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早期教育参与对子女未来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TIMSS2015香港数学与科学数据

发布时间:2019-05-10

  [摘要]父母的教育参与对子女学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使用2015年TIMSS香港数据,探究父母在子女入学前的早期教育参与对子女后期数学、科学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性别、移民、家庭学习资源等背景因素及子女自我概念后,父母早期教育参与对子女未来数学、科学学业成绩具有积极影响。父母应消除关于数学与科学学习的性别刻板印象,为学前子女提供丰富的数学和科学学习活动,并切实提高自身对STEM教育的认识,为子女后续学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

  [关键词] 家长参与;父母态度;学业成绩;家庭教育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不同国家对父母早期参与子女学习越趋重视,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2030年前,所有儿童需接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从而为其开展小学教育做好准备”。父母是与学前儿童关系最密切的人,家庭是儿童最早的教育基地,家庭教育无疑在儿童早期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与方法,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与研究重点之一。

  基于教育生产函数理论,[2]教育是投入一产出的过程,学生成绩作为教育产出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3]在影响子女学业成绩的各项家庭因素中,父母参与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参与子女的学习活动等一系列行为都会对子女学习成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8]父母教育参与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子女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激发学习动机,产生内在学习动力,帮助子女减少问题行为,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学业发展,同时能降低辍学率。

  (二)父母参与

  1父母参与的概念。

  以往学者对于父母参与的内涵有不同的解释。有研究者提出父母参与是指父母以提升子女学术成绩和社会成就为目的,参与子女教育的过程。有的研究者将父母参与更具体地定义为“对学生教育产生良好影响的父母态度和行为”,[14】认为父母参与包括父母与子女的互动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还有研究者则认为父母参与不仅发生于家庭环境,还包括父母参与学校的行为和实践,包括父母对其子女教育的期望、态度以及信念。由此可见,父母参与是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本文认为“父母参与”是指父母为促进子女学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家庭互动行为,以及通过表达态度、期望影响子女共情的一系列情感表现,本文所涉及的“父母早期参与”着重于发生在校外的父母行为和向子女传递的态度。

  2.父母参与的类型。

  格罗尔尼克( Grolnick)等人于1994年所提出的“父母参与的三维结构”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认可。格罗尔尼克等人将父母参与划分为3种类型:行为参与( behavior)、亲身参与(personal)和认知参与( intellectual/cognitive)。行为参与指父母参与家庭或者学校学术活动的具体行为,例如父母同教师取得联系、帮助子女完成作业等。亲身参与指父母对教育的态度、价值观、期望等自身情感因素,父母通过与子女进行围绕学校的互动从而将这些情感传递给子女。认知参与指父母为子女提供有助于认知发展的学习资料或者活动,例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区别于第一种父母直接参与学术相关的学习活动,认知参与更多地表现为父母有选择地为子女发展提供学习支持的行为。国内李燕芳教授曾评价这种划分很好地整合了父母参与的教育成分和心理成分;[18】该类型划分的提出者也指出:虽然父母参与的三维结构无法必然提升子女学习成绩,但能通过影响子女学习态度和动机从而影响其学业成就。

  父母参与的三维结构也能很好地对应依据发生场所而进行的分类,即将父母参与分为基于学校活动的父母参与和基于校外的父母参与。[20][21]前者指父母参与学校相关的活动,例如参加家长会、同老师联系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根据子女的在校表现安排辅助练习及相关学术性活动,对应上述三维结构中的第一类父母参与——行为参与。此类家庭活动的设置大多为了配合学校学习活动,有所针对地与子女开展相关活动,对子女的学习成绩自然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22][23][24][25】后者指父母参与发生在校外的课外活动,大多对应三维结构中的后两种父母参与类型(亲身参与和认知参与),具体可划分为家庭学习活动和户外学习活动。[26]家庭学习活动包括父母向子女传授学习经验、表达期望、通过交谈了解子女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状况、帮助子女检查作业、开展学校教学之外的非正式教学活动(如认字、讲故事、做益智游戏等);户外学习活动包括参加社团或者学生活动中心组织的活动、带子女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已有大量实证研究发现,父母参与子女课外活动对子女学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例如,父母带子女参观科技馆、水族馆、植物园、天文馆以及在家开展相关讨论均对子女科学成绩具有积极作用;父母围绕日常生活情境进行数数、积木游戏、谈论事情发生顺序等数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对子女的数学成绩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学龄前儿童,父母与其开展数学相关的互动活动能帮助子女获得数的经验,从而有利于今后数学技能的发展,提升子女的数学入学基础。

