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艺术教育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城区培训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实地调查

发布时间:2017-06-19

  培训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目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艺术师资缺乏、课程设置混乱、实施效果与预期有较大偏差等,已经成为困扰培训学校管理者、阻碍培训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一道道难关。笔者对市直、县区多所培训学校的管理者与师生家长进行调查,并将了解到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与解决策略进行梳理,希望能对培训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一所所艺术教育特色培训学校被精心打造,一个个艺术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百花齐放,热闹非凡。但经过时间的洗礼,一系列问题也纷纷显露出来,阻碍了培训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推进。笔者从所调查培训学校中,选择了三所位于城市不同区域且已开展多年艺术教育的培训学校,将他们开展艺术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所城区培训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基本情况

  教学时间。以上三所培训学校开展艺术特色教育主要利用培训学校原有艺术课程教学时间、培训学校校本课程(艺术大课间)时间,并且均安排了近一个月的艺术节作为艺术集中展示时间。

  教学内容。甲乙两所培训学校的原有艺术课程教学完全遵照教科书开展,丙培训学校对教科书进行了部分删减,增加了品牌社团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学习。三所培训学校除了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外,分别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艺术大课间增加了其他的艺术学习内容,且内容较课本更加丰富。

  师资来源。培训学校都能利用在职教师的艺术专长,广泛开展艺术教学活动,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对于无现成师资的项目,培训学校均通过聘请校外艺术人士或利用家长中的艺术资源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

  二、开展艺术特色教育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

  通过与三所培训学校分管校长、任课教师及部分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交流,笔者发现虽然培训学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培训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不但没能打造出特色,反而有流于形式之嫌,甚至已经引起教师和学生疲于应付的反效果,陷入了发展的瓶颈。

  1.专业师资缺乏,是制约艺术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培训学校中的艺术教师大部分为师范类院校毕业,在专业上虽然广却不够专。以音乐教师为例,视唱、钢琴弹奏为基本功,这些技能足以承担正常音乐教学。但同时有部分音乐教师还承担培训学校舞蹈排练工作。在专业的舞蹈教学中,以压腿拉伸等基本功训练为重要教学内容,任课教师除了自身要有良好的舞蹈功底外,还需要对儿童的骨骼肌肉发育状况十分了解,才能在训练时科学安排,有计划、有步骤训练,从而避免因盲目训练基本功导致学生受伤。但因条件所限,培训学校只能招聘校内教育最需要的常规专业教师,对于其他艺术课程,只能通过聘请校外艺术人士的方式开展教学。

  2.普惠与自主,是实施过程中难以把控的度。

  有些艺术师资力量不足的培训学校,无奈之下只能采用无论喜好统一学习同一艺术项目的方法,从声势上赢得“艺术特色”这一名号。但这样引发的结果是学生掌握能力参差不一,教师为照顾全体统一进度,导致有兴趣有能力的“吃不饱”,没兴趣无能力的不想学,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于那些对此项目无兴趣的学生更是平白耗费时间。而尊重学生个人喜好,由学生自主选择艺术学习项目,是部分有充足师资保障的培训学校采用的策略。但在实施过程中,为了体现“自主”,一味妥协学生的个人意愿,而忽视了从学生自身素质考虑的专业性指导,也会使艺术学习陷入半途而废、见异思迁的境地。

  3.硬件设施缺乏,是拓展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的阻碍。

  “特色”是众多培训学校打造的目标,很多特色项目的推广实施是建立在稳定的师资和充足的硬件投入基础上的。但添置相关器乐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尤其是民乐、管弦乐相关乐器,少则几千一件,多则上万一台。同时还要承担维护、保养的费用,对于一般培训学校而言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4.家庭环境,是艺术学习成效的基本保障。

  有一定经济能力和艺术能力培养意识的家庭会在幼儿时期就介入到孩子兴趣爱好培养中。即使培训学校没有在艺术教育上采取过多举措,依然不影响学生的个人艺术水平与学习能力提高。而没有经济保障或缺乏孩子艺术能力培养意识的家庭,回家后因缺少家长的配合与督促,学生的艺术水平与学习能力仍会停滞不前。

  三、问题解决策略初探

  1.合作模式开拓共享空间。

  加强对现有艺术教师和有一定才艺基础的教师开展专业提升培训还是首要任务,以保障培训学校可控的师资力量更强、更专业;同时可与青少年宫、妇儿活动中心等教师工作时间与校内不存在冲突的正规校外艺术培训部门合作,聘请优秀艺术教师为校外辅导员,定时定岗开展艺术教学,并加强考核,以此补充师资力量。除了师资共享,还可以资源共享弥补硬件设施不足。器乐设施等硬件的配置对培训学校而言是一笔巨大的投入,为确保资源高效使用,可以与周边青少年宫、妇儿活动中心、社区艺术活动中心等已经配置大量器乐的团体合作,每周开设艺术实践活动课程,走进这些单位团体使用器乐开展艺术学习,实现硬件资源共享。

  2.信息化平台建设普惠乡镇培训学校。

  可以借助地方信息化平台建设契机,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与相关文艺团体合作,建设艺术教育专家教学资源库,将所在地区有限的艺术师资,通过信息化平台放大,推广到各个县区乡镇每一所培训学校,以信息化手段使教学资源最广化、最优化,做到艺术普惠无死角、无遗漏。同时,通过在线学习、互动交流等方式及时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保障每一个学生艺术学习的权利。

  3.找准定位打造品牌特色。

  “艺术教育品牌建设”是各校探索的主要抓点,是否抓得准抓得巧,就成为“品牌”能否成功树立的关键。每个培训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样的特色是建立在培训学校校园文化、人文环境、所处社区外部环境及多年积淀的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上的。而树立艺术教育品牌,不仅要基于培训学校本身,还要充分考虑家长整体素质,并巧借周边区域的有效资源。

  4.选课指导与考核激励确保最佳学习效果。

  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教师的专业推荐相结合,给予学生两种以上的项目建议,并在低年级段给予适应期,在适应期内进行最终调整选择。一旦选择,培训学校需与家长达成共识,鼓励学生坚持学习,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制度,对学生的艺术学习过程进行督促、鼓励,并及时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无特殊情况,中高年级不再进行选择科目调整,使艺术学习在坚持中夯实基础,经历成长,最终收获成功。

  5.课程整合提高艺术教育效率。

  校内开展艺术教育,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是教育效果的基础保障。大部分培训学校采用的常规方式是如甲乙丙三所小学一样,开设每周一至两次艺术校本课程或利用大课间时间,在有充足活动时间保障的基础上,课程内容的设置决定着活动效果。编写校本课程、优化重组艺术教材,成为众多培训学校采用的主要策略。上表中的丙小学就采用了重组教材的形式,对苏教版现行艺术教材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加入打造培训学校艺术特色重点推行的器乐乐理及基础技能训练,并将其与教材中其他曲目整合,将教材优化重组。将艺术特色学习列入课表,让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所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