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以广州市社区教育发展为着力点

发布时间:2017-08-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实力得到提升,由于高职院校特有的教育理念及培养方式,高职院校更加关注社会、市场的发展需要,更密切的联系现实经济,尤其在技能培训、人才服务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广州的社区教育已经发展出较有特色的规模,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与高职院校对外服务有机的结合,将会极大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能力。

  广州市的社区教育发展迅速,并具有特色,在推进社区教育的同时,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把社区教育服务提升到社区建设的高度。同时,广州在大力发展学习型城市的进程中,也加速了社区教育的普及化。广州市高职院校林立,并有一批全国知名院校,这些院校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了相关的社区建设,尤其是在社区教育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特色就是以服务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为目标。

  (一)社会服务水平是衡量高职院校的重要指标

  现代高校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具备卓越的服务能力及超前的服务意识。尤其是高职教育,其功能定位于服务和促进所属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地方对现代化进程中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曾经专门提出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的提升,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突出特色。高职院校的竞争、发展,主要是服务能力的竞争,高职院校应突破传统发展路径,坚持育人为先,加强职业训练,积极开展对外培训与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1]。根据社会需要安排教学、科研,与市场保持同步,把握发展方向和规律。

  (二)打造社区教育、高职教育的双赢局面

  社区教育的目标是满足成员的教育要求,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养,也促进社区建设。高职院校对外开展社会服务,会逐渐成为社区教育的主导,高校的优势将得到充分的发挥。调查显示,社区的民众非常渴望教育的机会,尤其是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精神层面需求,都将给学校带来直接的社会、市场反馈信息,有力地促进学校与时俱进,提升实力。

  对学校来说,单纯开展原有的学历教育,是很难可持续发展下去的,最终将毫无出路。拓宽高职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密切与社区的联系,社区内的资源也将统筹管理,反过来给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好的试验场,学校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社会环境,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需求。两者的合作,也能带给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便利,更好地检查科技成果,更好地应用科技发明,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

  (三)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侧重于技能型,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最为敏感,企业也希望职工能适应工作要求,同时,在员工成长的过程中,能较为便利地接受继续教育[2]。而社区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实力,也希望区域内的企业能够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需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社区教育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影响

  (一)社区教育目标明确

  纵观国内外,社区教育都以“需求”为导向。社区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满足社区居民的教育需要,这种需要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是满足居民需求。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课程设置非常的灵活,与生产、生活有关的,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训练,像烹饪、护理、音乐等,时间也较为宽松灵活[3]。社区教育的需求导向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参照物,针对性地开发实用性课程,并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力求更为精准、更为实用,反过来,也激发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合格人才。

  (二)社区教育需求多样性带来的挑战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社区居民日益复杂,他们的学历背景、工作经历、宗教信仰、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也较为复杂,接受和领悟力也有不同。因此,对公共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来说,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提供类似“菜单”式教育服务,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展示实力的最好方式。高职院校一定要准确识别社区教育的特殊性,从课程菜单、培训师资、培训方式、场地时间等各个方面,要有充足的调查、打磨、讨论等过程,以便让自己所提供的教育类服务,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要。

  (三)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水平待提升

  教育专家认为,社区教育的主要目的或初衷就是为了让无法系统或可持续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公民,有一个受教育的机会,并且这个机会不是随机、不确定性的,而是有价值、有准备、有科学内容的。由于我国社区发展的时间短,加上快速的城镇化,让社区的积淀没有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社区文化、社区意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的社区教育还停滞在初级阶段,有的当作业余爱好看待,有的为了打发时间,甚至有的为了能有个较大的活动空间而参与[4]。社区教育没有强制的约束性,单凭参与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导致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开展一直是不温不火。

  三、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举措

  (一)真正树立服务理念

  高职院校以服务为理念,这是社会共识,但能真正贯彻实施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要转变固有观念,更新理念,从被动到主动。有的高职院校还存在对社会服务职能认识不足的问题,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淡薄,依旧以校内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为全部工作着力点,关起门来办教育,这是行不通的。

  可喜的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开始有意地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加强了产学研合作,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开始有意地调整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向,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从人才培养体系的订立,到课程体系的构建;从师资力量的选拔,到教学实践的探寻,高职院校要加速推进自身的改革重建,引入诸如“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工学交替的训练强化方法,加强“订单班”模式的推广等措施,构建立体化的、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体系[5]。打造社会服务的长效机制,探寻制度保障,做到规范化管理、规范化运作。

  (二)与社区教育相融合

  广州市在高职教育、社区教育相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筹建一批校企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或二级学院,有的设置独立的机构以培训优秀人才;(2)建成一批职教集团,政府主导,学校主建,社会企业参与的共建模式,打造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3)与社区教育相融合,由政府出资购买针对周边社区开发的职业培训,委托有资质的高职院校承担公共服务功能[6]。

  政府由原来的社区教育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委托方、监管方,由区域的承接任务的高校与社区有效沟通后,订制专属的训练计划和课程,让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更有针对性,也使得社区教育的功能更加完备、更有吸引力。广州市、区二级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早已开展,覆盖全市,对社工、家庭、老年人群体、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府采购。高职院校在这一政府职能转变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了对社区的教育服务,成效显著。两者相互融合,社区可以为学校提供较大的施展空间,提供教育需求,也吸纳学校毕业生实习、就业。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也可以深度整合,面向社区开放。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社会的开放度不够,这与学校的资源紧张、管理难度有直接的关系,但也与办学的理念和管理的策略有关联,但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快达成资源共享、利益最大化,社区教育也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稳定、专业的教师队伍,对高职院校、高职教育至关重要,传统的师资力量都是学术型为主,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储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显然这一配备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如何选聘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高职教育、社区教育都需要对实践技能非常熟练的教师,如何寻找拥有丰富经验、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企业人才到学校任教,是每所高职院校目前面临的头等大事之一。聘请行业的“能工巧匠”、专业人才担任兼课教师,增强教师教学团队成员的梯队和内涵,增强教师的实战能力。

  同时,让校内的教师实施“走出去”战略,到企业参加顶岗锻炼、挂职锻炼,和企业工程师、技术专家等共同合作,以积累一线工作经验,补充知识和技能。在学校与企业之间轮换、轮岗,既能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又能提高其技术敏感度。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政府的大力支持

  高职院校的发展、社区教育的提升,都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早,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并不被看重。近些年,高职院校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但对外的社会服务功能还没有完全具备,就需要政府机构提供强力的保障,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

  2.制度保障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以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来保障教育教学的发展。我们也应该思考用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对外服务的开展,要用立法明确学校在开展对外服务过程中的法律依据,明确学校开展对外服务的权限。

  3.传播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习型社会已经被广为接受,人人应主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但学校资源无法满足全社会学习的需要,因此,学校之外的教育、培训、文化传播都是绝佳的学习、提升之机会,有了公民学习提高的现实需要,高职教育对外服务功能才可以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