  综上,父母参与的三维结构能够很好地囊括父母参与的各个成分,本文也将采用该划分标准。但结合本次研究对象为父母在子女人学前的教育参与,主要体现为建立家校社区,父母配合学校与子女开展相关的游戏化、探究性活动(如运用数学概念进行交流、开展实践环保行动),以及对子女建立合理期望,这些行为更多地体现为三维结构的后两种类型(亲身参与和认知参与),行为参与所涉及的直接性学术活动较少。因此本文探究的父母参与具体体现为父母早期参与子女数学和科学相关课外活动,以及对数学和科学的态度。

  (三)研究问题

  基于上述文献整理,虽然已有大量研究证明父母教育参与对子女学业成就具有显著影响,但大多基于横向层面,仅少数纵向研究对父母全程参与子女学习过程进行整体分析,因此缺乏父母早期教育投入对子女后期学业发展的数据探索。随着近年来国际大型测试的发展及教育数据库的完善,国际两大测评数据库-PISA和TIMSS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2015年TIMSS测试在小学四年级采用早期家庭问卷,包含父母早期关于数学、科学活动的参与情况,为该领域提供了更多可供研究的数据。因此本文从数据挖掘的角度,为“父母教育参与”和“子女成绩”的研究补充了可供借鉴的实证结果。

  本次研究基于TIMSS2015香港地区的测评数据,探究在控制相关背景变量的情况下,父母早期教育参与对子女未来学业发展的影响。本文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纵向研究,但通过考察父母早期教育参与对子女后期学业成绩的影响,以期对父母教育参与的相关研究加以补充;且本次研究期望通过数据为前文所提及的政策内容提供支持,以帮助更多的家长直观认识到儿童早期的家长参与在其后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TIMSS测试是由国际教育评估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Achievement,IEA)自1995年开始开展的一项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努研究(Trends in International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其发布的数据和报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38】本次研究所用数据全部来自IEA官方公布的TIMSS2015香港地区小学四年级数据库,该测试从香港132所学校中随机抽取了145个班级,共3600名学生参与测验。

  (二)研究被试

  对于数学数据,删除数学相关变量缺失值超过15%的被试181人,剩余数据中再删除移民变量缺失的23人,最终有效被试3396人。其中男生1854人,女生1542人;原住民2457人,移民939人。对于科学数据,首先删除父母早期科学参与行为变量中缺失2题以上的被试186人,再从剩余数据中删除科学变量缺失值超过15%的被试25人,移民变量缺失的23人,最终有效被试为3366人。其中男生1837人,女生1529人;原住民2435人,移民931人。此时所有个案的数据缺失量都低于15%且均为连续变量,所有变量的缺失个案均低于10%。为更加准确地推测缺失值所服从的分布,使用EM方法进行数据插补。该方法是针对缺失数据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效果较好的插补方法,能够较大程度上减少由于插补所带来的数据偏差。[39]

  (三)研究工具

  1.父母对STEM的态度。

  家长问卷中采用4点计分,询问家长关于STEM的8句描述的同意程度,使用TIMSS2015提供的“父母态度”合成变量(已对题目进行反向计分)。具体题目如“大部分的职业需要有数学、科学或科技的技能”“数学能应用到生活中”“设计安全和有用的东西需要工程学”。使用TIMSS2015提供的“父母态度”合成变量,分数越高表示父母同意程度越高,即父母对数学和科学的认可度与重视程度越高。根据TIMSS官方结果,每道题在该维度上的因子载荷在0.65~0.72之间,说明结构效度较好;所有题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6,说明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

  2.父母早期参与行为。

  家长问卷中采用3点计分,共列出7种和数学相关的早期活动以及4种和科学相关的早期活动,询问在学生就读小学前,家长与学生开展如唱数字歌、玩数字玩具、参观科技馆、喂养小动物等与数学、科学相关的课外活动的频率(1=从不或几乎从不,2=间或,3=经常),得分越高表示父母早期参与子女相关学科的活动越频繁。数学方面的得分使用数据库中“父母早期参与子女数学活动”的合成分数,该维度各项题目的因子载荷在0.48~0.73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8,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科学方面由于官方数据库并未给出合成分数,因此将4道题目上的3个选项分别计为0、1、2,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分步计分模型计算合成分数,该维度各项题目的因子载荷在0.35~0.72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19,说明问卷质量良好。

