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已经从简单的信息查询、共享、发送进入到大数据、物联网与人机互动的新时代,就职业院校来看,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职业院校普遍从建立校园网站、微信息平台发展到移动互联、智能课堂的水平。在此过程中,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开展信息化网站、移动手机学习平台的使用与操作。但传统的学习效果评价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影响着信息化教改的深入。为此,需要结合实际构建学生信息化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从而“倒逼”信息化教育继续向纵深发展。
一、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学习素质品质提升效果评价
所谓学生学习素质品质评价体系,是指按照“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原则,全面分析和检测学生在信息化学习中所得到的素质品质方面的提升情况及其评价指标。具体内容包括: 首先,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接受指导的谦虚态度和学习积极性,要明确信息化只是手段,而专业知识还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深入学习,具有这种不满足于现状、不自我封闭,而是需要有朝着自我完善的目标超越自我,奋发进取的精神。
其次,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要主动改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师生关系方面主动接受学习指导,改变学习方式,熟悉学习内容,积极回答问题;在同学或团队关系方面要适应集体学习、团队学习的趋势和要求,在共同学习中不断进步,主动融入团队,防止不作为、不承担甚至不愿参加团队的孤立化现象。
再次,学生在信息化学习中要培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知识学习中加强情感调动与参与,具有学习的热情和冲劲,培养浓厚的兴趣,能够善于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扩展视野,增加知识,聚焦问题,避免在信息化的云海中迷失自我,在各类娱乐化信息中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光。
二、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效益提升效果评价
所谓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是指通过信息化学习学生的学习速度得以提升的程度,而学习效益则是指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数量与质量。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效益提高是信息化教学得以广泛认可与推广的重要客观因素,其评价衡量内容主要有:
首先,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对学科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信息化教学,学生在一节课或一段时间内,对教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对基本知识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加形象地展现,弥补想象力与实地考察的不足,以更多的间接经验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学生在信息化学习中对课本以外知识的拓展情况。现有的教材知识体系作为逻辑严密的系统,强调知识的识记和单一知识点的讲解,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学生在信息化学习中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协助拓展视野,将所学的普遍性知识运用到具体案例的方方面面,才能够使所学知识活起来,达到灵活掌握的目标。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特别是通识性知识的学习中,有时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通过信息化途径促进学生加强对现有网络资源的查询与利用,也能够在客观上反映学生的投入情况。
再次,学生通过信息化教学对知识的创新与应用能力。信息化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学生要善于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面对实际,发挥知识的力量和创新的勇气,不墨守陈规,善于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勇于创新,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生活的积极力量。
三、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改进效果评价
“方法大似气力”,在信息化时代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方法改进学习,提高干事创业的成功率。就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来说,采用信息化学习方法能够弥补学习方法方面的不足,改进学校效果。
首先,提高信息获取、筛选、鉴别、加工与利用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各类信息纷繁复杂,难以辨别。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有通过专业网站、数据库、课程平台等正规化途径获取知识,才能保障信息的准确性。
其次,具有符合信息化社会要求的现代学习理念。现代学习理念范围比较宽泛,包括终身学习、个性学习、团队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新理念,在教学中通过组织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将学习、探究与拓展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提高元学习能力,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高层次学习境界。
最后,培养良好的学习纪律与良好习惯。信息化带来的信息泛滥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遵守纪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将好奇心和积极性聚焦到学习的领域中来。摆脱信息依赖的惰性,能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提高解决和处理问题能力。
总之,在学生信息化教学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素质培养、学习成效评估和学习方法改善,强化素质是基础,提高成效是目标,改进方法是关键,这些方面都要兼顾,并结合课程、专业和学校实际,才能使学生信息化教学学习效果评价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