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活动课促进学生思维拓展的尝试

发布时间:2017-07-16

  多年来,培训学校语文课教学的重复低效备受诟病,语文课多上几节少上几节似乎没什么影响。很多学生感觉,语文课除了积累一些词语、文学常识,读了一些并不一定很感兴趣的文章外,收获并不是很多,那么培训学校语文课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语文课程标准》上明确: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由丰富语言积累到培养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促进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则需要思维的发展,思维能力强学习效率自然会极大地提高,人的潜能势必得到更多开发。很多领域的大师名家,其表达能力都很强,他们强大的思维力显然与良好的语文素养相关,那么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之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呢?特级教师程红兵认为:“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聚焦行为,因为只有学生行为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思维,只有学生行为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而学生思维反过来又激励并促进学生行为的教学效果的有效达成。”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多数时间只是被动倾听,缺乏参与行为,那学习效率必将是很低的,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教师不妨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这里以《狼》教学为例加以阐释。

  以前教学《狼》,只把它作为一篇普通文言文教授,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把握形象和主旨,背诵积累,这是很常规的教法。如何能把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最大化呢?我进行了新的调整尝试,教学过程按照读一译-述-析一议一展—悟的思路展开,分基础教学和主题交流活动两个部分。

  一、基础教学

  基础教学部分完成这篇文言文的基本教学目标。通过“读”,准确把握字音、节奏,培养文言语感;通过“译”,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通过“述”,复述情节,熟悉故事内容;通过“析”,把握狼和屠户的形象;通过“议”,把握中心。

  通过以上教学,基本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按说可以结束本课学习了。当我盯着备课笔记,看着“贪婪…‘狡诈…‘凶恶”几个词,不禁反思,多年来我教学《狼》,对狼的解读无非就是这几个关键词,狼似乎就应当是反面典型,是人们讽刺批判的对象,但这只是一部分文学作品中被艺术化的狼,并不是真实的狼,我是不是可以借这篇《狼》,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独立思考,更客观地认识狼呢?于是有了教学的第二部分。

  二、主题交流活动(即“展”和“悟”环节,“展”就是延伸拓展,“悟”就是思考领悟。)

  活动主题:狼性面面观

  活动准备:活动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查阅关于狼的资料——成语中的狼、文学作品中的狼、自然界中的狼,并做相应摘抄,对“狼性”加以思考,便于课堂交流。

  活动过程:

  1.积累关于狼的成语:由学生在黑板上书写成语,并讲解成语意思。学生踊跃参与,整个黑板几乎写满成语,大家发现成语中的狼几乎全是反面形象。

  2.讲述关于狼的故事:学生讲述文学作品中关于狼的故事,大家交流感悟。一反成语里狼的反面形象,学生讲述的故事里狼的形象有的是忠诚的、智慧的、知恩图报的、舐犊情深的,学生讲得很动情,大家交流时谈得真诚而深入。有学生说:“小时候看童话,还有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觉得狼坏透了,这次交流会,听了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才发现狼有很多优点。《狼图腾》里的狼太神了,那么聪明、那么团结,难怪蒙古人视狼为图腾,敬若神明!”

  3.介绍狼的习性特点。通过介绍,大家明白狼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胜出者,它们历经200多万年,凭借智慧、团结、坚韧经受住了大自然严酷的考验,但现在却受到人类的威胁,生存范围不得不一再缩小,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还狼一个公道,还狼一片自由生存的空间。

  4.活动总结:狼性是复杂的,作家出于某种写作目的,可能会把狼符号化,掩盖了真实复杂的狼性,今天的活动让我们了解了狼的团结、坚韧、凶猛、智慧、忠诚、懂得感恩、善于合作……,大家发言积极,思考深入、客观、全面。

  我没有想到学生对这次主题交流会这么感兴趣,他们准备充分,课堂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因为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未能尽情表达,我便让学生把想法写在作业本上,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思考,主题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积累,还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更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培训学校语文教学中设计切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文活动,在生本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强化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行为,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是对学生思维拓展的有效方法,而有效发展学生思维是语文课重要任务之一,是培训学校教师教学的重要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