  3.子女对数学和科学的自我概念。

  学生问卷中提供了关于数学和科学自我概念的描述,如“数学方面,我学东西学得很快”、“我通常在科学方面做得很好”等,采用4点计分(1=非常同意,4=非常不同意),学生判断每句话同自己的符合程度。使用数据库中“子女对数学自我概念”以及“子女对科学自我概念”的合成分数,得分越高表示对该学科的自我概念越高。根据TIMSS官方结果,数学方面,每道题的因子载荷在0.56~0.81之间,题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42]科学方面,每道题的因子载荷在0.49~ 0.81之间,题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说明数学和科学的自我概念问卷均呈现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4.家庭学习资源。

  已有研究表明,父母的职业状况、受教育水平、家庭拥有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会对子女的数学和科学成绩产生显著影响。根据家庭问卷,TIMSS2015采用4个和家庭背景相关的变量(父母的职业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藏书量、是否为子女提供互联网或单独的房间)合成“家庭学习资源”变量,该合成变量得分越高,表示父母的社经地位、受教育水平越高,为子女提供的家庭学习资源越丰富。

  5.移民变量。

  TIMSS2015家庭问卷基于父母的出生地以及子女的出生地合成了“移民”变量,具体分为以下两类:原住民,即父母中至少有一个是香港本地居民;移民,指父母都不在香港出生,通过移民来到香港。

  (四)数据分析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以及多元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各变量描述统计及性别、移民差异检验结果

  1.变量的描述统计。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如表1所示,根据TIMSS官方所公布的分类结果,相较2015年其他参与TIMSS早期家长问卷的国家和地区,香港地区父母对STEM的态度处于高水平,家庭学习资源、父母早期数学参与行为、子女自我概念均处于中等水平。
变量的描述统计

  2.各变量的性别差异检验。

  以往研究表明,与女生相比,男生更愿意学习数学和科学,他们的数学和科学成绩也普遍更高,因此以性别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核查在后续回归分析模型中是否需要将性别作为控制变量。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无论是数学还是科学,不同性别子女对应的父母早期参与行为、父母态度、学生自我概念以及学业成绩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表现为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因此在回归分析模型中,需要将性别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以免干扰其他变量对成绩的作用结果。
各变量的性别差异检验

  3.各变量在移民方面的差异检验。

  本研究所选取的香港样本中,移民所占比重为27.72%,而原住民与移民之间文化传承与家庭背景的差异都可能对子女成绩产生不同影响,因此以移民为分组变量对其余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核查是否需要将移民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结果如表3所示,无论数学方面还是科学方面,父母态度、父母早期参与行为、家庭学习资源在原住民和移民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移民家庭的父母对STEM的态度显著高于原住民,但原住民家庭父母比移民家庭父母早期参与子女数学、科学相关的课外活动更多,提供的家庭学习资源更丰富。原住民家庭的子女相比移民家庭,拥有更高的科学自我概念和更高的数学成绩。因此在回归分析模型中,需要将移民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以免干扰其他变量对成绩的作用结果。
各变量在移民方面的差异检验

  (二)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各变量间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无论数学方面还是科学方面,家庭学习资源同成绩的相关最高,且与其他变量均存在显著相关,因此需将家庭学习资源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以免干扰其他变量对成绩的作用结果。父母态度、父母早期参与行为、子女自我概念都同子女对应科目的成绩显著正相关,说明后续回归分析中,可将其作为学生成绩的预测变量。
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三)分层回归分析结果

