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地理生活化教学的三个基本策略

发布时间:2017-06-29

  培训学校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旨在倡导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学的最基本策略。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诠释了生活与教育的哲学关系。生活是学习的源泉,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与教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旨在倡导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新时期的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将教材回归生活,地理知识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只有和生活相结合、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培训学校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及时发现生活中具有地理味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观念,感悟地理之美,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开启学生心智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要求学生走出书本,重视现实生活;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地理实例,从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地理知识和概念。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贴近自己生活的现象提出地理问题,如最近天气与穿衣行走的关系,植物花期与纬度的关系,平时购买的水果与产地环境的关系等,这些围绕生活提出的地理问题让学生更感兴趣,更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这些地理问题的教学过程。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校园里的生活。除了节假日外,学生每天都在校园里学习生活,对校园很熟悉。在备课时,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校园里的教学素材,如教室里贴的作息时间表的变动,(学习太阳高度变化时观察)学校旗杆影子的方向,(学习植物分布时观察)校园内植物种类,(学习人口时调查)师生籍贯分布等。再次,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与学生相关的一些素材,如太阳还没从地平线升起天已亮,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校园附近的九里河水涨落规律等,将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例搬上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生活化,让学生热爱生活

  培训学校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所应达到的具体教育目的,它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归宿。教师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热爱生活,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制定地理教学目标时应力求生活化,先进行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地理教学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包括学生生活的现状、需求以及生活发展的趋势,使学生切实得到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大气运动”时,结合让学生课前观察热水瓶里的热水汽和冰箱里的冷空气运动方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学生观察探索,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能熟练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这样能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热爱生活,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学生学习的是对生活有价值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讲究时效性的学科,地理教材中的一些信息和数据往往会滞后于现实,这就需要培训学校教师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地理学科的前沿动态,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及时对教材中的过时信息进行更新。因此,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用教材、活用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设计巧妙的生活化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逐渐形成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加强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节时,先让学生课前观察、调查并思考:导致本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有哪些?过去和现在家乡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后如何提高本地区的粮食安全?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巧妙地将日常生活知识融入地理教学之中,不仅将复杂难懂的地理概念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深入浅出,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总之,培训学校地理教学生活化是地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在培训学校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教材与实际、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立足实际,深化教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是如此的贴近,体会出学习地理是为生活实际服务的,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竞争能力,使学生与社会和自然相融合,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培训学校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