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的开发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7-24

  本文从城乡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初中生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的开发与实践,明晰课程开展目标、意义和价值,并通过有效的生涯规划主题班会的开展,帮助初中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成功规划未来。

  一、引言

  生涯规划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很早,有的从小学就开始了。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尤其体现在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上。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阶段以及职业教育领域,对于初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特别是城乡结合地区的生涯教育研究很少,不能够满足现实的需求。本辖区的初中正处于城乡结合地区,每年会有一部分学生升入中专。有些学生在备考中已有这样的打算,这种现象在城乡结合地区中学较为普遍。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如何选择专业,思考未来个人与职业的关系是他们必须直面的问题。加强城乡结合地区学生的自我分析和生涯规划的感知力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升入高中的学生必然会在高考中面临第二次分流,对各类大学及专业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学生评价自我、探询职业的愿望更为强烈,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想象“未来的我”,对自我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未来职业有一定的思考,这会给学生未来的生涯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意义和价值

  我国中学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而城乡结合地区初中更加缺失必要的生涯规划教育。每年城乡结合地区初中通过中考考入中专的学生较城市初中更多,他们对专业选择缺乏系统的思考和规划,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很好地意识到专业选择与生涯规划发展的关系。如何选择专业,思考未来职业是这部分学生必须直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自我的分析和职业的感知力。

  1. 高考改革新政策,凸显了中学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新一轮高考改革政策出炉,多省将直接招录到专业,志愿填报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此项举措将引导考生更多关注自己的志趣专长和进入高校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在初中阶段帮学生树立起职业意识,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思考会更为理智与全面,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匹配度较高的专业,同时也增加了专业录取的成功率。

  另外,2017年高考改革的另一举措就是不分文理科,统一高考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高校招生对等级考试科目组合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由此可见,高考新的风向标在考试科目上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从长远角度来看,学科专业和职业发展都有着紧密联系。

  2. 践行“核心素养”,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做准备

  2015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中学阶段学生面临人生重大转折,在这一时期,机会与风险并存。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注重升学率这一具体目标,还要树立培养“社会人”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从中学起就通过有效的生涯规划规划,帮助中学生理解教育目标与生涯规划目标的密切联系,也是践行“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相关课程及校本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体验生涯规划,使学生在从中学阶段转到大学阶段的过程中,快速确定有效的生涯规划发展任务,以缩短与社会的磨合期。

  三、开发目标

  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生涯规划发展的活动。在中学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探索自我,认识专业和职业,合理定位,设置合理的目标。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认识自我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需要对自己的气质、特长、兴趣、心理素质及弱点等形成正确认识和评估,才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成功规划未来。

  其次,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教育成就对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

  再次,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各职业,引导学生对未来工作世界进行思考和探索,对“未来的我”做出最基本的职业探索与规划。

  四、课程设计

  在初中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并不需要大量理论灌输,而应尽其可能地打开封闭的校门,引导学生从感性层次对现实教育与未来职业进行思考和探索。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的主题,开展内容各不相同,呈递进关系。

  七年级主题——了解自我。需明确一个问题“我是谁”。面向所有初一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与职业倾向的关系,对自我的才能、特长、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及弱点等都形成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和评估。当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八年级主题——了解职业。面向所有初二学生,通过职业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者所拥有的不同的生活类型;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观社区、工厂的机会,邀请工商业等各界人士参与学生的活动,参观一些工作流程等,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感性认识。

  九年级主题——个体职业指导。有针对性地对打算报考中专的学生,开展“设计一个美好的自我”“我的职业探索”等主题讲座和个案辅导,帮助他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第一次教育分流中成功规划未来。

  五、课程实施

  我们对城乡结合地区初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以班会课为实施路径。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文献、个案分析和近年来主题班会课的实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确定课程的基本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发现,城乡结合地区的初中生对生涯教育的心理需求表现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最终我们确定了三个年级共12个主题班会课程(见表1),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课程实施。

  每个年级每个月每个班一节生涯主题班会课。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先由心理老师选择一个班进行该年级的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展示。邀请全体班主任去听课,特别是课程所在年级的班主任。每个班的心理委员负责本班生涯课程的前期准备,配合班主任制定详细的策划和执行方案。然后,在心理老师展示后的一个月内,各班根据既定主题和示范课实施该课程。每次的示范课只是给出一种课程展示形式,在每个班的课程展示过程中,可以结合班级实情来发挥,不局限形式,鼓励在主题要求范围内的创新和融合。再次,每个班的主题课,心理老师组织其他班的心理委员去听课,课后从学生角度给出评价和打分。学校领导也会亲临指导。许多班级还邀请家长参加,通过生涯教育促进家校连接。通过学生、老师、领导、家长对课程进行多方位的评估,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课程的效果,并为课程的进一步改进、完善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