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实践问题的破解

发布时间:2017-07-28

  本文从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理解创新、导学设计与合作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破解对策。

  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第三小学于2013 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改伊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还没养成,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解还不透彻,导致了教学改革的进展缓慢。基于这些问题,博白县博白镇第三小学确定了以《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实践问题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进行研究,从中我们得知,“自主合作探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对方式理解不当、应用机械,导学案有违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合作关系不协调等主要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以下破解对策。

  一、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创新实践应用模式

  从《调查》中我们得知,无论是模式的构建还是导学案的设计或是课堂中的实践运用,本校教师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片面地理解了“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机械地拆解了“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拆分,自主学习成了自己学习,合作学习成了“对学”与“群学”。

  其实,自主合作探究是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合称。“自主”是一种自觉的独立意识,“自主探究”就是独立思考、独自探索学习的行为;“合作”是一种为解决同一问题多方有机配合的协作方式,是一种协同作战,“合作探究”就是在教师(或家人)的引导和启发下,与同学的交流中探究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既是学的方式,也是教的方式,合作探究不仅是生生之间的结对子研究和分小组讨论,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家人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合作,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未学和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和家人的引导、启发与指点便成为了一种常态。

  为配合“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创新应用模式很有必要,但也不能为模式而模式、为创新而创新,而必须维护“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必须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必须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因为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绝对的中心,学生的自觉与自主是决定学习有效的前提,同学、老师和家人仅仅是辅助,他们的激励、引导、启发和监督是学习高效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创建最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构建了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的“三+两”教学模式,“三”指“教师导学+同学协学+家长督学”三方合作方式,即教师根据课纲、生情设计导学案,并在课堂上协调关系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同学间相互交流协助探究学习;家长按教师要求督促学生在家自主学习。“两”指教学沿“先温故知新,后学以致用”导学的两大流程。这是一个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模式,是一个遵循学习规律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探知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模式。它的实施将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全面开展,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激活。

  二、谨遵学生认知规律,优化“自主合作探究”导学方案

  前面我们认识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不是一种放任学生自学的方式,而是在教师或家长的引导下有特定目的、既定目标和必要要求的一种导学方式。因此,科学设计与编写导学案对学生有效执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至关重要。经过前面导学案设计问题的探因,笔者认为,谨遵学生认知规律是“自主合作探究”导学案设计的根本原则。因为学习的本体是学生,学习的受体也是学生,学生能不能正确理解,快速接受所学知识,准确实践检验真理,是教学有效和高效与否的关键。所以,教师一定要知晓学生的普遍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使导学案的设计无论从学习的目标到导学的步骤,从题目的编排到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如笔者设计的导学案如下:

  学习目标的设置:一般设置一至两个重点学习目标。因为9至12岁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约为15至30分钟,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程度越低,同时由于认知积累少,理解和接受的速度相对也慢,所以,40分钟内设置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就不宜过多。

  导学步骤的安排:(一)温故知新:1.我记得;2.我发现。(二)学以致用:3.看示范;4.我会做;5.请指正。因为新知识新规律的产生缘于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组合推演出新的知识,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记牢,掌握了新知识的钥匙,就容易解答后面的应用题目,为后面教师的演算示范和学生的自主操作与合作探究准备了必要的依据,符合学生的认知由已知向未知发展的规律。

  教学内容的设计:布置题量要适中,题目深浅要适度,能够做到旧知能推演出目标新知,示范题目能说明新知运用即可,给学生应用演算的题目能充分涵盖所学知识,先浅后深、先简后繁地安排就可以了。所有的学习任务安排都要以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接受的程度为前提,简单的题目不要安排合作探究,而且用于合作探究的题目设置也要少些,一到两题即可,因为重复过多的任务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事倍功半。

  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时间的分配一定要科学合理,重点、难点多配些,次要、浅易的知识点少配些;合作探究多配些,教师讲解少配些。一定要充分考虑分配的时间能满足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需要。

  教学方法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设置应结合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不可一概而论,比较容易的题目就没必要合作探究,不是很复杂的运算就没必要到黑板上演算,只有遇到容易使学生疑惑或有多种解法的题目,才安排合作探究。如果将要学习的知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那么就应该安排教师讲解示范;如果是涉及学生身边的时间或空间方面的数学问题,自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来探究。只有学生的已有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才安排教师启发和点拨。

  三、加强学生学习关系的沟通,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合作

  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问题责任都指向一个主体,那就是学校。学校教育主管人员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理解不透彻,对执行教师和相关家长的思想沟通不到位,使得执行教师不情愿、相关家长不看好;执行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不得法,导学案设计偏离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理解有误,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规则不明、引导启发乏力,课堂学习关系协调困难,最终导致了“自主探究”变成了“自己学习”,“合作探究”变成了“组长独秀”,其他组员大多沉默观望,合作探究热情不高;即便参与讨论也因准备仓促而容易陷入盲目争论而浪费时间,导致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正所谓“孤掌难鸣”,如果没有好的合作者,即便再好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也难以实施,更难以生效。所以,沟通协调各合作关系,彼此真诚合作、积极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要设法就“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加强与教师、家长的沟通,召开“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释疑会,正确解释这种教学方式的内涵,阐明实施这种方式的背景、意义,告知学校的做法和要求,化解师生以及家长的疑惑,让他们全面、正确地了解这种教学方式,以获得广泛的认可与支持。尤其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吃透方式内涵,围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优化导学案,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向家长开放课堂,鼓励家长观看普通班和实验班的课堂教学,加深对“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直观了解,同时指导他们正确督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执行教师在班级里要向学生充分阐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操作与规则,播放优秀、精彩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堂录像,让学生真切感受这种教学方式的魅力,进而模仿学习。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完善小组合作机制,激励学生踊跃交流,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要提高沟通技巧,调动学生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课堂管理培训,提高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引导能力

  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持人,负责组织沟通、协调学生参与学习;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路人,当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地指点迷津。那么,要成为一个善于驾驭课堂的教师,课堂管理的能力必不可少,尤其是协调能力与引导能力。《调查》结果反映出小组探究和展示质疑的合作学习成了学优生的“独唱”,其他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有效质疑的意识与能力。这说明了教师不善协调、不善引导,因为小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有效质疑的意识与能力并非天生就有,它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培养才能逐步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学习、培训教学引导与学习启发技巧。包括教学程序的引导、学习活动的引导以及学习疑难的指导。对于教学程序的引导,导学案一般都已设定,主要就看教师对执行时间的把控了。对无关紧要的话教师不说,对批评表扬的话少说,对次要内容的解释略说,保证重点内容探究和难点启发探究的时间。“达标检测”可当作业引导到课后完成。对于学习活动的引导,教师要把握好题目的难易,简易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复杂难题则用师生或生生合作探究的方式,不要拘泥于形式。交流讨论、展示质疑,教师要言明规则,加强调控;鼓励“潜力生”主动参与,制造机会让他们表达想法,阻止无关主题、重复啰嗦的发言。对于学习疑难的引导,教师则要坚持导而弗牵(即不强牵),启而弗代(即不代言),确保教学有序进行,任务如期完成,并能促使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目的实现。

  注:本文系2014 年玉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实践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