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图景下构建英语教学法多维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7-06-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课程“英语教学法”需要寻找新的理论发掘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后现代课程观为理论依据,结合该课程“教学理论”、“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三个层面构建该课程多维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的开放性、可调性、境域性。

  一、“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

  “英语教学法”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准备从事英语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英语教师职业培训的核心内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习者比较系统地了解国内外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培养学习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从事英语教学的实践能力。教学设计上应将侧重点放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实际课堂教学方面,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发展,注重学习者英语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近十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英语教学法”课程加大了改革的力度,研究者或教师越来越注重其实践性,教学目标取向技能培训,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行为技能的训练,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践体验,辅之以“微格教学”、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和教育实习, 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进。

  二、后现代课程观的主要观点

  后现代课程观受多元文化主义、解构主义、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等丰富而庞杂理论的影响,描绘了多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蓝图,以寻求取代现代性的单向独白式权威教育。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受到批判,为了使老师和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它制定了封闭性的科学教条,教师和学生同时被控制,教育与课程从而被彻底工具化了,教育与课程的内在价值——促进人的心灵成长的价值被彻底泯灭。

  后现代课程观深谙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认为教育要视所有参与方为“有机体”,在课程组织中倾听各个方面的呼声,关注课程活动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和相对性,以及个体经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传统的课程体系遭到质疑,认为课程不应是预先设定的,而是由课程参与者的行为和交互作用构成的,课程不是封闭的、固定的,而具有开放性、可调性、境域性。此外,后现代主义不再只关注课程的目标及其实现,而是关注学习过程中个人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面向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力,使其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三、“英语教学法”多维教学模式的构建

  外语学科是人文学科,而非工具性学科,外语教学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应是多元、动态、灵活、开放的,语言教学本身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需求、教学环境等,灵活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或模式。单一的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发掘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不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后现代课程观提供了多维、动态、解构、建构的广泛图景,多维教学模式正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建立自主、合作与探究之学习方式的基础,它能给学生提供学习、反思、实践和创造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内化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向着个性化、主动化的学习方式迈进。

  “英语教学法”课程可以分解为“英语教学理论”、“英语教学设计”和“英语教学技能”三个层次。以下将就如何在三个教学层次中构建多维教学模式做详细阐述。

  (一)英语教学理论—课堂讲授与自学辅导相结合

  “英语教学理论”是知识性课程,解决“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英语教学理论为英语教学设计和英语教学技能提供理论指导。现阶段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到第二语言教学各种教学法流派的影响;不同学习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模式差别较大,因而所采用或接受的外语教学法也不尽相同。在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精选一些外语教育教学新理论、新观点,以及外语教学研究的新动态等理论知识向学生讲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学生对这些外语教育理论和教学法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一理论或观点进行深入的课堂讨论,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分析相关理论,结合自身的外语学习经验,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讨论解决,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邀请其他小组同学和老师一起参与讨论,使课堂教学由从原来的“满堂灌”到精讲多练,从“块块式”教学到整体教学,从理论灌输型到理论联系实际型,从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

  (二)英语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与课堂观摩相结合

  “英语教学设计”是操作性课程,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英语教学设计为英语教学技能提供一整套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活动方式,从学习者、学习需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层面展开对英语教学要素的分析,涉及英语教学策略设计、英语教学过程设计、英语教学媒体设计、英语教学评价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对操作性知识进行有效内化,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真实教学实践或案例分析,也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观摩,做好听课笔记,从教学内容取舍、教学对象特征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综合评价英语教学设计。同时,了解教学设计与学生认知心理特征的密切关系,了解如何通过45分钟的教学设计把握学生心理状态的最佳时段安排教学主要内容,同时在学生注意力和精力易疲劳的时段,多安排学生讨论、对话、表演等活动,顺其自然地走出低谷,以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效果。

  (三)英语教学技能—微格教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英语教学技能”是实践性课程,解决“用什么方式教的问题”。英语教学技能则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从而形成英语教学素质。教学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微格教学,它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直观地呈现教学设计实践中的问题,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普遍的做法是老师将学生按异质分组,布置任务,各组成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微案设计,选择教学技能。同时,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的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法课程在时、空二方面得以无限延伸,学生的微格教学案例可以分享至课程平台,学习者之间进行互评、给出反馈意见。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积极联系与其附属的中小学建立对口实训关系,既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实际状况,也可以使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育实习和教改实践中去,探索、创造更有效的教学实施途径和方法。

  四、结语

  理查·罗蒂(R.Rorty)认为在后现代状况下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获取和选择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以使学生适应后现代社会的需要。英语教学过程涉及各种复杂因素、关系,创设多维教学模式可以宏观动态地把握教学情境所处的不同社会文化环境和具体情境需求,“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停留在记忆、理解的层面,而直接指向教学实践,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评价不同教学理论、方法、模式以及教学情境,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