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在培训学校初中语文课堂的实践

发布时间:2017-07-28

  本文阐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与“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培训学校教师在生本教育课堂要贯彻这些理念,并注意更新课程观,做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激起思想火花,荡千层浪”。

  在语文生本课堂中,心灵的碰撞随处可见,思想的火花闪耀迸发,我们无须多说、多做,只要相信与依靠学生,只需丢下一块小石头,就能激起千层浪。实行生本教育以来,在笔者的语文课堂上,再也不是一个人的说教,而是被热情掌声、热闹笑声、热烈讨论声和激烈的争辩声所取代。笔者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本语文课堂教学。

  一、转变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主要包括“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以及“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解开师本思想的束缚,灵活处理好“课标”要求、“考纲”精神与“教材”内容,分析学生的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做一个服务者,等待学生的咨询或者求助;“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承认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创新家,并有无限的潜能;“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是指生本教育的方法就是全面依靠学生,认识到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学生将在教育教学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并且学生的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笔者在班上开始试行生本语文教学的时候,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式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很难的。可是生本教育本身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所以,笔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转变学生的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思维模式。课堂上,笔者只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提出问题,接下来的工作,笔者没有像以往那样教学生如何去寻找答案,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笔者不会直接就把答案说出来。笔者要求他们自己想办法把问题的答案找出来,不要问老师,不要从老师这里得到现成的答案。从那时开始,笔者上课的时候并不着急,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思考、探究。笔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准备,期待他们破茧成蝶,华丽蜕变。生本教育实际上是把问题看作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让问题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是发现、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经历了风雨,终于见到了彩虹。一次语文课上,笔者问道:“读完《春》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笔者以为还会像往常一样,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声音,可没有想到笔者刚刚问完,有一名女生就直接站了起来。虽然她有点紧张羞涩,声音还有点稚嫩,表达得并不流利,可是,她说出的观点确实是教学辅导书上没有的。笔者听了之后忍不住问:“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这名女生说是自己想出来的,她就是这么认为的,就是不知道对不对。笔者带头鼓掌,因为这是笔者开展生本语文教学以来收到的第一份惊喜,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信号,代表着有些学生已经完成了转变,完成了一个心理历程,从此他们将迎接一个崭新的开始。

  二、更新课程观

  (一)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要么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表现为学生的“大合唱”,学生无需思考跟着喊,提问毫无价值,要么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要么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没有新意,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压抑学生的个性思维与学习兴趣。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是生本教育的课程观,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的精简,要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本语文课堂中“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生本教育的课型分为新授课、评研课、展示课,这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重准备、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重合作、重探究、重开放、重生成的理念。构建一个生动的语文学习平台,主要看教师如何搭建。前置问题的设置是体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关键,而在问题的设置上做到“简单、根本、开放”是使学生“动”起来、语文“活”起来的源泉。

  (二)激起思想火花,荡千层浪

  思源于疑,由疑问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解决问题是生本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学论的研究表明,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生成新思想、新方法与新知识的种子。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的哲学思想在生本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源于学生而又归于学生,这是使学生“动”起来、语文课堂“活”起来的灵魂。

  生本教育的课堂是全面依靠学生的课堂。根据前置问题,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展示成果,互相质疑、补充,以问题推动课堂。“激起思想火花,荡千层浪”主要体现在互相质疑、补充的过程,这也是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产生的过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学生对所提问题各有独到的见解,并对课文的故事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学生无所顾虑,畅所欲言,每一次发言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观点,每一次学生观点的碰撞都会激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三、收获教育的幸福

  因为生本教育,笔者和学生走得更近、更加紧密了。而生本教育要求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让学生之间更加了解和融洽,友谊正在慢慢地培养。老师与学生是朋友一样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如此和谐的同窗之情,这样在教学中,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呢?生本教育本身就要求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只有信任学生,才能发掘出学生最大限度的潜力,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是真正的教学相长。在生本教育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没有人会置身事外。比如小组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必须是几个人一起完成,如果有人不参加集体讨论,小组将会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惩罚,这些惩罚也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增进与维护小组内的团结。在这样的小组讨论的氛围中学习,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前有些懒散、不愿学习的学生在小组其他成员的带领下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总而言之,在生本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语文“活”起来,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支撑,“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是关键,“激起思想火花,荡千层浪”是灵魂。生本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自信、乐观的,培训学校教师在生本语文课堂激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思考,将会收获很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