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需要注重课堂传播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针对高校老师注重科研轻视教学和大学生听课效率偏低的现象,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要求,提出课堂教学中五种师生面对面互动的新形式和策略,针对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如何更好的细化和优化师生互动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近年来,大多数高校引进优秀青年教师,注重专职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这使得一些教师过度注重科研,而在教学上有所忽视,投入时间甚少。他们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讲课,授课方式单一,课堂教学乏味,很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传播效果。纯粹的课堂讲解俨然成了教师们公认的一个保守安全的方法。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强,那么随便怎样教学都可以,不论什么方式的课堂教学,只要能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即可。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热情,单纯灌输知识的课堂就远远不够;这类学生容易走神分心,需要教师设计更多的课堂活动以帮助他们领会消化学过的知识点。事实证明,学生如果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课堂上会注意力不集中,看手机、玩游戏、聊天、睡觉,遇到问题不善于思考,思维行动缓慢,严重影响了课堂氛围和教学质量。学生在课堂上效率不高,课下懒于巩固,课后作业消极对待,甚至抄作业不交作业,导致学生厌课、逃课,考试不通过,出现恶性循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起关键作用。如何把沉闷的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是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很显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效的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为此,本文提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多种新方式和有效策略,以及如何优化师生互动关系,以期对大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高校老师教学水平有所助益。
1 认清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泛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基于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和任务,运用教学手段和技术,在合理设计的问题解决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言行举动[1]。很多教师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师生互动就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导致其教学成为针对分数教学的“导学”而不是“互动”。师生互动是师生交往的重要活动方式,有师问生答、师讲生问、生讲师评、生问生答等形式[2],通过互动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证。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成为反思者与行动者。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无时无刻在传递信息。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互动,教师可以很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针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及时调整。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师生互动”新策略
考虑到课堂传播的有效性,教师也知道由于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大约会有一半的学生未领会。要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课堂讲授感觉自在,而且能让学生获得丰富而有益的学习经历,能够让更多学生领悟,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因此要不断去尝试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下介绍几种不同的师生互动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2.1 提问引导式
教师用问答的方式,刺激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正确的答案。在每节课回顾上节课内容或者引出新的讲解内容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稍后会向他们提问。从提问的内容来看,要提升师生互动的深度,教师问题描述不应该指向单一的标志性答案[3]。选择需要进行深思熟虑的问题,而不是单纯进行机械记忆的。例如在材料力学课上,提问“什么叫弯曲”此类封闭性的问题阻碍了师生互动向更高思维水平的推进,就不如提问“同学们想象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应用到了弯曲”;提问“圆轴扭转时横截面的应力分布” ,相较之下,“生活中常见的受扭圆轴构件设计成空心还是实心更好,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显然可以激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这种问题设置既能够包含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标准”答案,也能提供学生从不同方向进行发散性思考的空间,当学生的答案具有了来自于自身的独特价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才会激发实质性的深层对话。
2.2 故意出错式
通常情况大部分学生习惯性地认为老师上课教授内容都是对的,完全相信老师的讲解,使得他们懒于思考,盲目跟从。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故意给学生展示一些错误的陈述、漏掉的要点或者不合逻辑的结论,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观察和思考,学生的任务就是发现并纠正这些错误。如果是教过的内容,教师可以找出一些以往学生考试中容易混淆并常见的错误;如果是新内容,可以寻找典型错误。如果学生很难觉察,需要老师提醒,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指出错误,教师将其用明显的符号或者颜色重点标记错误,辅助讲解并分析错误原因,而且要提醒学生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2.3 交换笔记(作业)式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互动方式。事实证明,在传统的课堂讲解中,每隔15~2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下降。教师可尝试在每次讲解15~20分钟后,让学生与周围同学比较相互的笔记,可以起到再次提起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并且可以迅速复习所学知识和获得不同见解。或者在课堂练习结束后,让两个同学相互交换作业,查找错误,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同学交流后,重新回顾并检查其笔记(作业)的时候,会意识到原先的理解是不清楚、不完整或是矛盾的。
