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型“被X”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新型“被X”结构是对汉语典型“被”字句的突破。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型“被X”结构的语义,发现其共同的语用内容主要是凸显“非自愿性”和“非真实性”。同时,基于关联理论的理论框架,分析这种结构理解的语境依赖性,从动态语境观角度考察不同的语义理解和认知加工。探讨了新型“被X”结构的语用效果:语言经济原则、凸显说话者的会话意图。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在报刊和网络媒体上出现了与汉语典型被字句不同的打破常规的被字句。我们把这种含有“被”字的特殊结构称之为新型“被X”结构与汉语典型的“被”字句相区别。例如:

  (1)王珞丹还没结婚就“被离婚”(转引自李莉,2011)

  (2)水价听证频现“被代表”政府被批无诚信(转引自申智奇2011)

  (3)福州“被宜居”了,宜居福州讨论持续升温。(转引自姚俊、宋杰2012)

  (4)关于马化腾被“小三”“不是事实,不会回答”(转引自池星海,周晓君2012)

  (5)“中国被G2”不可轻信美国花言巧语(转引自李莉,2011)

  (6)自从张柏芝和谢霆锋结婚后,这位辣妈便多次“被媒体怀孕”。(转引自姚俊、宋杰2012)

  按照语法规则,“被”在汉代汉语里作为一个被动标记,通常是不能与不及物动词搭配构成被动句的,跟它搭配的只能是及物动词(范晓,2006)。上面的“被X”结构中,X分别为不及物动词(“离婚”)、及物动词(“代表”)、形容词(“宜居”)、名词(“小三”)、字母词(“G2”)、词组(“被媒体怀孕”)。可见,这种新型“被X”结构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新型“被X”结构的出现引发了学界的讨论和思考。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型“被X”结构的句法和语义方面,也有的着眼于该结构的生成机制,如:概念整合、转喻、构式压制、模因论、非范畴化等。但是,对新型“被X”结构的认知语用机理还缺少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在吸收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新型“被X”结构的语义内容,语义识别的语境依赖性,揭示人们如何在特定语境下理解新型“被X”结构的交际意义以及产生的独特语用效果。

  二.新型“被X”结构的语义分析

  1.表示主语的非自愿性

  (7)今年初,李国富意外死在监狱医院。检察院迅速做出鉴定结论。称其“自杀”。众多网友认为,他是“被自杀”而死的。(转引自单谊,2012)

  (8)教育乱收费的最高境界是被自愿(转引自郑晓君2010)

  (9)捐助灾区,孩子又要“被捐款”?家长称孩子被强迫捐款(转引自杨炎华2013)

  “自杀”、“自愿”和“捐款”作为不及物动词,表示的动作应该是主语自己实施的。“自杀”是自己采取自杀的这一行为。“自愿”是自己愿意做出相应的行为。“捐款”是自己主动、意愿做出慈善、捐赠的行为。因此。他们与“被”字所具有的被强制性、被迫性含义是相违背的,是不可能组合在一起构成“被”字句的。把“被”字与“自杀”、“自愿”、“捐款”、这类表示自主的词语联系起来,就在形式上把自主和强迫联系了起来。从表面上看它们是矛盾的,但实际上“被自杀”、“被自愿”、“被捐款”、所表达的内容仍是“被”字的“遭受”义。

  联系上述例子背后的事件,“被自杀”说明的是李国富可能在监狱遭受迫害至死亡;“被自愿”表明的是人们被教育有关部门强迫自愿缴费;“被捐款”揭露的是孩子在学校的高压下不得不向灾区捐款;这些行为不是主语自愿、自主发生的,也不是他们希望发生的,而是强势一方强加在他们身上被迫、无奈发生的。作为事件当事人,弱势的一方只能被迫无奈的接受。

  新型“被X”结构采用这种自主与强迫相联系的矛盾的形式就是为了表述主语在某种环境或某种条件下,被强行介入的第三方操控而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做出了原本应是“自主”、“自觉”状态下行为的事件。这样一来,通过自主与被动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就能更加突显主语的非自愿性。像这类表现主语非自愿性的词词还有“被贿赂”、“被网瘾”、“被道歉”、“被学习”、“被让座”、“被消费”、“被离开”、“被过节”、“被相亲”、“被退休”等。

  2.表示事件的非真实性

  (10)网友“酱里合着”在论坛里指责学校,“庆贺”自己在学校的运作下,顺利地“被就业”了。(转引自刘斐、赵国军,2009)

  (11)工资一“被增长”,统计局长就“被脸红”(转引自袁红梅、梁婧玉2016)

  (12)为了完成各种形式的“指标”,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在“制造繁荣”,“制造和谐”。我们似乎已经生活在一个“被繁荣,“被和谐”的完美社会中。(转引自杨炎华2013)

  例(10)中的“被就业”背后的事件是:临近毕业,学生在没有找到工作的状态下,某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要求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或者自行联系工作单位为学生盖章。学生“就业”这个事件是非真实的,学生是“被认定或声称为就业”。例(11)中的“被增长”背后的事件是:指的是统计局为了追求政绩,把老百姓的工资“增加”了,但是这种增长只是从统计的数据上看,实际上老百姓的工资并没有增长。工资“增长”这个事件是非真实的。例(12)中社会的“繁荣”也是一样,都是非真实的。

  这种用表示被动和强迫含义的“被”字加上描述非真实的信息的词语,突出了该行为背后事件的非真实性。表示这种含义的“被X”还有“被开心”、“被幸福”、“被宜居”、“被强大”、“被优惠”、“被赞成”、“被下降”、“被光荣”、“被清凉”、“被小康”、“被省钱”等。

