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分析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06-27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对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的概念界定、胜任力模型研究方法与现状着手,立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对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在提出不足的同时指出日后的研究方向。

  一、引言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于2012年进行了修订[1]。《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较好开展的落脚点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相比国外而言,我国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仍有不足,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对于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胜任困难,与社会期望存在很大差距[2]。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还未达到学校的发展需要,存在诸如“专业化水平不高”“工作难以胜任”“角色定位模糊”等现象[3][4]。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亟待解决,想要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标准是什么,核心胜任力特征有哪些。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的定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是指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他们具有扎实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经过专业的学习和技能培训,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并且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身心灵的协调统一作为教育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的概念,指为有效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向相关教师提出的在专业知识技能、工作职责、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作为教师胜任力研究的一部分,与教师胜任力研究相比,它的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但是对该领域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起到对教师群体胜任力研究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5]。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特征,是指能与工作表现一般者区别开的个体潜在而持久的核心行为特征,这种行为特征可以是个人特质、能力、人格、自我形象、态度、职业价值观,也可以是某专业技能、行为、认知等方面。国内也有部分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要求的叙述。比如,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就明确提出,心理咨询从业人员须具备以下职业能力特征: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交往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控能力[6]。港台学者林孟平指出,学校心理辅导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首要的人格特质是拥有健康积极的自我形象[7]。

  三、胜任力模型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关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研究主要有如下三种:冰山模型、洋葱模型、胜任素质词典[8]。本研究按这三种模型来整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现状。

  (一)冰山模型

  著名的冰山模型由美国心理学教授麦克利兰在1973年提出,它将胜任力划分为两大部分,冰山之上的和冰山之下的,或者说是可见的和隐藏的,再或者可以分为外显的和内隐的。这一模型有五个部分组成:知识、技能、自我概念、动机及特质[9][10]。

  基于该模型,陈虹、叶一舵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包含以下特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能力、具有职业特点的人格特质、专业职责和职业道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较高的职业个性倾向和自我认同[11][12]。

  袁建群使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中小学心理教师的核心工作职责和素质结构。基于麦克利兰的胜任力理论,得出中小学优秀心理教师的素质结构如下:(1)知识要求: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咨询技术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2)技能要求:个案咨询、心理测量、课题研究、讲座授课等方面的技能要求和其他通用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洞察力、执行能力、方案制定能力、应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饮食平衡能力);(3)以学校心理学专家为导向的角色定位;(4)以责任感、亲和力、自我控制能力、探索求知精神等为核心的个性特质;(5)以管理型或专家型人才为目标的成就动机[13]。

  (二)洋葱模型

  洋葱模型是学者R博雅特兹在麦克利兰关于胜任力探索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一模型形象地展现了胜任力要素的核心成分,便于各要素之间的观察比较。该结构中的知识层面是员工对于某一特定岗位的相关资料,技能部分则是员工胜任某一工作任务时展现出的充分运用知识来作用于行为的综合能力[14]。态度是指员工在自我形象、内在价值观等方面的外化表现。自我形象是个体对其自身的看法与评价。个性则是个体对不同的外在环境和信号表现出的本能反应。彭剑锋也提出了洋葱模型,并且认为胜任力特征是由外及内不断深入,从表层的工作技能到深层的自身素质递进的一个由外而内的结构[15]。

  基于此,邓林园、王美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北京某中学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任心理教师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进行深层次分析,总结出中学心理教师的核心胜任力特征涵盖如下三个方面:自身素质(亲和力、个性品质、思想涵养、创新实践能力)、工作态度(上进心、包容心、责任心、认真踏实)和工作技能(专业技能:经验、专业知识;发展技能: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16]。

  曾玲娟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特征包括:职业理念与专业意识、职业人格特质、专业知识与技能等[17]。

  (三)胜任力辞典

  胜任力辞典是学术界的权威性研究成果。经过世界各地成功人士的验证和不断修订完善,具有较高的信效度。该胜任力词典,一共分为18个核心特征,对于不同的特征,都有其名称、含义、代表的行为现象及相关描述。一般在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来研究胜任力模型之前,都会利用这18个胜任力特征进行分析。如今,这本词典不仅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也提供了重要框架。

