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职能的分层次教学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出发,依托高职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和对口企业中的岗位设置要求,开展了基于岗位职能的分层次教学实践,并通过实验数据材料,定量、定性地分析了基于岗位职能需求实施分层次实践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实施建议。

  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最早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指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出发,使所有学生都获得发展的机会。分层次教学是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创立特殊的评估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人才,也是提倡分层次教学的出发点。

  目前,分层次教学在许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中被普遍采用,在专业实践课中的应用研究也逐步增多。经调研发现,目前专业实践课程的分层教学主要是依据学习内容的难度进行分层设置。本课题的研究突破传统的分层方法,从高职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生就业岗位为分层依据,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设计基于岗位职能的分层次教学方案,并依托电气控制技术实训课程,展开了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一、基于岗位职能的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一般都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对新知识的一个认识学习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智力类型和认识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要从人的认识规律出发。而分层次教学中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的差异,设计教学内容和层次,一定意义上可有效改善课堂学习效果。

  教育学理论认为由于学习者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学习效果也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和学习内容,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从而提高总体的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其教学应紧密结合工作岗位需求,因此基于岗位职能的分层次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就业导向原则;(2)能力培养为主线原则;(3)项目训练主导原则;(4)课程整体优化原则;(5)双证衔接协调原则。

  二、基于岗位职能的分层次教学实践

  课题组依托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分别在2014级和2015级电气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基于岗位职能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两个年级学生分别是90人和87人,属于大样本容量,满足显著性水平的研究要求。岗位职能的分层主要依据杭州金盾电气有限公司的电气技术类岗位进行分类,主要分成三类:生产装配、品质检验、设计研发。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看懂电气控制线路图,能对照电气控制线路完成接线并对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能对简单电气控制线路图进行改造,能利用PLC进行简单程序的编写与调试。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杭州金盾电气有限公司的人才需求十分相符。

  (一)研究方法与目的

  研究主要采用了准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践教学法、资料分析法、教育统计法,定量、定性地观察分析在专业基础课课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是否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二)岗位层次分级与考核要求

  1.生产装配层次

  该层次的教学侧重点为电气控制线路安装工艺与调试,其考核标准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中级机电维修电工一致。选择生产层次的学生要求能按照教师给定的原理图以及安装图进行机电线路的安装。

  2.品质检验层次

  该层次的教学侧重点为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与故障排查,在考核基本安装与调试能力的基础上,主要考评学生掌握相关规范与评价能力以及故障分析能力。

  3.设计研发层次

  该层次的教学侧重点为线路改造与接线图的绘制。在掌握基本安装与调试能力的基础上,主要考评学生对控制系统的改造能力以及接线图的设计与绘制能力。

  (三)实施方案

  1.实验研究方案

  本课题采用对比研究,选择2班为实验班,采用分层教学,1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为尽量减少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两轮实验两个班级均由同一教师执教。第一实验阶段设置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为首轮实验期;第二实验阶段设置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为验证阶段。在2014-2015学年课题组已经做过前期的分层教学设计与部分教学实践。

  2.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首先,教师在开课前为确定的三个层次(装配、质检、研发)设计好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评价考核标准等相关资料;其次,在开课2次后(让学生先对课程有个总体的认知,以便对自己做出更合理的选层判断)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就业意向、学习能力等多项因素做出选层,教师根据选层结果进行分组,有必要时教师应在此阶段做好解惑引导。再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各个层次的教学设计和整个课堂中不同层次间学生如何有效配合的设计以及相配套的分层教学资料。最后,要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做好教学笔记,及时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

  (四)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和态度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采用Z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第一轮实验Z=2.28>1.96,第二轮实验Z=2.35>1.96,说明两班在学习兴趣、态度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也说明分层次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产生了较积极的影响。

  2.学习成绩的分析

  第一轮实验学生期末成绩Z检验结果Z=2.41>1.96,第一轮实验学生期末成绩Z检验结果Z=2.31>1.96,说明两班成绩也开始产生差异。这也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就感对学习成绩会有潜移默化的内在影响。

  3.分层次教学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情分析

  在2014级电气专业实验班中共有7%的学生选择设计研发岗位层次,27.9%的学生选择质量检验岗位层次,65.1%的学生选择生产装配层次。在2015级电气专业实验班中共有10.8%的学生选择设计研发岗位层次,23%的学生选择质量检验岗位层次,66.2%的学生选择生产装配层次。

  教学实践中反馈,实验对象中选择研发岗位的学生,在高中期间通过职业学习或者类似的比赛、社会实践已经接触过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等相关内容,因此基础的安装调试知识基本不需要教师再做具体讲解,只需讲注意的部分。以正反转降压启动电路为例,选择研发层次的学生在2个课时内就能较好地完成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后面再用3课时听取教师讲解在降压启动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中如何加入反接制动控制的内容后,他们就能根据原理图绘制出接线图。绘制出来的接线图可供生产层次的学生核对,与实际生产环节沟通一致。选择质量检验层次的学生,在3课时内能完成线路安装与调试,再利用1个课时学习电气故障排查的方法,他们具有较好的线路分析能力。生产层次学生以安装电气线路为主,并通过互相检验和互相评分提高自己的工艺和安装水平。

  总的来说,选取研发层次的学生多数为在高中已经接触过类似教育的学生以及在班级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传统的教学往往让该类学生产生知识点太简单、学习没难度、缺乏挑战、体现不出优越感的问题,通过分层次教学,完全体现出了高层次学生的真实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影响了后进生的努力学习。选取装配和质检的学生通过努力也达到了自己既定的目标,并且也通过观看和听取别组或高层次同学的分享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但是,分层次教学也给任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一方面分层次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不一,任课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较忙,虽采用高层次的学生指导低层次的学生的作用可减轻压力,但矛盾仍旧存在。另一方面,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也要引导学生的心理成长,让他们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完成任务,从而通过成就感促进其良好学习状态的保持。

  三、实施基于岗位职能的分层次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岗位职能应与时俱进,应根据行业企业的技术岗位需求及时调整

  电气自动化技术更新很快,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因此岗位技术要求也会随之更改,甚至岗位也会被颠覆更换。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更应与岗位技术紧密结合,专业教师应及时了解企业动向,掌握企业新技术新要求,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快乐学习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部分学习惰性较大的学生在一开始选层级的时候也并非是主动自愿的,因此,在设计这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时,前三至五次课难度不宜过高,多考核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他们能够完成,从而建立一种成就感。建议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设计课程目标,并鼓励学生往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在课堂中多给学生以主体身份表现的机会。

  (三)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要同步提高

  基于岗位职能的分层次教学,一方面要教师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岗位设置及岗位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学情有较深的了解,再者对课堂的内容、教学方法、任务分配衔接、层次互动、教学反馈等方面精心设计,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良好实效。

  (四)建立动态考核体系,实施动态教学管理

  如,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堂,采用任务项目教学,并对各个任务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考评,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可以申请对自己的选层进行微调,针对进步的教师或学生可以提高层次,不能胜任原岗位的也要调整岗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紧迫感、有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尽可能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达到任务目标的迫切性。

  总的来说,正确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必有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