  为考察父母对STEM的态度、父母早期参与行为以及子女自我概念对子女数学和科学成绩的预测作用,采用分层回归分析。第一层放人性别、移民、家庭学习资源3个控制变量,以控制背景变量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依次在第二层放人子女自我概念变量,第三层放人父母的态度变量与早期参与行为变量。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部分变量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因此对各预测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各预测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 VIF)均小于2,容忍度均大于0.85,表明预测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数学方面的结果如表5所示,在回归模型的第一层,性别、移民和家庭学习资源3个变量均能显著预测子女数学成绩。由于性别变量中女生用1编码,男生用2编码,因此根据系数的符号预测男生数学成绩可能显著高于女生;移民变量中原住民用1编码,移民用2编码,预测原住民的数学成绩可能显著高于移民的成绩,这与关于性别和移民的T检验所得结果一致。在控制第一层家庭背景变量后,子女自我概念对子女数学成绩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子女自我概念越高,子女数学成绩越高;此时模型对数学成绩的解释率增加15.6%。在控制前两层观测变量的基础上.父母对STEM的态度和早期数学参与行为都能显著正向预测子女数学成绩,模型对数学成绩的解释率增加0.7%。

  科学方面的结果如表6所示,前两层观测变量对科学成绩的影响作用同数学方面的结果类似,即家庭背景变量、科学自我概念均对科学成绩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且加入子女自我概念后,模型对科学成绩的解释率增加5.4%。加入第三层预测变量后,模型对科学成绩的解释率增加0.9%,其中父母态度对子女科学成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父母早期科学参与行为对科学成绩无显著影响。

  (四)对科学观测题目的分析结果
分层回归分析结果
分层回归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探究父母早期科学参与行为和子女后期科学成绩的影响关系,根据TIMSS官方报告,将科学变量划分为地球、生物和物理3个维度,分别探究父母早期参与的各项科学活动对子女各维度科学成绩的影响。选择分层回归的统计方法,前两层观测变量不变,第三层依次放人1个具体的参与行为变量和父母态度变量,因变量分别放人科学成绩以及3个分维度得分。为方便观察各项早期活动对科学成绩的影响,只整理第3层回归模型中各项父母早期活动与对应科学成绩的结果,如表7所示。

  根据分层回归分析结果,父母提供观看科技电视节目的活动对子女后期地球、生物和物理科学成绩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参观科技馆活动可正向预测地球科学成绩;而父母其他早期参与的科学活动对子女后期科学成绩及各分维度成绩均无显著影响。
分层回归分析结果

  四、讨论

  本文讨论的“父母早期参与”包含父母对相应学科的态度以及父母早期参与行为两方面。以往虽有研究证明父母参与对子女数学、科学成绩具有积极作用,但大多使用横断面的数据。本次研究结果扩大到二者的纵向影响范畴,且在控制家庭学习资源等背景变量的基础上,发现早期父母的教育参与行为对子女未来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可见,虽然家庭能为子女提供的物质条件确实对其成绩具有重要影响,但经济基础较差的家庭也应注意到,父母本身的参与行为和对于数学、科学的态度对于子女未来成绩具有积极作用。

  (一)父母早期参与行为对子女未来成绩的影响

  基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父母作为子女最亲近的人,子女人学前所接受的观点与行为大多来自父母,他们会观察父母的态度、模仿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受到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虽然父母早期参与对子女数学和科学学业成绩都有影响,但父母早期参与行为对子女不同学科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

  基于横向研究的结果显示,父母提供的数学活动能够促进子女的数学成绩发展,本研究将此结果进一步延展至纵向角度,发现父母早期参与子女数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唱数字歌、玩图形游戏等行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子女小学四年级时的数学成绩。该结果可能与数学本身知识属性相关,数学知识大多基于数和图形展开,子女早期接触到数与图形的概念会为其后期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为促进子女后期数学学业发展,父母在早期应为子女提供数学相关的课外活动。

  在科学方面,不同类型的早期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父母早期为子女提供科学电视节目对子女后期科学成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对地球科学成绩的影响最为显著;父母早期带领子女参观科技馆有利于子女后期取得更高的地球科学成绩,但对生物科学成绩、物理科学成绩以及科学总成绩并无显著影响;而父母早期带领子女参观自然公园、参与种植活动以及喂养小动物对子女后期科学总成绩以及3个分维度的科学成绩均无显著作用。基于横断面资料的很多研究发现,父母带子女参观科技馆、植物园、天文馆,观看科学电视节目等活动对子女当前科学成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本研究的结论与以往大多基于横向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通过对TIMSS科学测试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次测试偏重系统性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大多难以从日常活动中获得,而是隐藏于很多事物及现象的背后原理中。虽然子女日常喂养宠物、种植植物会对生物的成长产生直观认识,父母带领子女参观自然公园能够让子女认识更多的动植物,但子女通过这些活动对动植物的认知大多停留于外在特征及生长变化,难以了解生物的内部生命机制。而由于科技馆涉及很多和地球的发展、地理现象、地球与宇宙相关的内容,因此带领子女参观科技馆能帮助他们建立对地球的整体认识,为今后的地球科学学习建立兴趣、打下基础。科学电视节目广泛丰富的内容维度涉及科学的各个方面内容,对本次科学测验的主题都有所涉及,因此早期看科学电视节目能帮助子女建立相关知识储备,培养子女科学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有利于培养子女后期在校期间的科学学习积极性。

