=7.698,p=0.565>0.05);在居住地域上,居住在市区、县城和小城镇、农村地区的家庭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Xz=12.749,p=0.388>0.05),但相对而言,城市家庭比乡镇、农村家庭对早期教育的认可度要更高。
(四)家庭早期教育关注婴幼儿的综合发展,但仍偏重婴幼儿的智力开发
调查显示,受访者关注的早期教育内容依次为培养性格(82.05%)、智力潜能发展(81.41%)、锻炼交往能力(79.17%)、生活能力培养(75.64%)、发展情绪情感(74.36%)、身体健康(72.12%)、注重品德(64.1%)以及其他(9.94%),而最想了解的早期教育内容依次为智力潜能开发(83.01%)、心理健康(77.56%)、人际交往能力(71.79%)、生活自理能力(70.83%)、亲子活动(57.05%)、膳食营养(55.45%)、卫生保健(51.92%)以及其他(9.62%)。综合来看,在家庭早期教育中养育者总体上注重婴幼儿的综合发展,能关注他们的性格、心理、人际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但最关注和最想了解的内容仍是智力潜能开发,这表明当前家庭早期教育中的功利思想仍较为普遍。
(五)婴幼儿照料者缺乏系统的早教知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
选择了解、部分了解和不了解早期教育的人数分别为139人、150人和23人,其中男性分别为14人、19人和5人,女性分别为125人、131人和18人,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X2=2.576,p=0.276>0.05);居住在地级市区的人数分别为108人、107人和1人,县城城区和小城镇的人数分别为19人、28人和8人,农村地区的人数分别为12人、22人和5人,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X2=14.516,p=0.069>0.05);受过初等教育的人数分别为6人、4人和3人,受过中等教育的分别为38人、75人和7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分别为95人、71人和13人,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X2=34.677,p=0.000<0.01)。这一结果表明,影响婴幼儿照料者早期教育知识的主要因素是其受教育程度,与其性别和所处地域关系不紧密。
在早期教育场所的选择上,有47.44%的受访者表示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必须到专业机构中去,有39.74%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到专业机构中去但选择了自己在家带,有4.81%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到专业机构中去但怕对婴幼儿造成负面影响,有4.81%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和不确定,另有3.2%的受访者表示不需要且也没有去专门的早教机构对婴幼儿开展早期教育。对于是否送孩子去专业机构上过早教课,选择从来没有、偶尔体验过和较长时间上过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6.47%、37.18%和16.35%,这表明多数家庭还是热衷于把孩子送到社会上的各类早教机构学习各项课程。访谈表明,这些家庭认为家长缺乏早期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且家庭的教育条件要比专业的早期教育机构差。与此同时,有62.50%的受访者表示婴幼儿居住地附近有早教服务机构,但在地区分布上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早教服务机构明显少于城市和城镇地区。
在对婴幼儿发展的评价上,受访者主要依据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88.14%)、运动能力(71.15%)、事物种类及数量分辨(65.71%)、与同龄婴幼儿比较(56.73%)及其他维度(10.26%)来进行,具体到如何根据婴幼儿的年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评价,受访者则明显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与此同时,婴幼儿照料者的早期教育知识主要来源于幼儿园讲座、社会早教机构课程体验与宣传、政府部门或社会公益组织举办的科学育儿知识讲座、自学、网上早教论坛等,这表明家庭获取早期教育知识的渠道较少,且家长评价方式的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也正是因为家庭缺乏完善的获取家庭早期教育知识的渠道,致使他们的早期教育意识、知识和能力都比较欠缺,制约了家庭早期教育的普及和健康发展。
二、促进家庭早期教育发展的对策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9]家庭作为婴幼儿生活与成长的主要环境与场所,早期教育对他们基本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并由此对人产生终生影响。[10]因此,全社会要站在人类发展、国家利益和个体终生发展的高度来对待家庭早期教育,[11]JJ[J强对家庭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优化和完善家庭早期教育环境,不断提升家庭早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全社会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着为推动和构建完善的家庭早期教育服务体系,为家庭早期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撑。家庭教育是个体接受教育的开始,是人类社会教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而把教育完全寄托于专门的教育机构是不明智的行为。要推动早期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将提升家庭早期教育的普及意识放在第一位。全社会要加强对儿童教育及其发展的正向引导,逐步扭转存在于不少家长当中的智力优先发展的观念和心理,从而正确认识家庭早期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以及客
第二,要更为重视母亲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鼓励父亲更多地参与婴幼儿的家庭早期教育,并积极面对隔代抚养现象。母亲在照顾婴幼儿生活起居、陪伴婴幼儿玩耍游戏、培养婴幼儿亲密情感、促进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有着天生的优势,在婴幼儿的照料和教育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13]要促进家庭早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优先给予母亲更多的尊重与关爱,提供更多的指导与服务,为其养育婴幼儿创造更好的氛围和环境。由于传统文化、性别角色及职业特点等原因,父亲对婴幼儿的教养参与较少,但父亲角色在婴幼儿的性格、精神品质、智力以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该积极鼓励父亲参与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与此同时,隔代抚养仍存在于不少家庭当中,政府在构建家庭早期教育服务体系时,要充分考虑祖辈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参与,着力提升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
第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推动和统筹社会早期教育机构与婴幼儿家庭的协作与共存,丰富家庭早期教育的内容,提升家庭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质量,促进家庭早期教育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因此,政府部门要重视家庭早期教育的宣传与服务,构建家庭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和儿童发展数据库,为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要致力于缩小家庭早期教育的地域差异,鼓励非营利性质的社会机构参与婴幼儿的家庭教育,保障弱势群体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权益。与此同时,政府要加强对社会早期教育机构的监测与管理,完善社会早期教育机构评估机制,使其能根据婴幼儿的发展需求及家庭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为婴幼儿的家庭教育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