2.4 小组讨论式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思考并交流探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机会在讨论前先写下答案,那么一些原本只是一味被动听课的学生也有可能参与到活动中去。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用幻灯片播放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然后让学生与周围同学比较对照各自的答案,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释各自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学生得以练习向别人解释原理,对问题还不太懂的学生则能发现自己思考的不足。之后教师再把全体学生拉回正常课堂中来,请几个学生起来分享刚才所讨论的内容。当教师给学生机会在课堂上进行思考的时候,学生会学到更多,课下学生也不会留有较多的难点,并能够更好地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而逐步热衷于这种讨论式的课堂互动。
2.5 翻转课堂、MOOC参与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和MOOC作为创新型教学模式,正在引领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翻转课堂指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微课)进行课前学习,课堂中教师主要与同学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教师与学生可以一对一进行提问回答,也可以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互动;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作品,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课后进行复习或者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再次探讨。研究表明,基于翻转课堂参与式教学模式,在理论课教学中能有效提升师生互动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助于学习者的知识内化和迁移[4]。MOOC可以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广泛的学习视频和资料,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有利于构建和谐、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5]。
3 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优化
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互动方法或者不同的教师,学生都可能作出不同的反映。在进行师生互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害怕被提问,小心被动,甚至是反感、消极的抵制,有的学生趁讨论的机会贪玩跑题。教师在问与答的互动行为中会因为提问情境的不当而失去应有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方式往往表现为“思维含量较低的提问内容、短暂的等待时间以及较少的提问次数[6]。另外,如果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吸收教师讲解知识的授课方式,他们可能在第一次与周围同学进行课堂讨论时会感到别扭。因此,师生互动还需要教师针对各种问题进行细化和优化,进而提升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不是盲目地浪费课堂时间去互动。
3.1 取得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研究表明,大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情感淡漠,师生关系疏远[7]。师生互动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要有效地进行互动,前提是教师必须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面,良好的仪容仪表和流利的口才,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要平易近人,尊重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消除恐惧或高不可攀的感觉;跟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成为朋友。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教学中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可以靠自己的动作、神态来创设情感情境,辅助一些教具来传达意义,增加互动。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获得学生的认可,使学生愿意跟教师交流。这样最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和谐教学环境,不仅能提高教师威信,还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3.2 合理设置问题,提前设计互动环节
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师生互动方式的选择[8]:课堂上开展该活动的时间;活动准备时间;活动是以个人、两人还是多人形式完成。教师要根据课堂问题和教学目标来合理安排互动。师生双向互动如果发生停滞,也许教师要在自己的问题设置上寻找原因。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答疑的强烈愿望以获取新知。在“提问引导式”和“小组讨论式”中,教师的问题非常关键,开放式的而非记忆式的问题最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推理计算等能力。
3.3 鼓励所有学生参与互动
在师生互动中,难免会遇到学生无法回答问题的情况。有的教师担心影响课堂进度,或者害怕“冷场”,导致提问等待的时间太短,减少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时教师应该要跟进追问次数,并给予相应的提示,甚至可以让学生回问教师,对学生形成提示和激励的互动氛围,激发他们参与课堂互动的勇气,增加他们的自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追问一定要有启发性和指向性。通过追问来深入了解学生的错误来源,直至达成师生相互理解的“彼岸”。给学生时间组织、评估甚至排练他们的答案,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并为各种新观点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另外,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激励机制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互动中,教师始终要注意鼓励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摆脱犯错的忧虑。
3.4 课后开展非面对面互动
如果在短暂的课堂互动中,学生意犹未尽或者遇到更多问题,课后借助媒介(如手机qq、微信、电子邮件)开展非面对面的教学活动[2],进行文字、语音或者视频互动。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公共电子邮箱等,增进与学生的课后互动和情感交流。
4 小结
诚然,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室里坐满求知若渴的学生,这类学生会竭尽全力地抓住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但是这类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求知欲并非很强,因此要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师生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讨。
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仍旧采用合班制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还极易导致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建议学校尽可能采用小班上课,这样教师既能更好地掌控课堂,又能使更多学生有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