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慕课建设的价值创造作用与推进策略

发布时间:2017-08-07

  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慕课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慕课共建共享的良好生态。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应将慕课建设的重点放在优秀的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上;通过建立促进机制提高教师慕课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发挥慕课建设的价值创造作用;积极开展外部合作,利用区域性、行业性在线课程平台推进慕课的建设。

  自2012年美国兴起慕课热以来,慕课给世界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国内外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慕课的认识差异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态度和行动。我国高校慕课建设与应用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高校自己手里,2015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承担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主体责任[1]。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如何在慕课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抓住慕课带来的发展机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其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现状

  针对肇始于美国的慕课热,我国一流大学迅速做出反应。2013年3月北京大学启动“网络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同年先后与edX、Coursera签署合作协议。2013年5月清华大学加入edX,成为首批亚洲高校成员,同年10月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开始面向全球提供开放在线课程。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与Coursera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进入慕课发展行列,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已取得巨大的成绩,主要呈现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慕课建设呈现两极分化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涌现了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华文慕课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面向高等教育的中文慕课平台。特别是2014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网易公司联合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包括地方本科院校在内的各类型高校慕课建设与应用提供了平台。据李晓明估计,在国际主流平台上目前已有约来自300所大学的3000门慕课,中国大学开出了大约1000门慕课[2],凸显出我国高校慕课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绝大多数中央部委本科院校已有慕课上线,部分一流大学上线慕课数量更是遥遥领先,截至2017年2月底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线慕课的数量分别达到297门、238门,北京大学在edX、Coursera上线的课程超过60门。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地方本科院校上线慕课总量少,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尚无慕课上线。

  (二)借鉴慕课教学的先进理念,中国式慕课实践不断推进

  “中国式慕课”的概念于2013年提出[3-4],中国式慕课针对合作高校(机构)学习者开放,借鉴了典型慕课的部分元素,如有开课、结课时间,有在线授课视频、作业、论坛,有在线小测验、期末考试。中国式慕课通常采取混合式教学方式,除学生在线学习外,课程提供机构和平台统一组织见面课(如直播互动课、教学点指导老师主持的小组讨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中国式慕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信息技术支撑教育创新,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的重构。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中国式慕课联盟有上海高校课程中心、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等。到目前为止,部分省市已建立了中国式慕课平台,面向区内高校开展在线课程的共建共享、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一些省市正准备推出中国式慕课平台。中国式慕课建设面向高校在校学生,通常会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资助,可以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加入进来。

  (三)慕课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专业课程十分有限

  从课程构成来看,我国现有慕课中公共基础课、通识课相对较多,绝大多数专业的主干课程还没有上线。Coursera平台推出了大量的专项课程(Specializations),edX推出了一系列的职业证书课程(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Courses)和X系列项目(XSeries Programs),国内慕课平台上的专业课程还基本上呈孤立、分散状态。从建设主体来看,主要是研究型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目前以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为主的慕课平台只有优课联盟,截至2017年2月底上线课程163门),由于我国高校慕课建设主要立足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导致专业课程中面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较少。从课程呈现方式来看,大部分课程的授课视频还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未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制作也不够精良,对高校学生和其他社会学习者缺乏吸引力。从课程质量上看,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保持着较高的授课水准,有的则不能尽如人意,有的课程内容较为陈旧、不能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地方本科院校慕课建设的价值创造作用

  慕课是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与传统的在线课程相比,慕课更多地顾及到了学习者的感受,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而更受学习者欢迎。慕课存在一些广为诟病的问题,比如,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能与教师及其他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不利于学习者主动探求知识[5-6];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制约,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和成绩考核过程还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学习者可能作弊[7],也有研究者认为,学生作弊是用技术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8]。高校应用慕课教学时,可以结合线下教学和考核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利用慕课教学的工作已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开展。在慕课建设方面则是另外一番景象,目前只有少数地方本科院校对慕课建设高度重视并积极实践,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对慕课建设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尚未启动慕课建设工作。深刻认识慕课建设的价值创造作用,无疑将为地方本科院校慕课建设带来内在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课程教学的班级规模普遍较大,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和记笔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少,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不符合“双创”人才培养的时代新要求。开展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线下课堂内主动参与、积极互动,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9],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广泛认可。研究证实,我国高校慕课建设的动机与定位与美国高校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调查报告的数据揭示,国外高校慕课建设的主要动机是扩大学校影响(占65%)和提高学校知名度(占41%)[10],许多知名大学建设的慕课并不在本校使用、也不承认慕课学分。我国高校慕课建设的主要目的则是促进校内教学改革(占74%),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占61%),改善校内人才培养质量(占48%)[11]。目前国内的慕课主要由一流大学所建,这些大学往往偏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其提供的慕课无论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师生以及多数社会学习者不一定适合,特别是那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一流大学提供的课程通常学习难度大,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要求严格,而地方本科院校往往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地方本科院校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开展慕课建设,有利于推进基于在线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