  (二)父母对STEM的态度对子女成绩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父母对于STEM的态度对子女的学业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对STEM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体现父母对数学和科学的价值认知,基于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个人的自我价值对行为具有定向作用。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其关于某一事物的态度对子女关于这一事物的判断、兴趣及自我概念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而子女这些特征的培养对其后期学业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父母参与某项学习活动较多、对某一领域表达积极的情感时,子女也更偏向参与该类活动,更易对该活动产生兴趣,从而在后期的学习中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及积极情感,进而有益于子女后期在该领域取得较高学业成绩。

  (三)父母教育参与程度在子女性别方面的差异

  通过比较男生和女生父母的教育参与程度,结果显示男生的父母对数学、科学的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女生父母,男生的父母早期参与子女数学、科学活动均显著多于女生父母。这可能和我们的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由于对男女生思维认知的惯性概念,很多家长认为在数学、科学之类注重思辨的理工科领域男生比女生更具优势,也更易取得成功,[62】因此男生的家长会比女生家长更认同数学、科学在子女发展中的重要性,更重视男生早期数学、科学的活动参与和行为培养。本次研究结果可为女生的父母提供借鉴与启示:在控制性别差异的基础上,父母早期为子女提供的活动、对于数学和科学的言行举止与情感倾向依旧会对子女未来的数学和科学成绩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无论男生和女生的父母都应重视早期的参与行为和情感态度。

  五、教育建议

  本次研究使用2015年TIMSS香港地区的数据,通过父母回忆的方式,从纵向角度探讨了父母早期的教育参与对子女未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子女性别、移民、家庭学习资源和子女自我概念的情况下,父母对STEM的积极态度对子女小学四年级时的数学、科学成绩具有显著积极影响;父母早期参与子女数学课外活动能够积极影响子女后期数学成绩,父母早期带领子女参观科技馆、观看科学电视节目会对子女后期地球、生物等不同科学学科成绩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基于此研究结果,建议如下:

  (一)父母积极的言传身教既要及早着手,更要防止刻板做法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控制了家庭学习资源和子女性别的基础上,父母的早期参与行为和父母态度依旧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子女小学四年级时的成绩。由此可见,父母早期教育参与对子女未来数学、科学成绩的影响是普适性的。此外,父母的早期教育参与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个结果与英国的纵向研究结果类似。英国的研究发现,学前阶段女童的父母更倾向于给她讲故事、唱歌和念童谣等活动,而这些早期养育行为的差异可以部分解释儿童进入小学之后在认知和社会行为所展现出来的性别差异。[63]由此可见,父母既要及早着手为子女提供数学、科学相关的活动机会以及向其表达对于STEM的重视,更要防止刻板做法。香港位于大中华文化区,父母重视教育参与是传统价值观的一部分,但是父母基于传统经验对男童和女童表达差异化的教育期望以及有选择地采取不同养育行为,可能会妨碍男童和女童原有潜能的发挥。如何改变父母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可能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考虑重点。

  (二)香港社会需要为移民家庭提供更多的STEM资源和家长支持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提供的资料,2016年香港人口中只有61%在香港出生,剩下31%的人口出生在中国内地/澳门/台湾,还有8.0%的人口出生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简而言之,香港近40%的人口是移民。[64]本研究揭示,移民家庭的学习资源和父母早期参与行为都显著低于原住民家庭,而这两个变量都可以显著预测后续的数学和科学成绩。为了防止学生输在起点,香港社会有必要为这些移民家庭提供更多的STEM资源,并支持移民家庭更多地参与子女有关STEM教育的育儿实践。此外,政府可以组织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推动那些经过研究验证的、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和科学成绩的家庭教育实践,更好地支持儿童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