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美国培训学校教育深度自由的密码
叶圣陶先生曾说:“培训学校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言外之意就是,工业产品是没有生命的,而农作物有。其实人的成长就像植物的生长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面对活生生的个体,培训学校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一方自由生长的天地,静待花开。对比中美培训学校教育的差异,我们努力找寻培训学校教育深度自由的密码。
1.择高处立——“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的培训学校教育法案。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重申了美国公立学校应不分地区,不论家庭背景,没有肤色之别地发展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品格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以此对美国基础培训学校教育进行改革。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思想和举措在美国的贯彻实施可以说是畅通无阻的。仅以解决弱势群体的培训学校教育问题为例,美国政府就做出了很大努力。对培训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的地区、家庭经济处境不利的儿童、残障儿童、无人照管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与扶持。我们参观的塞维斯学校是一所弱势群体学校,学校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吃免费午餐,而社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知名企业经常会给这些特殊学生以特别的帮助。考察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在享受一对一甚至三对一的培训学校教育服务,对于这些因心理或者生理等客观原因不能参加正常学习的学生,学校会指派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和辅导员进行针对性地辅导。
2.寻平处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
在Kristine Quinn女士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如何管理自己课堂的策略和艺术,并在一个个充满趣味和未知的游戏中体会到了美国课堂的自然温润和广接地气,“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或许是美国课堂最接近培训学校教育本原的价值回归。
Kristine Quinn女士认为教师应把学生放在教室的中心,根据内容来变换形式,尽最大能力迎合学生的需求。为了让我们感受美国的课堂文化,教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建立让人向往和憧憬的教室?然后将我们随机分成两队面对面站立,两两一组,进行交流。接着变换队形,站成里外两圈,继续在新的小组交流,随后她用肢体语言暗示我们站成一队,引导我们回到教室。有学员颇有感触地说,这种形式能让大家浸润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其中且对未知的学习环节充满期待,课堂是动态生成的。
现在想来,不仅仅如此。想想我们的课堂,想想我们自己参加的学习培训,是不是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学生被遗忘在角落里。而我们刚刚经历的课堂,会让你身不由己地卷入到这场体验之中,会让你不得不调动全身的感官参与其中,或许你开始对问题没有思考,没有答案,但随着交流的充分展开,你会在信息的传递中脑洞大开,经历一个真正学习的过程:由不会说到重复说,甚至会创造性地说和批判性地说,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你丝毫不用担心说错或者说不好,一遍又一遍地错位交流,会让你一点点获得勇气和信心,一点点增长知识和能力,一点点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看法。由此,我们也渐渐领悟到了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地强化自我成长的存在感。
3.向宽处行——推动创新的利器:STEAM培训学校教育。
STEAM教学理念是由美国政府近几年提出的培训学校教育倡议,其星火燎原之势不亚于国内的素质培训学校教育。STEAM不仅带动了美国的课程建设与评价、教师培训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学校教育等一系列变革,也对我国的培训学校教育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STEAM是五个单词的缩写: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s(数学)。但绝非只是强化这五个学科知识,而是倡导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它代表着一种注重实践与过程的现代培训学校教育。STEAM培训学校教育主张以基础学习点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这就打破了常规的学科界限。
让我们来看一个基于项目的跨学科教学案例。内容选自《洛杉矶时报》,一篇关于人行道损坏的新闻报道。
项目任务一:数字计算
洛杉矶人行道总长度为10750英里,修整比例为42%,8500万美元储备用于另两个项目:修建人行道和入口坡道。亏空7200万美元(市里拿不出这笔钱),每英里修整费用为25万至30万美元,那么需要被修整的总长度是多少?42%需被修整的人行道总花费为多少?洛杉矶用于修整人行道的费用足够吗?对于修整洛杉矶人行道费用方面,你们还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吗?
项目任务二:文章理解
理解:根据文章解释为什么法律诉讼公司可以迫使洛杉矶的社区将钱投入到人行道的建设中?
应用:这篇文章中的信息是如何改变你关于“残疾人社会人行道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公平性”方面的观点的?
综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倡导致力于改善每个人(包括残疾人)的社区?
项目任务三:天气对人行道的影响
你现在是一个土木工程师(城市规划师),请提供一个解释,为什么人行道会发生损坏,请你描述风化和侵蚀的过程以及这些相关的损坏是怎样的。
上述案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真实学习情境的营造。案例内容是报纸上的新闻,即从现实世界中寻找题材,学习项目也就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把知识的学习嵌入到具体的问题和情境之中,设计更富趣味性和现实性,学生是在与真实世界交互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是跨学科思维的训练。案例的项目任务设计是由一个主题衍生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一个或多个学科,无形之中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超越学科界限理解和识别问题的本质,以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是个人与团队的评价。项目的学习需要学生打破闭门造车的状态,特别是综合性的任务,唯有借助群体的协作才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当然,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也要基于个人的探究与团队的合作。
4.就难处破——改革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蝶变。
在美国的中小学,我们所看到的美国培训学校的教学改革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由于没有应试培训学校教育的压力,所以学生的学习是非常自由和宽松的。学校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都是小组式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移动自己的凳子,可以随意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奇思异想,教师总是会尽最大能力去鼓励和引导。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基本上都是开放性的问题居多,一般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它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和独立思考来完成,这样就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体验机会。许多美国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学生在学习中有两点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住的多得多的知识;另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在美国的课堂,我们全体学员所经历的一堂设计课,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内涵及在教学环节当中体现出来的思维策略,以及如何做才能实现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华丽转身。课堂设计要求我们要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类,所提问题要遵循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原则。转变课堂的关键就是如何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以问题开路,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理科逻辑性思维和浪漫的文科素养。我们的课堂理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进而是思维的训练与提升。
美国之行,让我们对中美各自的国情、历史文化、培训学校教育体制有了或多或少的感知和思考,它们各有其存在的原因和合理性,很难说谁的更好。但什么是适合的培训学校教育?我想,它应该是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的培训学校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的培训学校教育,是自由呼吸的培训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