  (二)有利于释放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慕课通常要求将教学内容细分为知识点,以短小的授课视频来展现,视频中内嵌多项选择题,促进学生及时回想或应用刚学习的内容,或提醒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内容,为学习下一阶段的新知识做好准备。慕课建设要求教师预先设想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设想学生使用这些材料学习的过程,并准备相应的资源或活动以支持学习者。慕课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分析开课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可发现课程存在的不足,不断地对课程进行完善。由此可见,慕课建设过程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对象深化认识的过程,是有力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通过慕课的建设与应用,教师的专业知识传授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助学能力都将得以提升,而以开放、探究的心态面对大规模差异性学生的授课,会让课程设计更上一个台阶[12]。其次,有利于提高基于慕课教学的水平。为了确保慕课在本校应用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慕课教学团队通常会全力以赴,积极指导学生的线上学习,推动慕课学习小组的建立,促进合作学习,精心设计和认真组织开展线下教学。这些努力对基于校外慕课教学将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对教学管理可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提高基于慕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有利于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生态,促进慕课建设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侧重于应用型人才,使得地方本科院校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地方本科院校立足本校人才培养建设的慕课也可能适合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将自己的优秀课程建成慕课有利于扩大慕课市场的供给,有利于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在慕课市场上找到适合其需求的优质慕课,从而形成从共建到共享的良性互动。慕课在服务本校人才培养的同时为其他高校的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了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彰显了学校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反过来又为学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主体,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造的慕课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地方本科院校在慕课建设方面可大有作为。如果地方本科院校在慕课建设方面无所作为、在慕课应用上奉行拿来主义,较多地引进校外慕课教学时可能被认为学校自身教学水平较低,由于担心外界的负面评价在引进校外慕课教学时可能患得患失,本校教师也可能感觉到沦为其他高校教师的助教而心存抵触,最终会影响利用慕课教学的力度和效果。

  三、地方本科院校慕课建设的推进策略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众多,慕课共建共享的潜力巨大。随着面向高等教育的中文慕课平台、中国式慕课平台的不断涌现,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慕课建设的平台条件得到持续改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慕课的结构性短缺又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慕课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地方本科院校既要深入分析外部环境、又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慕课建设,发挥慕课建设的价值创造作用。

  (一)处理好建设与引进的关系,将慕课建设的重点放在那些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的优秀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上

  地方本科院校慕课建设受课程资源和资金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引进校外优秀慕课是地方本科院校利用慕课教学的主要途径[13]。目前公共基础课、通识课的慕课资源较多,地方本科院校可以有效利用。特别是那些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通识类课程,相对于本校教师授课,利用名校开发、名师主讲的优秀慕课来教学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公共基础课,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引进校外优秀慕课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删减或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的教学进度和评分体系。地方本科院校在公共基础课、通识课教学方面难以与研究型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形成有效的竞争,应将慕课建设的重点放在那些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的优秀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上,以服务校内人才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愈是立足于本校人才的培养,愈有可能形成建设特色和被其他高校所共享。慕课建设耗时费力,上线开课后还需要有专人与学习者在线互动、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开展与学习者的线下见面活动也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满意度,因此,在选择慕课建设对象时必须考虑教学团队对精力投入的承诺。

  (二)建立促进机制,提高教师慕课建设的积极性 地方本科院校应为慕课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和适当的制作条件(包括制作设备、软件和专业制作团队),确保教学团队的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在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视频的拍摄上。由于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不熟悉或者不认同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或者不愿意甚至害怕在教学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普遍对慕课建设持观望或不支持的态度[14],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支持和鼓励措施。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开展慕课相关教学技术的培训,使教师了解慕课的理念、慕课教学设计的原理,分享他人慕课建设与应用的成功经验,获得慕课建设的实战能力;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慕课建设与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对慕课建设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认定,使得教学团队成员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在线课程建设是新时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将慕课建设纳入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立项支持;对于高质量的慕课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扩大课程及其教学团队的影响;对慕课建设质量高和应用效果好的教学团队、特别是主讲教师给予奖励,并在教学评优、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适当优先。

  (三)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发挥慕课建设的价值创造作用

  慕课建设质量是决定其价值创造作用大小的关键因素。如果慕课建设质量不佳,不仅不能给学校和社会创造价值,还可能损害学校的声誉,这正是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慕课建设所担心的。地方本科院校高水平师资和优秀课程相对缺乏,对慕课建设的质量更应严格把关。首先,应选择师资力量强、教学团队承诺精力投入和质量保证的优秀课程和特色课程作为建设对象。其次,课程制作完成后应先在校内使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只有那些校内评价高、使用效果好的优秀课程才可以向校外推广。再次,向校外推广的课程可先选择在开放程度相对有限的中国式慕课平台上发布,通过在线论坛和反映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数据分析了解课程存在的不足,经过进一步完善后再在开放的慕课平台上线。慕课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开放平台上线后仍须根据使用者反馈的意见不断地去完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课程无论在半开放的中国式慕课平台或全开放的慕课平台上线,都必须通过专家的评审和学校验收;上线后学校必须动态地监控课程的运行情况,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四)开展外部合作,利用区域性、行业性在线课程平台推进慕课建设

  由于自身的优秀课程数量有限,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与其他高校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一些地区目前已建成或正着手建设面向区内高校(通常地方本科院校是主体)的在线课程平台,区域性在线课程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与其他高校进行线下教学的深度合作,如统一组织线下教学。一些行业性的在线课程平台业已上线(如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行业性在线课程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地方本科院校充分利用其他高校优质的专业课程资源,同时有效提升自身优质专业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行业影响力。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加入区域性、行业性的在线课程联盟,利用这些平台建设和推出自己的在线课程,通过共建促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积累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管理经验,通过中国式慕课的建设助推全开放式的慕课建设,条件成熟时将中国式慕课提升为全开放式的慕课,为联盟外高校学生和其他社会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提升学校的社会贡献水平。

  四、结 语

  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慕课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慕课共建共享的良好生态。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数量众多,慕课共建共享的潜力巨大。无论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还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角度,地方本科院校在慕课建设方面都应积极发挥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应处理好慕课建设与引进的关系,将慕课建设的重点放在优秀的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上;通过建立促进机制提高教师建设慕课的积极性;通过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发挥慕课建设的价值创造作用;开展外部合作,利用区域性、行业性在线课程平台推进慕课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