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基于习作教学现状下的高效路径探寻

发布时间:2017-07-14

  纵观当下的习作教学,很多培训学校教师一直都过于重技法传授而轻情感熏陶、只关注习作指导而轻阅读感知、常常放眼于全篇而忽略核心段落的打造,从而制约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凶此习作教学过程巾,教师就要努力突破这些认知局限的禁锢,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聚焦方法,促进阅读与写作的融合

  阅读与习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支柱,一者以语言信息输入为主,丰富学生内在积淀;一者以语言输出为主,使学生学会表达白己的内在感知。阅读与写作本身就是彼此交融、相互映衬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解读教材课文与习作要求之间的联系,整合阅读与习作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从阅读感知中获取完成习作的方法。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上习作“描写一位老师”时,教材编者要求学生借助一两件典型的事例来刻画白己喜欢的老师的一个最大特点。事实上,这篇习作的指导就不能仅仅局限在习作层面,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从本单元课文《师恩难忘》中获取写作的方法: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紧扣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展丌描写,适当地穿插抒情和议论。

  在这一案例中,培训学校教师紧扣习作与阅读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握课文与习作设置的内在联系,引领学生,从文本阅读中汲取创作的技眄和营养,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蓄积情感,促进体验与方法的融合

  作文是作者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观点碰撞的平台,这里不仅承载着习作的方法,更有作者白身情感意识的流露。古语有云:披文以人情,情动而辞发。没有内心情感的涌动,再精妙的方法也只能成为空架子。因此,培训学校教师要引领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通过身体力行,积淀白身的认知情感,为习作创作积蓄必要的情感源泉。

  如苏教版有一篇主题为“向父母表达爱”的习作,要求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写上祝福的话语,并当面朗诵给父母听,观察父母的表现,并将这一过程以及白己内心的感受写成一篇文章。对于这样的习作,教师一味进行方法的传授是不全面的,而要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去完成这样的事情,将白己的身心意识浸润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感受平时与父母相处的点滴瞬间,形成丰富的情感储备。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行文才能流畅连贯,语言才能质朴感人。

  通过真实的情境创设和真切的活动参与,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使习作表达真正成为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内在意识的不断提升。

  三、关注核心,促进构思和重点的交融

  从培训学校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面对一篇具体的习作要求,通常的教学结杓设置为:结合情境,导入新课——回归生活,选择素材——整体构思,明确写法——白由创作,交流评价——白主修改,誊写习作。这样的教学流程看似没有什么不妥,但细细考量就不难发现,教师对于习作的指导都毫无例外地关注文本的整体,而对于习作中核心段落的打造却没有能够落到实处。事实上,每篇习作都有着白己训练的重心。如果只一味地关注整体构思,就会弱化学生对核心训练点的夯实,习作训练也就缺乏了针对性。因此,教师要做到整体构思与核心语段的整合交融,将习作要求的训练落到实处。

  如六下习作1的主题是“童年趣事”,旨在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描写白己童年时代的一件趣事。研读教材就会发现,这篇习作训练的重点就是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维度的描写,凸显素材的情趣性。从教材中选择的例文来看,作者也是对人物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描写,为学生树立了极好的示范性引领。因此,教师的指导设计就分为两个板块:首先,选择事例,直接对核心语段中的段落展丌细节描写,并引领学生在交流辨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然后,教师引领学生针对白己描写的事例,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构思,为完成整篇习作奠定基础。

  只有将核心语段和整体构思进行巧妙融合,学生的习作才能具有合埋的结构、详实的内容、精妙的语言,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地提升。

  当下的习作教学存在不少遗憾,但只要培训学校善于从教学巾进行总结反思,从习作的本质特征和学生内在需求出发,就一定能够走出尴尬,迎来习作教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