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学生思维起点生成学习顿悟机会

发布时间:2017-07-20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主动学习思维的发动,强化教学引导,催生学生积极顿悟意识,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品质。顿悟,是思维获得重要突破的表现形式,所谓茅塞顿开,说的就是顿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不断顿悟,说明教师教学引导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因此,教师需要做好深度教学调研,探寻学生学习思维起点,给出科学点拨,形成激发力量,促使学生在不断顿悟中形成学习认知。

  一、强化引导,催生顿悟积极因素

  语文教学引导时,教师要对教材展开细致解析,找到最佳教学切人点。所谓最佳切入点,就是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发动、情感共鸣的教学角度。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引导方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创设不断顿悟条件,自然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历练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形成完善语文学习认知体系。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在教学展开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然后给出点拨提示:当我们面临金钱和亲情时,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小说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菲利普夫妇是小说主人公,为什么题目却是“我的叔叔于勒”呢?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学生认为:小说是围绕于勒展开的,于勒有钱没钱,成为小说写作线索,用于勒做题目是出于线索考虑。也有学生说:小说展开有多重线索,于勒有钱没钱只是一种,重点刻画菲利普夫妇,这是作者写作本意。我认为小说是利用典型人物刻画,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情淡漠的现实。透过这两个人物塑造,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启示。学生主动发表见解的时候,正是其思想顿悟的展示。教师给出一些启发和引导,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学生顿悟随即发生,也许其顿悟没有太大强度,但这样的思维启动,已经生发重要学习助力。顿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外化表现,教师以学生顿悟为设计目标,正是关照了学习主体,代表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发动质疑,增加顿悟有生力量

  常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学习发动者,主动提出思考问题,由学生展开多元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得不到有效舒展。教师巧妙设计,让学生展开主动质疑,这是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重要意识。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学习思维强度不断加大,距离顿悟会越来越近,一旦有外力介入,便可以点燃学生思维引擎,形成高频度顿悟呈现。

  《囚绿记》学习时,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多元自主阅读学习,并让学生展开质疑活动,教师经过多重筛选,形成阅读思考问题集锦:文本情感脉络清晰,如何用提纲形式展示其结构呢?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绿有什么特点让作者喜欢呢?全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什么是象征手法?文本语言精美,如何展开鉴赏呢?教师给出一定引导点拨,然后组织学生对学生提出问题展开集体讨论分析。有学生认为:文本是从遇绿、赏绿、囚绿、放绿、念绿等几个部分展开记叙的,构建思路鲜明。全文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为我们打造清新精美语言。也有学生说:文本中涉及到卢沟桥事件,这不是无意设计,而是作者有感而发,由国家命运联系到被自己囚禁的常绿藤,自然是感慨万千。文本运用了象征手法,引发读者丰富联想。教师对学生具体表现给出积极评价,课堂学习被推向高点。学生质疑是其顿悟的前奏,当质疑问题获得圆满解决,其顿悟就自然实现。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为学生思维顿悟创造良好条件。正如古人所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唯有展开质疑,并深入探索,才能获得学习真知。

  三、多元展示,塑造顿悟主动意识

  课堂展示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成果反馈时,教师要安排学生用公开展示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给其他学生以重要思维启迪,形成顿悟激发力量。多元展示,不仅体现在展示形式上,还要对展示内容、展示投放时机有精准把握,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思维顿悟给出强力支持。

  《论美》学习时,教师给出训练设计:“凡人论美”大讨论,在你的主观认识中,什么才是美呢?精心拟出几句关于美的言论。学生很快就集合了一些精美言论:外表美是短暂的,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穿衣美、言行美要达成高度一致,这样才是完美的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把握角度展示美,这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君子爱美,求之有道。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精彩“名言”展开评价活动,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让学生制造名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高度运行活动。名言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其内涵丰富,设计角度精巧,如果没有灵感呈现,这些精美言论是难以成型的。学生的学习认知表达能力都非常有限,制造名言需要靠思想顿悟支持,学生具体操作过程,其实就是其思维顿悟的过程。

  初中学生学习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探索主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学引导方式展开多元优化整合,提升教学引导激发强度,为学生不断顿悟蓄势。顿悟,可以给学生带来思维突破性成长,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调整,对学生学习思维展开多频度激发,一定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顿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