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培训学校学生积极同伴关系构建的心理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9

  积极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相互协作并能促进彼此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或者指同龄人之间、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人际关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归属、爱及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青少年有相互交往的需要,同伴之间通过交往增进感情交流,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皮亚杰认为同伴关系在社会能力发展中有较大的作用。正是产生于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

  当前导致培训学校学生积极同伴关系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从心理因素方面分析主要是由心智模式的偏执性、不完善性和两重性引起的。在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培训学校学生本能地强化了自己原有的心智模式,难以客观、公正地观察和思考,造成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利益的存在。心智模式的不完善性和两重性又会造成学生在交往中对同伴产生偏见及善变,缺乏交往的稳定性。产生这些因素的根源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与子女间长期缺乏有效的沟通,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等都会给学生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次,社会环境也是产生这些因素的重要方面。从哲学范畴来说,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学生的成长、发展受社会的发展、变化的影响。现代大德育的核心问题是德育社会化,德育社会化也是内在趋势和必然走向。德育概念也更为丰富和广阔,推动了德育活动更加趋于本真和深邃,重视学生精神层面的发展。当前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学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交织并存。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影响培训学校学生积极同伴关系因素涉及社会、家庭、培训学校等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家庭、培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主导影响因素中,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培训学校的责任尤其重大,应该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的作用。家庭、培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建设是完善培训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培训学校在德育课程建设中充分调动三者资源,最大程度上体现德育课程的全面性和包容性,立足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全方位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