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7-07-10

  当前,学科素养成为我们教师热议的一个话题。对于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学科素养无疑就是信息素养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抓起: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和生活实际情境,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比如:在教学《使用搜索引引擎》-课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进行一次自助旅游,需要做怎样的规划与设计?同学们一听这个话题,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设计旅游规划需要注意几点,比如费用、时间,天数等。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天数内以及花费上设计一个经济又实惠的路线。同学们听完要求后,立即投入到设计旅游路线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上网查资料、设计路线、计算费用等。学生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本节课学习,使教学内容真正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

  二、关注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我们小学课程中是一门薄弱学科,县城学校还有几位专职教师进行上课,农村小学就形同虚设。到了初中,中考仅仅占10分,以至于学校领导、学生、家长都不重视,把它视作可有可无。在教学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平,有的水平很高,可称“小高手”,有的仅仅局限于玩手机游戏,对一些常用软件是知之甚少。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兴致盎然探究新知,有的悄悄上网游戏娱乐,有的一头雾水,茫然不知如何下手。面对如此局面,老师手忙脚乱,忙于处理各种问题,顾此失彼,效果不甚理想。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分层教学要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原有信息技术水平,根据学习能力分为高、中、低三层。高层对教材内容基本了解,有过一定接触,学起来轻而易举。中层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教材内容经过教师讲解和自学、互学能按要求完成任务。低层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在学习小组组建和座位分配上要进行适当组合,形成互助共学氛围。

  其二:目标分层。在备课时,目标的制定上要进行不同层次的设置。比如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目标、应用目标、发展目标。基础目标要求高、中、低三层全部达成,就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设置,确保低层学生经过一定努力也能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用目标可要求高、中层学生达成,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举一反三,形成一定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发展目标针对高层学生,不局限于教材的知识,可适当加大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

  其三:教学分层。主要体现在问题设计和练习任务的设计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接受能力、操作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尝试寻求一种适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形式,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是较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几种教学方法协同使用,求取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常用的有:讲解示范法、任务驱动法等。

  讲解示范法:在讲解一些概念和信息技术的一些常识时,由于内容枯燥、生僻,我们就可以采用讲解示范法,用一些生动的比喻,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获得新知。

  任务驱动法: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逐个完成,从而学到本课知识。任务的制定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真实的任务。比如在学习《汉字输入》这一课时,我就设计了单字输入、词组输入、句段输入三个层次的任务,逐层递进,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逐渐掌握汉字的输入规律和方法。

  四、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素材,由于地域的不同,时代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不一定都适合所有的学生,不一定都适应时代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创造性的开发和使用教材资源。比如在学习PPT软件应用后,就可以让学生为自己家乡做一主题宣传,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交流、制作、展示一系列活动,巩固软件的相关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在进一步熟悉并利用PPT技术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家乡的变化,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