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旨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家校合作在实践中存在合作实效低、层次浅等问题。归根到底,家校之间沟通不充分、不到位是影响家校合作实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关注家校沟通,完善沟通策略,才能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意义与作用。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己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与对家校合作在认识上的高关注形成反差的是,实践中的家校合作普遍存在着参与层次低、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家校之间教育合力的形成。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家校之间的沟通问题是影响家校合作实效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分析家校沟通失效原因,改善当前家校合作的沟通机制,是家校合作工作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家校合作中沟通失效的原因
重新审视我国当前的家校合作工作可以发现,对于家校合作实践中的沟通问题,我们习惯性的将问题归结于教师与家长身上,却并未深入分析问题的实质,对此,弄清家校合作的沟通问题究竟是主体双方的自身原因还是现实的困境导致其在无意识中的选择,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尊师重道”思想的变异 尊师重道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成就梦想的责任,教师是支撑教育发展的支柱。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师都是备受尊敬的职业。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下,教育更是肩负着完成阶级转换的职责,众多数人越来越急切地希望通过教育来获取满意的工作以及更高的社会地位与权利。在这种急切的氛围之中,作为教育支柱的教师被赋予了极大的责任,相应的也被赋予了极高的权威,尊师的思想不再仅仅是尊敬教师,而是发展为对教师的盲信和听从。受这种极致的尊师思想影响,使得家长在潜意识里就有处于学校工作的协助者的意识,也使得教师一直以学生教育的主导者或教育的权威者身份自居。 2.“学历主义”的社会选聘方式 高等教育的扩招带来了教育的大众化,再加上学校之间的等级排名,使得名校效应的影响日益扩大,社会对人才的筛选越来越看重学历的高低,学校排名的高低。在这种“学历主义”的衡量和选拔标准下,学生成绩成了家长唯一的关注点。上名校、找名师已经成了家长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家庭的教育支出也越来越多,教育支出的增多带来的是强烈的欲望动机,家长对于学生成绩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方面的关注。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是少部分或个别家长观念的所导致的,而是社会的普遍现状。归根究底,可以发现,现下己存在的社会环境影响了家长与教师的选择,不能浅显的将其原因归结为某些家长与教师的观念的问题。
3.家长与学校双方角色定位的差异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家庭教育视为学校教育的辅助,从未正视过家庭教育的作用与意义。一方面,家长认为其自身能力不足,无法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为子女提供物质条件,通过提高自己的经济能力来改善子女的教育环境,才是家长应当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学校在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与意义的同时,又认为家长的专业水平不够,能力不足,无法承担教育学生的重要职责,只能作为学校教育的助手。在这样的认知与定位之下,必然是学校一直占据着教育的主导权,家庭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4.教师工作的超负荷
在人们对教育日益关注的同时,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日益加大。绩效工资的实行、新课改的推行使得教师面临着大量的考核与课程压力。教师的工作重心从只需要关注学生到需要关注各个方面,各种检查、评比、考核使得教师应接不暇。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教师的工作量逐渐增长,对学生的关注范围在不断缩小。从而导致一方面,在绩效考核之下,教师只能选择将学生成绩作为自己的聚焦点;另一方面,教师在有限的精力之下,只能选择花费最便捷的方式在最需要进行家校沟通的时候才会与家长联系。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仅仅是一种临时的、非日常化的沟通,沟通的内容也局限在某一个点上。
总之,家长与教师在沟通方面出现问题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现实的种种困境所造成的,因此,仅仅从家长或教师某一个主体来入手是不够的,必须要以意识的转变为基础,以学校为切入点,从学校的层面出发,通过制度的建设来保障家校之间的沟通顺畅,提升家校沟通实效。
二、完善家校沟通的策略
1.建立平等的家校沟通主体地位
有效的沟通以平等的对话为前提,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必须要让沟通主体双方以互助的伙伴关系来定位自身的角色。不同于其他主体之间关系的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伙伴关系得以建立的一个要点就是必须要以学校为主动方,通过教师观念的转变来影响家长的观念,慢慢转变双方不平等的地位现状。这就需要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改变以权威者自居的教育观念,明确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用平等的目光来看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在学校对班主任的工作评价中,增加家长这一评价主体,通过家长对班主任的评价等级来约束和督促教师在工作中转变观念,确保教师在沟通过程中,尊重每位家长,积极听取家长的观点与意见,做到班级事务主动向家长汇报,班级决策积极与家长协商,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
2.树立多维度的家校沟通理念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来发挥各自的优点,形成教育合力,而不是仅仅将成绩作为合作的单一内容。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家校沟通必须要树立多维度的沟通理念,要以学校为出发点,转变学校的观念和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方式,通过制度来改变现状。这就要求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一要明确家校合作的真正内涵,不误解和扭曲家校合作的含义,向每一位教师及家长传达合作的含义与作用。二要转变学校的效能目标,不将学生成绩作为学校发展的唯一效能指标,要从学校的长远规划出发。同时转变以成绩衡量教师绩效的考核方式,建立教师评价档案袋,将教师考核指标划分为教师的日常工作、工作态度、授课质量、学生发展等多项指标,通过学校、学生、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自评等多主体评价的方式来动态的、长远的评价教师工作。只有从管理上转变教育理念,从制度上改变教师考核方式,才能为做到多维度的家校沟通打下基础。
3.家校沟通工作日常化
目前,我国的家校沟通在实际中处于随意化的状态,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也只是当学生出现某些问题时才进行的临时交流与沟通,缺乏日常化的家校沟通制度建设。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家校沟通的制度建设,将家校沟通纳入到教师的日常性工作中,要求每位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反馈,全面了解学生的动态,并加大家长会举办的次数,定期组织各类形式的家长会,如家长经验交流会、家长培训会、家长分享会等等。同时,重新将家访工作纳入到教师的家校沟通方式中,并在实际操作中,学校组织教师不定期的开展家访活动,以获取家长信任,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充分利用好班级微信群、qq群等现代交流媒体,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充分地照顾到每一类家长群体,将随意性的家校沟通转变为定期化的、日常性的教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