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央视节目《朗读者》的热播,俨然掀起一股朗读热。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语文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语感,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积累写作词汇。然而,当下培训学校初中生在朗读训练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细细探究。
培训学校初中生朗读能力提升的过程当中是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的。
首先,学生受当地环境因素影响,发音上或多或少都带有地方口音。例如,在南方地区有很多人把zh、ch、sh、r用卷舌来发音,有很多人前后鼻音不区分,这些都是错误的。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学生从小就养成了错读的习惯,再把错误的发音带到了课堂上,长久以后,学生习以为常,难以纠正,导致朗读水平整体较低。
第二,教师朗读知识技能的缺失,导致朗读指导无从下手。当下有些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性朗读指导训练,甚至有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也带有当地口音甚至直接使用方言。作为学生典范的教师如果都达不到朗读能力的基础水平,学生自然也会忽视自身的朗读能力。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对教师进行相应的业务考核和培训是势在必行的。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只有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与强化朗读意识,主动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朗读教学才有厚实的基础。
第三,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学生不愿在朗读上花时间与精力,并且很多教师与家长也都忽视学生在朗读能力上的培养。家长只是一味地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事实上,学生的朗读能力与学习成绩也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朗读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丰富自身阅历,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在成绩上会相应体现出来。
第四,网络语言对学生朗读能力的侵害。现如今,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被网络侵占,网络用语大量涌入生活,在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幽默元素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低俗的情趣和易混淆的发音。学生在耳濡目染后便会模仿起来。例如,很多学生会把“美丽”说成“美腻”,多次地模仿后形成了错误的意识。而培训学校初中生作为学习和模仿能力极强的群体之一,如不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发音,很可能影响他们树立正确地面对网络流行用语的观念。
在周围存在太多不利因素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培训学校初中生尚未培养出朗读兴趣,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与此同时,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课堂朗读用时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 “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现象逐渐减少,但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依旧不多。许多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将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剖析课文内容,而忽略了朗读对学生的重大意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在反复地阅读后,学生才能从课本中积累一定的言语辞藻,寻出感悟。同时,大部分家长都疏忽孩子朗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少有时间在课后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时间基本上都集中在课堂上,因此,在课堂上保证必要的朗读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二)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愿做示范性朗读,也很少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析,如此一来,学生只停留在机械地念读课文阶段。在电化教学普及的今天,有不少教师用录音来示范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在模仿朗读后并不知道这样读的原因。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的朗读训练,对学生来讲,效果甚微。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篇教材的不同朗读情感教给学生不同朗读的方法、技巧,在学生了解正确朗读方法后再进行反复训练,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感悟文章主旨,更好地进行学习探究。
(三)学生普遍缺乏朗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朗读兴趣也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大多数学生把朗读当任务,而不是一种精神享受,这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漠视有很大关系。适当运用奖励机制或许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利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只有培养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才能自发地进行朗读训练,从朗读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掌握词句的基础,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以及养成学生朗读好习惯的教育并非是一朝一夕的,而应在教师循循善诱的耐心教学中逐步实现,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感悟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