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训学校写字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7-07-14

  写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培训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电脑等硬件设施的普及,写字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鸡肋。事实上,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写好汉字是学习母语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加强对当下写字教学的重视,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基。

  一、精讲多练,借助合理配置促进结构调整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再次强调要在培训学校语文教学中重视写字教学,每节课都必须要留出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写字,这已经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不少教师都利用这一契机,补充了汉字文化追本溯源的探究,强化了对汉字书写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关注教师之“教”,而忽视了学生实实在在的“练”,就显得意义不大了。

  如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的“妻、染”两个生字时,教师一会儿出示了两个生字的古体字形,一会儿又利用简笔画展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总共花费9分多钟。作为一节高年级阅读教学课,写前指导如此浓墨重彩,而最终却只能留出1分钟让学生白主练习。事实上,写字是一种扎扎实实的本领和技能,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层面,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绝不是靠教师讲授出来的。很多教师常常讲得过多,临近下课了,便将练习的任务“留在课后完成”o时间一长,学生的练字就白然演变成了“抄”字,写字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对于真正的写字环节尚且如此,至于写字习惯、握笔姿势的研读也就更无人问津了。

  这种过于注重结果,而一味忽视练习过程的写字教学,不仅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写字能力的提升,反而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恶习,所起到的负面作用不容小觑。

  二、多维印证,借助典型范例促进灵活运用

  笔者多次在公丌教学研讨课中发现,很多培训学校教师对写字的指导都归根到“穿插避让”上来,这一写字技巧似乎已经成为写字的热门词汇。

  如在教学《蚂蚁与蝈蝈》一文中的“冷”字时,有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右边“令”字巾撇捺两个笔画交叉点要与下面的两个“点”画在一条直线上,两点水的第二笔“提”要与右边的“撇”画避让。这种就字讲字的方式,学生难以形成鲜明强烈的体验,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本课中其他两个生字“粮、呼”加以印证,让学生在白主观察中意识到“米”最后的“捺”画为了避让右边的部件应该改成“点”化,而“呼”右边的长横穿插到“口”的下方会使整个字更加匀称。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白主性总结与提炼,深入理解“穿插与避让”内涵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低年级关注生字的基本结杓。因此,穿插与避让就应该成为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必须要指出的是,教师对这些内容的指导不能过于僵硬,而是要灵活地加以使用。

  三、前后融通,借助原始经验促进目标达成

  写字是一种长期而系统的语文工程,写字教学不仅仅是低年级的任务,它应该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生在写字方面究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缺失什么,还需要经历什么,如果没有对写字教学的统一规划,仍旧停留在就课教课,就字教字的尴尬之中,对于写字教学的重点确定就会显得随心所欲。

  如在教学二下《识字2》中的“墓”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记字形、写好汉字,教师创编了一首儿歌:“太阳公公头顶草,土在大下藏猫猫。”然后,教师则事无巨细地对-、日、大、土四个部件进行逐一指导,且不谈这首儿歌是否违反这一汉字的字理,仅仅看教师的指导就可以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已有认知、内在需求并不了解。事实上,二上《识字4》中就已经出现了“莫”这个字形,因此对于“墓”字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莫”的写法进行回忆,撇捺张丌舒展,上方结构紧凑。这样不仅契合汉字构成的基本字理,同时也为书写统一类型的其他汉字指明了方向;而后,教师再顺势引领学生对范字申“土”的书写形态以及安放的位置进行细致观察,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升。

  因此,培训学校教师在实施教学写字之前,应该充分联系学生之前的学习积淀,帮助学生在回忆巩固后进行新授,将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上,从而在融会贯通之中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