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越来越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培训学校学生也不例外。培训学校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培训学校人才的人格培养和全面发展。因此,培训学校院校应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之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很多培训学校院校都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或者不够重视,使得其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培训学校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他们的全面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同时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生理、心理、智力、道德的发展缺一不可,否则就是单面的人、畸形的人、不完整的人。对培训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塑造出健康健全的人格。
(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与相互帮助
培训学校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和人格特点,从而建立起心理健康意识,学会非健康心理的调适及处理办法,学会心理健康培养方法与技巧。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做到“知己”,即根据所学知识有意识地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适,有效地消除心理困惑和调整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是同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之间可互相“知彼”,有利于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互助,既有利于干预或减缓对健康心理的危害,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环境,对不健康心理的产生起到预防作用。
二、培训学校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协助学生在其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为良好的状态,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人格或个性日趋完善,并且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目前,培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体系的不完善。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有建成全面覆盖课堂教学、与平时教育相结合的完善体系,只有心理老师、学生班干部开展有限的工作;第二,有些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心理咨询或心理测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非常少;第三,有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尚缺乏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只能滞后地跟在事件后面,没能有效地做到尽早发现,尽早预防,尽早解决,从而有效地减少心理疾病的预防和不良事件的出现。
三、加强培训学校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培训学校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训学校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培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针对培训学校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心理健康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分时段、分年级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建立“三个层面”和“三方面教育模式”的心理素质培养体系,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心理知识的认知和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拓展活动上。
“三个层面”为:第一,开设全院心理健康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大一、大二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第二,开设选修课程,即可同时开设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恋爱心理等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程,开展“快乐心灵”系列讲座、心理剧的演出、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超越自我心理文化节等活动。第三,对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做好一对一辅导。
“三方面教育模式”为:第一,对刚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自我角色认知”的教育,对二年级的学生则进行“自我角色的理解”教育,对三年级的学生则进行“职业方向感”教育。具体做法有:建立学生的“心理成长档案”、要求学生撰写“性格能力与专业的匹配及修正”等,唤醒一年级学生的大学生角色意识;第二,开展以“自我了解”“情绪管理拓展”“与人沟通的实训”“应对压力训练”等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活动,提高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能力,使二年级学生心灵丰满且自信;第三,对最后一学年即将面临就业的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拓展培训,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素养的心理能力。
(二)进行心理测试,掌握学生心理情况
建议培训学校院校为全体新生做心理测评工作,根据测试结果,对心理问题明显或性格偏执的学生,设立院、系两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信息库”,随时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可向全体学生开展网络与纸质、个人与团体相结合的心理测量,为全院学生提供专业的解释与指导,使学生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
(三)开展心理咨询,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是通过认知、情感、行为或系统性的介入方式,对学生提出并强调个人价值、个人成长,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最有效的办法。在此方面,培训学校院校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由学院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或已考得心理咨询师证的老师,组成心理咨询专家队伍,进行心理咨询活动。第二,面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专家每学期定期在心理聊天室或谈心辅导室开展小型心理互动活动,也可通过心理专家坐诊、微信、QQ、微博互动等方式进行,以增强心理咨询的实用性和主动性。第三,团体咨询需要找到特殊群体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如生活有困难造成心理贫困的学生群体、经常违纪的学生群体、对职业没有方向的群体等这些群体共有的问题,可通过团体咨询的方式来开展活动。
(四)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对培训学校学生实行心理危机干预,能有效地帮助心理问题严重的大学生迈过心理痛苦这道坎,及早防治、及早疏通,尽早掌握培训学校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培训学校院校需要成立危机干预专门小组,把学生心理危机尽可能消灭在初始状态。
1.心理危机干预的精准排查。心理危机干预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心理危机引发出来的伤自伤他伤物的事件降到最低。因此,尽早找出行为不合常理的学生至关重要。主要办法有:第一,在新生入学时,通过对全院新生的心理测试的结果进行筛选,将存在心理问题或性格偏执的学生情况,及时反馈给学院和系部,并与家长联系,保证随时可以联系到家长,力求做到学校和家庭都能注意到该学生的状态。第二,从学生宿舍到学院的各级心理工作队伍,实行层层负责的制度,根据心理危机隐患,注意心理及行为不合常理的学生,并及早通知学院。第三,不留盲区,扫除空白,尽量利用学生干部中的心理委员,在班级、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学生学习、生活、休闲的各个角落,发挥同辈之间交流容易有共同语言的特点,及早发现有情况的学生,迅速向院、系报告。
2.心理危机干预的高效快速反应。学院应设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小组的老师手机应该保持24小时畅通,一旦学生有危险的行为出现,可快速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同时迅速联系学生的家长。对心理危机严重的学生,在干预成功后应转介到专业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3.心理危机干预师资队伍的培养。心理危机干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学院要高度重视,心理教师队伍的教师学历应为研究生或以上学历,在未达到时,心理教师需要参加一些培训,如心理危机出现时的应急反应程序、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防、心理危机人员的心理支持,等等。
此外,培训学校院校还需要建立教育、心理测试、专业咨询和心理干预相互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通识教育,心理测试工作的开展,心理咨询个案的处理,心理危机的提前干预,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培训学校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注重人文关怀、实施心理疏导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根基。实现科学的“心理教育、心理测试、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要充分发挥这些要素之间互相支撑、互相补充、互相运行的作用,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畅运行和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