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俗语等在淡水捕捞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2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捕捞作业的国家之一,悠久的捕捞技术发展历史形成了一系列与捕捞相关的成语、俗语,部分用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交流的常用语和必备语,如果能够在淡水捕捞技术课程中应用这些用语不但会增加课堂知识讲授的趣味性,也是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总结授课过程中对一些“涉渔”成语、俗语的教学资源化处理和应用,希望能够与各位读者进行分享。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它既古老又具有十足的活力,而成语、俗语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结构简单却能表达丰富内涵,文字简练却大有深意,各式各样的成语、俗语堪称汉语言文字体系的重要遗产,成语、俗语除了具有重要的交流、沟通作用外,还具有非常强的教育教学功能,它既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源,也可以成为相关专业的重要教学资源。

  淡水捕捞技术是高职水产养殖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部分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有较高的实践性、技能性要求。目前对课程的改革研究主要集中于实践训练,而具体教学过程特别是授课技巧较少涉猎[1,2]。而在我校本课程近三年的实施过程中作者创造性地引入了部分“涉渔”成语、俗语,通过成语、俗语导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成语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强化专业知识记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成语本意及新解,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一、成语及俗语资源使用的目的和作用

  成语、俗语历史悠久,是人们习用的、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定型词组和固定表达方式,是汉语言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极其富有启迪性,且言简意赅,表达生动。过去只把成语和俗语当作语文学科学习的内容和口语表达用语,但实际上成语和俗语包含了很多内容,开发成语、俗语,将其作为教学资源不仅会增加相应课程的趣味性,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一门新课程涉及许多专业术语,是陌生的,但相关的成语、俗语并不陌生,很多甚至很熟悉,日常生活中都在用的语言,如果能将我们常用的成语、俗语和即将学习的专业知识合理地结合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会更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更容易突破。目前成语、俗语等资源已经在一些课程中得以应用[3],下面结合作者本人的实践总结成语、俗语使用的目的和作用。

  (一)成语、俗语导入提高学生关注度

  新课程或者新的知识点的导入对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系统解构和逻辑建立非常重要,往往也决定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对提升整节课的课堂效果和知识技能讲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淡水捕捞技术作为实践性为主的技能型课程,理论课一向内容较为枯燥,从知识点的角度来看不够吸引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作者在教学设计上每节课前或者每一个知识点讲授前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讲一个“涉渔”成语或俗语故事,实施以来非常受学生欢迎,故事讲授的过程充分加入了相关知识点,既做到引人入胜,活跃课堂气氛,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比如,在讲授“网片编结”这一章节时,开篇便向大家展示了一副寓意为“鱼死网破”的漫画,首先请学生看图猜成语,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此时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跟着漫画进行思考,对应的成语并不难猜,多数人都会猜到,但此时大家的“胃口”已经被调动起来,“鱼死网破”是什么意思,与“网片编结”到底什么关系?这时一个常见的成语就成为课堂导入的重要引子,随后由教师开始层层递进地讲授“鱼死网破”的背后内涵及其与“网片编结”的关系,进而道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巧用成语、俗语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

  成语和俗语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被赋予各种各样的寓意和内涵,这些“新意”往往会掩盖其本来含义,甚至发生词意的颠覆性改变,在一些“涉渔”成语中也存在类似情况,在深究这些成语的含义和寓意过程中会使人进行辩证性地思考,特别是在经过教师的启发以及学生自我思考后,学生往往会如发现新大陆般欣喜,原来经过一番求异思考后可以赋予熟悉的成语以新的生命力。经过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地练习思考,学生会对求异思维的训练产生兴趣,并且逐渐在头脑中形成辩证性思考的意识。

  在讲授到“渔用纤维”章节时,课堂开篇教师便大谈坚持学习的重要性,俨然一副说教面孔,相关话题“自然而然”地提到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家都知道学习要坚持而不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无疑这个俗语是贬义的,但教师本人偏偏对学生讲,这个俗语是正确的、明智的、褒义的,至少不是错误的。如此“惊世骇俗”之语必然调动了全部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便趁热打铁地讲起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背后的科学内涵,引出本章节重点“渔用纤维”的知识点。

  (三)强化专业知识记忆

  记住专业知识是学好专业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前提,专业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记住和运用这些知识。通常认为记忆的建立往往是将旧有的信息和新的知识进行联系,即建立“联想记忆”。新旧联系越紧密,记忆越扎实,将旧有的学生早已熟知的“涉渔”成语和俗语作为课程知识点的一部分和新的淡水捕捞技术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调动课堂学习积极性

  课堂学习是课程学习的重要部分,但在如今智能设备高度发达、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手机等终端设备提供的信息、媒体、娱乐具有绝对的吸引力和诱惑性,如何上好一堂课吸引学生关注和投入成为授课老师的巨大难题和挑战。在课堂讲学过程中,通过借助成语和俗语一方面在一些知识点上设置悬念对学生进行认知调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最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引导大家深入思考一些专业问题,使学生的关注点不停留在表面的好奇和有趣,而是向科学、理性、探究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对课堂较活跃和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和提问的学生给予当场加分的鼓励,调动大家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二、淡水捕捞技术课程成语、俗语的教学资源化开发

  一般来说,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都具有开发为教学资源的潜力。但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无资源是实质等同的,对于课程的讲授没有实质意义。作者在充分考虑听课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本着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对成语、俗语的资源进行了二次加工,如深度解读成语、俗语故事,解构和分析成语含义及寓意,这些经过加工后的成语和俗语不再是日常我们书本上和口头上的“四字箴言”和“经典语录”,而是成为专业课程中“活的”教学资源,如此的加工即教学资源化处理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作者讲授淡水捕捞技术课程的三年内通过汇总文献资料,总共梳理和加工了近30余条成语和俗语,下表罗列了其中一部分的使用情况。

  三、结语

  成语、俗语是人们长期沿用的固定短语,它言简意赅,充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及社会的认识,它富于生动形象的表现力最为人们喜闻乐见。将成语、俗语等教学资源引入淡水捕捞技术课堂之中旨在让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更容易吸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成语和俗语代入知识机能,能加深理论型课程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