  三.新型“被X”结构的认知语用分析

  1.动态语境假设

  语境假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认知假设。语境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由交际者选择的。听话者凭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逻辑信息、百科知识和词语信息作出语境假设。语境假设的过程要进行推理,而听话人推理的理据就是说话人要通过明示行为展示自己的信息意图和交流意图。推理的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Sperber & Wilson (1986:158)提出的关联原则是:“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该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因此,人们对话语和语境的假设、思辨、推理越成功,话语内在的关联就越清楚,就可以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较好地语境效果,从而正确理解话语,获得交际成功。(何自然,1998)这种动态语境观为新型“被X”结构的转喻识别提供了更具解释力的理论基础。例如:

  (13)贵州警察枪杀村民案,我担心涉事警察张磊自杀或“被自杀”(转引自陈文博2010)

  (14)又一个“被自杀”?河南官员刘云峰之死(转引自陈文博2010)

  同样是“被自杀”。语境不同,语义也不同。前者的含义为“被迫自杀”,后者则为“被认定自杀”。对例(13)中“被自杀”的理解取决于上下文语境和听者的认知背景。其中,“自杀”可激活听者的初步的语境假设:张磊由于某些原因自己杀了自己。该假设虽然由于某些原因并未提及,但听者可根据最佳关联期待进行联想推理。在概念的激活方式上,关联理论认为一个概念的百科知识是由有组织的命题组成的,而每一个命题又包含其他概念,这些命题的其他概念将通过这些命题的激活而被激活。(Matsui2000:120)根据“自杀”这一概念,会激活和自杀相关的百科知识:“自杀”本来描述的应该是主语自愿发生的事情。“自杀”是自己杀自己。其中的“自”字表示从主语的意愿出发,根据主语的意志行事。它与“被”字所带的被强制性、被迫性的含义是完全相反的,因此它们原本是不能组合在一起构成“被”字句的。但在这个句子中,既然“被”与“自杀”组合在一起,肯定就需要听者付出一定的努力和心力进行最佳关联的推理。结合语境,我们确定句式的转喻关系“结果代原因”,只有让该话语发生在某些特殊的事件背后,即“由于公安局的坚定失误”才导致张磊被认定为“自杀”的。而不是张磊被迫“自杀”的,这样就能进行最佳关联假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语用效果

  关联理论通过语境效果和心力之间的这种此彼消长的关系来界定关联这个概念,关联性的大小是由语境效果和付出的心力决定的。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与付出的心力成反比。话语新信息与语境假设旧信息课作用于语境效果。而新信息是已定的,那么理解话语时,语境效果的大小就要却决于语境假设了。从说话者角度看,他可以选择任意的语境,采取任何的表达方式,但具体的表述方式会使听话者以此为依据,所以说话者为了使听话者准确理解他的意思,就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采取最具有关联的表述方式。

  首先,由于新型“被X”结构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形式表达尽量多的语言内容。以“被小康”的事例为例,分别以新型“被X”结构、典型“被”字结构、和非“被”字句来,描述这个事件:

  A.当地群众的生活“被小康”了。

  B.当地群众的生活,虽然没有达到小康水平,但却被政府部门虚假地弄成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了。

  C.当地群众的生活,虽然没有达到小康水平,但政府部门为了完成政绩,把群众的生活弄成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了。

  和“被小康”相关的A事件,是新型“被X”结构,句式简短,用“结果代原因”的转喻方式,凸显背后事件的原因。听话人需投入比B事件和C事件更多的努力和心力。B事件是典型的汉语被字句,把整个事件的操控者和交代的很清楚。C事件是不含被字的句子,但把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事件的操控着和要达到的目的交代的很清楚。所以听者在理解B和C事件时投入的努力要较A少。但是A事件的“被小康”激活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被认定为小康的这个语义内容,使其背后的原因得以突显,表达更为形象。根据认知效果和认知加工之间的消长平衡,这些额外的认知效果可弥补听话人为此消耗的认知努力,从而获得最佳语境关联。

  其次,凸显说话者的会话意图

  新型“被X”结构凸显了动作的被动性、结果的非真实性、受事者不知情的矛盾性以及事件的不可控制性。比如:“被就业”一词以当事人(毕业生)为叙说的视角,凸显说话人对学校部门做法的否定、不满和控诉,以及对受事者毕业生无奈遭遇的同情。又如:“被小康”一词。本来“小康”都是当事人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如意”的色彩,然而在“被X”结构中实际代表的事件具有“不如意”、“非自愿”“被谎称”的属性。凸显说话人对某些地方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政绩观的否定和嘲讽态度,以及对受事者“不如意”遭遇的认同与同情。所以,新型“被X”结构中,受事者永远是弱势的一方,他们不仅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连自己对自己行为的定义权都被第三方剥夺。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力,于是他们通过新型“被X”结构来抒发自己的不满和愤怒。通过表示被动的结构描述主动的行为或存在的状态,让主动与被动并存,自愿与强迫对比,真实与虚假矛盾,道尽了他们的无奈和委屈,揭露了第三方的强势与虚伪,表现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四.结语

  新型“被X”结构是对汉语典型“被”字句的突破。这类用法形式简洁独特,语义丰富深刻,它们大都表达我们平时需要用几个句子才能表达的思想,其共同的语用义内容是凸显“非自愿性”和“非真实性”。基于关联理论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分析了新型“被X”结构理解的语境依赖性,同一个表达因语境不同也会传达不同的含义,而对不同语境的认知加工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语用效果。新型“被X”结构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即用最简洁的语言形式表达尽量多的语言意思。同时,凸显了说话者的会话意图,对当下不合理社会现象或事件的否定、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了说话人对受事者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