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是影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一大障碍,消除校园欺凌需要集众人之智,举各方之力,疏堵结合,从源头上找到欺凌现象的起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欺凌带来的隐患。通过各具特色的多元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通过多方合作,给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校园欺凌的频发,不仅仅破坏了学校安宁的学习环境,而且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当学生遭遇到校园欺凌的时候,笔者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应对:
一、及时处置,疏导受害学生心理
校园欺凌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肉体上的伤害,还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创伤。肉体的伤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治愈,但心理的创伤却会在学生的内心潜藏很长一段时间,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对其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长期处于这种阴影之下的学生,往往内向、懦弱、孤僻,不能与外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欺凌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整治,不仅会助长施暴者的气焰,而且会让受欺凌的学生产生“暴力心态”,认为欺负别人是提升“威信”,维护“尊严”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而导致他们滋生欺负其他同学的错误想法,成为新的“施暴者”,最终演变成“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最值得亲近和信赖的人,所以,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我们要在第一时间对受欺凌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用实际行动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帮助他们抚平心灵遭受的创伤。
坦诚沟通是抚慰心灵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真正地把学生放在心中,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使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只有这样,当学生遭受欺凌之后,他们才愿意敞开心扉,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治愈受欺凌学生的心理创伤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和班级特色,为学生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当学生遭受欺凌后,教师应鼓励他们踊跃参与各项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更多的获得感,以此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
从表象上看,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是直接被欺凌的对象。其实,当欺凌发生后,“冲击波”涉及的范围要宽广得多,旁观者的口口相传,会让远离事件中心的其他学生心理产生不小的震动。所以除了对受欺凌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我们还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真实鲜活的案例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欺凌产生的严重后果,明白欺凌别人是一种极其野蛮、极不文明的行为,会受到所有人的谴责。在此基础上建立广泛的激励机制,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学生和法治好少年评选活动,促进学生将正确的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一个文明的好学生,法治的小公民。
二、以人为本,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应当具有崇高的师德,爱生如子,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奉献给每一个学生。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可塑性很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摒弃那种唯分数至上的教育模式。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扎扎实实开展人文教育尤为重要。人文教育应该是超越知识层面的,其最终指向是润泽学生的生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成长的快乐,把他们培养成完整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学校应尊重和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因地制宜,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反对校园欺凌教育。利用班级黑板报、雏鹰争章角、宣传栏等地方,开辟“远离欺凌,从我做起”教育专栏。专栏内容每月更新,实行“小组负责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成员共同协商,统筹安排,自主搜集材料,规划版面,更新内容。教师只负责指导学生选材,提供合理化建议。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提升了合作、审美等能力,而且接触到了许多治理校园欺凌方面的资料,对校园欺凌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防范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优良的学校文化对学生心灵的滋养是如春雨般润物无声的。我们可以寓教于乐,定期开展以“友善”为主题的演讲、故事会、辩论赛等班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向善、向美的意识,让他们懂得从内心深处互相尊重、互相珍视。友善是精神世界的阳光,定能驱除欺凌的阴霾。除了班级层面的文化活动外,我们还可以依托校园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他们的品位和追求,努力营造师生、生生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多元合作,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可以发现,家庭教育的失位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扭曲,是欺凌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
孩子作为家庭的希望,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关爱有加,绝大多数孩子都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中成长,其实,这样的“温室环境”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们,张扬的个性中往往夹杂着自私与冷漠。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做到严慈相济,宽容而不放纵。经常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使他们形成刚毅坚强的品格,对他们日后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以及网上家长学校、班级QQ群等现代化的通讯平台,和家长沟通交流,经常提醒家长承担起预防校园欺凌的责任。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家长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长知晓平时要以身作则,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引导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切实的行动承担起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和担当。同时要让家长认识到:当孩子欺负别人后,不能简单粗暴地打骂,也不能护短包庇。要拿捏好教育的尺度,进行适当的惩戒,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引导,给他改正的机会,通过说服教育、体验教育让孩子自悟、自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欺凌别人的深层次危害。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之后,无论是学校还是当事人,都会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关系,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最大限度地消除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大环境。
相对于书本上呆板的说教,无孔不入的互联网信息和形形色色的成人娱乐在更宽广的思想空间上影响青少年的道德和价值评判。不良的资讯和环境,很容易让一些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产生对暴力的认同和膜拜,生发出校园欺凌的因子。所以,我们应联合公安、城管、工商等执法部门,清理学校周边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营业性网吧、歌厅等场所。对经常扰乱学校的社会闲杂人员重点管控,杜绝校外恶势对校园的危害,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携手,让校园成为被真善美浸润的沃土,让欺凌“恶之花”失去生长的环境和土壤,学生一定会在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