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论述了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模式的概念、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教育引入PDS 模式的现实依据以及通过PDS 模式促进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策略。PDS 模式能帮助解决目前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教育存在的职前培养忽视实践技能培养、职后培训难以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等问题,真正实现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整合,确立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是目前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对于相对薄弱的农村基础教育而言,广大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担负着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更应该有针对性地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因此,很有必要借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chools,以下简称PDS)的成功经验,为促进我国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提供参考。
一、PDS模式概述
20世纪8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出现了学生学业成绩下滑、适龄儿童辍学等问题,社会经济也发展缓慢,美国急需发挥教育在提升社会竞争力的作用。很多人认识到,只有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才有可能提升教育质量。
1986 年,霍姆斯小组发表了著名的报告《明日之教师》,提出了未来教师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培养未来教师的建议,最关键的改革观念之一就是密切大学与中培训学校小学的合作,并首次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的概念。具体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美国一种中培训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它通过大学与一所或多所中培训学校小学建立合作关系,把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有效衔接起来,达到培养未来教师与提升中培训学校小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到1996年底,美国大概已有650 所专业发展学校,遍布美国各州。[1]从美国各州PDS的建立和相关研究来看,PDS确实有助于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和提高中培训学校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比较来自同一所初中的毕业生,发现就读于PDS的高中生的数学成绩高于就读于非PDS高中生20个标准差。PDS对学生的ACT分数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另外,PDS的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更持久,也更经常参与小组活动。[2]
二、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教育引入PDS 模式的现实依据
从目前的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教育来看,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分别由不同的教育机构来实施,成了教师职业生涯中关联不大甚至相互脱节的两个部分,而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在职后培训和专业化发展中受到的限制条件相对更多,因此,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教育亟需引入PDS 模式,真正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
(一)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前培养忽视实践技能培养
目前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对教师职前培养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把师范生真正安排到农村培训学校小学进行见(实)习的为数不多,使未来教师对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育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上。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严重脱离农村基础教育实际,导致新入职的教师不能很快适应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角色的要求。
2.职后培训难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人数相对较少,参加市级以上教师培训的人数更少,在这为数不多的培训中,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授课专家没有选择的权利,大多数受训教师在学完这些“时尚而先进”的理论后仍然很茫然,面对实际问题无所适从。换言之,职后培训不仅在培训次数上难以满足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的需要,在培训内容上也很难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二)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教育引入PDS 模式的优势
1.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
PDS模式能够促进大学与中培训学校小学的深度合作。首先,推动大学教师进培训学校小学成为制度化和常态化,在指导师范生实习的过程中,大学教师有很多机会参与到中培训学校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并把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好的教学经验带回大学;其次,推动培训学校小学教师进大学成为制度化和常态化,邀请优秀的培训学校小学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实习指导等师范生培养工作中,使教师职前培养的重心转向实践;最后,把师范生的课堂延伸到农村培训学校小学,促使师范生用一年的实习时间,把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学实践中,促进师范生实践技能的提升。
2.切实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一位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的愿望,然而目前教师职后培训存在培训名额少、培训内容不符合实际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可以通过PDS 模式,促进大学教师与培训学校小学教师的深度交流和合作,使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到大学交流和学习制度化、常态化,通过置换研修、课题研究、兼职授课等方式,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切实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3.真正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
PDS模式的建立,对解决传统教师教育模式的弊端、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PDS合同协议中规定了大学、中培训学校小学、大学教师、中培训学校小学指导教师、师范生等多方的责任和义务,在确保师范生获得实践技能的同时,也为在职教师的进修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真正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
三、引入PDS 模式促进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策略
在PDS 模式合作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构建大学与培训学校小学合作共同体,推动师范院校与农村培训学校小学在实习指导、课题研究、置换研修、兼职授课、教学研讨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促进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无缝连接,真正实现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教育一体化。
(一)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PDS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把师范生职前培养的重心从大学转移到中培训学校小学,对政府、社区、学校等多方角色重新进行了定义和调整,它涉及到机构、人员、资源等多方面,需要政府和学校出台相关制度予以保障。首先,需要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比如,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由师范院校与培训学校小学根据各自的需求,进行自由协商和双向选择达成合作意向,从政策上确保PDS 模式的顺利开展。
其次,学校也需要出台一些具体的制度,制度内容应涵盖经费保障、教师参与PDS 的相关责任与权利等方面,以争取更多的教师参与到PDS 中,并鼓励参与者承担新的角色和工作任务,确保他们在承担更多工作任务的同时,能够得到职称(职务)晋升、课题申报、工作酬劳等方面的优待。
(二)搭建“校校合作”平台
实践证明,仅局限于师范院校内部,无法完成卓有成效的教师教育,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关于PDS模式的成功经验看出,加强高校与培训学校小学的合作是促进培训学校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一方面,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大多数教师愿意开展科研,却不知从何下手,而目前的职后培训存在参加培训次数不足、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和缺乏跟踪指导等问题,似乎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大学有着较好的学科专业优势和丰富的科研资源,大学的人才培养、师范生的实(见)习离不开中培训学校小学的支持,大学教师(研究者)需要深入基层进行研究和实验。因此,为了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建立师范院校与农村培训学校小学的“校校合作”机制,从而实现双赢的目的。如要求高校科研项目研究团队吸收一定数量的培训学校小学教师、为培训学校小学教师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题讲座等,从而打破目前校校合作仅停留在接收师范生实(见)习的现状,拓宽合作范围和提升合作层次。
(三)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绩效工资制度有利于消除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端和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有关绩效工资改革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制定科学的考评和激励机制上,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作是一项重大人事制度改革,关键是要建立激励机制。”[3]因此,要真正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还需要建立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
作为一种专业性比较强的脑力劳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在“绩”方面,但很难反映在“效”的方面。因此,我们应按照突出“绩”与结合“效”的原则,制定出比较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笔者认为,体现教师“绩”的工资有岗位工资、职称工资、职务工资、班主任工资、工龄工资、课时工资、生活补贴等,其考核与评定可依据定量的标准进行,如按照出勤率、班级人数、课时等进行打分。体现教师“效”的工作有教学成绩、科研成果、同事印象、学生印象、家长印象等,这些方面应该以定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
根据教师考评结果,除了在物质上给予教师相应的待遇,还可以以县为单位,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例如,对于平时工作表现不佳的城镇教师,由主管部门将其安排到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支教,让其体验到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的不易,从而促进其端正态度,并根据其工作表现再确定是否调回城市培训学校小学任教。在农村培训学校小学教师层面,依据需要定期(如每三年)举行农村教师转为城市教师的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专业理论、教学技能、个人才艺等方面,安排考试成绩优秀者到城市培训学校小学任教,从而促进其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