  刘晶、李祚山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将胜任特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帮助与服务、个人效能、管理技能和认知维度;这四个维度又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尊重学生、以学生服务为导向、引导学生自我成长、成就动机、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与控制、自信心、影响力、分析式思考和反思能力等12个特征[18]。

  王智、张大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发放了测量问卷,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问卷》,共57个题目,其中包含普通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宜人性、学生观、尽责性、职业价值观、评估反思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协作沟通能力等9个维度[19]。

  (四)现状分析

  将不同模型胜任力进行梳理,提取出相似的胜任特征及其维度,比较该内容表述与涵义有何差异。(见表1)虽然各模型的结构和构建思路存在差异,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特征又有很大的一致性。将各种模型综合起来比较,也有益于整理出更加完善、全面的胜任力模型,起到了很好的验证作用。

  现有胜任力模型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大多数维度仅指向表层现象,指向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对于教师的成就动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并没有作更深入地了解。尚无全面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常模,胜任力模型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

  将各位专家关于胜任特征的分类进行归纳整理,提取其共有特征,并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工作性质和具体情境,以及教育部规定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相结合,得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该模型主要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个人特质、职业态度、学生导向、组织规划等6个胜任特征群(见表2)。

  本研究构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模型与已有研究相比,虽有相同点,亦有不同之处,如“学生导向”“组织规划”是该模型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其他研究中较少提及。

  1.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拥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每一位心理教育从业者的指示牌。因此,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核心胜任力要素中,专业知识是首要的。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般均由德育教师和班主任等担任。鉴于该类教师缺乏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认识不够成熟,其引导和教育方式仍需完善。

  2.技能和能力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教师,他们着重发展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加侧重于发展学生基于提高个人修养、自主协同发展、浓厚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积极投身实践创新、合作参与的“核心素养”。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技能和能力方面的胜任力要求,也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更加注重咨询理论与技术、经验、人际沟通能力、评估反思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分析式思维、自我调节与控制、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3.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要求,不能只停留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还应该关注其个人特质和自身形象。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人格和个人修养层面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特质分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宜人性、个人品质、亲和力、自信心、影响力、尽责性、思想、创新能力等特征。

  4.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很多学校未设置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受到的关注度也不高,和基础学科教师不同,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绩效考评无法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得以体现。这就需要他们拥有良好的教育态度和职业价值观。教师是一个需要奉献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需要用心去灌溉,充满责任感,无私奉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特征包括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职业价值观、角色定位、专业职责和职业道德、上进心、责任心、包容度、踏实、职业个人倾向和自我认同、成就动机、成就欲等方面。

  5. 学生导向方面。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力也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成为课程改革和教师学习完善的方向[20],包括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学生服务导向、学生观、学生发展认识、学生评估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尊重学生等。

  6.组织规划方面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拥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组织与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学校要求、氛围营造等胜任力特征。在以往的胜任力研究中,大都把重心放在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上。基于学校的组织战略需要和学生的成长要求,我们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情境,提出了满足于组织规划的胜任力因素。这将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五、研究启示

  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胜任力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中的主要目标是强调优秀教师的个性特征,对于该模型的建立健全还有待探究。在今后该领域的研究中,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第一,研究方法的多形式整合,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分析法等研究方

  法。在胜任力调查中,采取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人、同事、上下级综合评价的360评价体系,避免评价者的主观性和个人偏见。

  第二,模型建构具有针对性,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特定岗位的新特点进行分析整理,使胜任力的研究更加细化、深入,对特征的概括更加具有鲜明的特点,从而增强对学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第三,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成果作用于该领域的绩效管理和薪酬考核体系,推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化和转型。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大的不可为因素,有时并没有做到“能岗匹配”。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与绩效管理相结合为契机,成为其他学科教师人事管理改革的范式,为今后学校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