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我校地处市郊,学生来源复杂,95%是来自邻近市区的农村孩子,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学前教育、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反差极大,这就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虽然我校学生中严重厌学的学生不多,但据平时教师反映,班级中有厌学学生增多的现象。这些学生如不及时矫治,厌学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通过调查和总结分析,发现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现实问题,因此,在农村,读书无用论正在滋生蔓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大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另外,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没有禁止未满18 周岁学生入内,使一些学生尝到了游戏的乐趣,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扶持,父母的听之任之,不重视,放任不管,再加上一些错误的观念,就会造成孩子的学习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导致厌学。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习惯听之任之。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也从不过问。还有大部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他们没有注意到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家长只有对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适当的要求,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了孩子厌学的严重后果。

  另外,家庭成员不和睦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和一个冷若冰霜的家庭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每天处在焦虑不安之中,试问又哪来的心思去学习呢?所以厌学情绪的产生也是无可厚非的。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学校体会不到乐趣,只有无休止的做题。窗外的蓝天白云离在校的孩子似乎越来越远。“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在教师中还存在。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的指导、诚心的帮助。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怎么会起激励作用呢?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教师和同学的极大反感,于是,开始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把他们当作集体的一员,不给予帮助,不和他们交往。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严重地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

  四、学生方面的原因

  许多厌学的孩子,并非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是由于性格中具有不能吃苦的品行,而是由于在学习方面存在着某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落后而影响了学习的成效,也就是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引起学习障碍,特别是男生。其外观症状为多动、不安宁,难以调节和控制,课堂上经常不听教师讲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集中精力做功课或从事有组织的活动,做事情有始有终,行为冲动,活动过多。上课时,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超过10 分钟。总之,问题是多方面的,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落后了、厌学了。作为教师,我们的天职是教好书,育好人。因此,对他们的矫正,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进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环节:

  1.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农村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学困生更是因为没有信心而导致厌学。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要呈现梯度,有基础题、中档题、提优题,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问题,并且和程度相当的孩子展开竞争,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

  2.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化繁就简,以帮助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力求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解决实际问题,走出学习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为了解决我校学生对语文学科(特别是作文)的厌学,我们语文教研组一直在研究。让学生感觉作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圣地,而是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紧密相关的。在周广明老师的带动下,语文组教师从2012 年开始确立自己学校的作文小课题。2012—2014 年确立了“生活与作文”的总课题。在此基础上将课题分解为“诗词与作文”“影视与作文”“亲情与作文”“图片与作文”等。经过“生活与作文”课题的研究,我校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写作内容丰富了,情感抒发真实了。但是,继而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许多学生的作文中心不明确,主题不清晰,结构繁杂,开头不吸引人,结尾太平淡,语言不精彩。依据学校大课题,我们继续开展作文课题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2015 年,确立了“初中语文采撷作文亮点的方法研究”的研究课题。2016 年,我们把生活与作文研究中学生最易于接受并且愿意接受的“影视与作文”小课题进行深化研究,确立了“影视作品助推作文教学”的课题。在研究中力求方法简洁实用,便于学生掌握。在课题中,我们明确了课题研究工作中的各自分工和目标任务,课题研究工作在一步一步地规范,每位课题组成员能做到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认真地为学生找到合适的方法,为自身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学生学习语文特别是作文写作的主动性和写作热情提高了,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升了,通过问卷和上学期检测成绩统计,与此前比较,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

  3.教师在研究中,要注意掌握对象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我校数学学科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数学是一门锻炼人思维的学科,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我们经常开展一些训练思维的课外活动,象棋、五子棋、跳棋比赛,测量旗杆高度、河的宽度等一些课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数学知识得到了发挥,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学科,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浓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尽量把数学问题精心设计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背景当中,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多组织一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如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的动手实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激发。找到矫正厌学情绪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