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培训学校高职会计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培育的途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24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培训学校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往往需要在中小企业身兼多职,身具多能。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作为影响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核心要素,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会计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的根本手段。以培训学校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比较剖析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会计专业学生的问题。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的一种综合体现。由于会计工作与市场经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当今时代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内涵不断拓展,但核心仍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强调工匠精神,同时还强调企业精神、商业价值理念和企业价值理念等。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的引导,塑造学生的人格和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会计职业能力是人们进行会计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包括会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等方面。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作为影响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核心要素,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会计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的根本手段。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培训学校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为了解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现状,对A职业院校最近连续三年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了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文字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外语能力共11项,以全面了解毕业生素质。要求被调查企业对各项目的重要性进行描述(1分为非常不重要,5分为非常重要)。同时,该部分还要求被调查者在上述11项中选择毕业生欠缺的素质。问卷各素质项目总体均值为4.01,其中有7项能力素质项目超过均值,最重要的五项素质依次是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最欠缺的五项素质依次是职业道德、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其中,职业道德在素质中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毕业生最欠缺的,这表明培训学校高职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同时,需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会直接影响其工作效果与职业发展的机会。自我学习能力同样也是最主要但又最欠缺的。本调查还发现责任心、诚信、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行为是企业特别重视的,但是当前会计毕业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责任心缺失。

  二、该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革

  目前诸多培训学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采取基于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要求课堂教学与岗位对接,但是通过实践来看,培养会计人才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1)过于突出和强调会计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2)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更多地推给公共理论和就业指导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的教师教学没有和会计专业的教师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没有形成培养的合力。(3)基于会计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固有的瓶颈难以突破。目前从专业教材的修订到教学内容设置再到课程项目实训,都很难做到与岗位有机衔接。

  (二)学生人才评价机制不合理

  目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为核心课采取考试为主兼平时表现的方式,非核心课和校内实训课采取平时考核加项目考核的方式,但是这两种考核方式都很难显现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作用,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教师考核学生的监督机制,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因此考核随意性比较强。同时,校外实习实训的考核基本趋于形式化,用人单位参与考核学生评价比较少,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的管理不到位和会计专业教师工作量普遍过重,导致无暇顾及学生的考核。

  (三)教师教学评测体系不合理

  目前,培训学校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一般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评教(约占60%)和教学材料整理收集评教(约40%)两部分。课堂教学评教具体包括学生、督导、领导评教和教师互评四个方面,教学材料整理收集评教主要包括教学工作量、考勤情况、实训计划与执行情况和日常教学材料归档等方面。其中学生评教和教学工作量又各占两个模块的50%权重。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弊端显而易见:首先,部分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内容,忽视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设计与教育。其次,在公办院校,很多教师、领导出于同事关系不愿意客观评教,督导、领导评教和教师互评趋于形式化。再次,实训课尤其是校外顶岗实习是培育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主要课程,但是该评价体系缺乏有效量化监督与落实。最后,由于培训学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居多,教师教学工作量大,疲于应付课堂教学,导致无法正常将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设计与培育融入课程教学。

  (四)与培训学校高职会计学生的来源和特点有关

  目前,绝大多数培训学校高职会计学生主要来源于第三批次招生,由于近些年教育部门的扩招,这部分学生表现出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普遍不强、自学能力不强、缺乏学习持久性的特点。因此,在本身能力素质不高的前提下,更加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育。

  三、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相结合,以学校、企业深度合作和教师同师傅的密切配合为支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社会工业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环境下,对员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更高要求的时代产物。其实施的基础是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兼顾双方的利益,携手实施培养的方法、内容和手段,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举措。

  四、现代学徒制下会计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培育的途径

  (一)思路剖析与培育途径

  根据以上调研的结果和现代学徒制对会计专业学生在当今时代的新要求,将以下五个方面作为剖析的重点。
五个方面作为剖析的重点

  (二)完善配套设施与改革方法

  1.改革培训学校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实施的基于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与企业的岗位能力有效对接的问题,现代学徒制的改革可以突破该颈瓶。目前诸多培训学校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过于单一、权利过于集中。针对会计专业在诸多培训学校高职院校人数普遍较多、会计专业实习就业分散、现代学徒制难以展开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推进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改革需要,学校应尽快出台政策,改革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给二级管理机构更多的管理自主权,并在机构设置、教学管理、人才引进、配套资金安排上给予支持,从而让学校的中基层管理部门能够与合作企业快速有效对接。

  2.建立校内外生产型实训基地

  针对会计专业实习就业分散的问题,利用会计行业企业协会的资源,与行业协会、财税公司开展深入合作。一方面将当地的财税公司引入校园,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另一方面与规模较大、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外财税公司开展合作。在与校内外财税公司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针对培训学校高职会计学生的特点,开展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培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和管理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让学生多动脑思考,多参与讨论,多参加实践、实训,多参加团队活动,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正面引导,教师和校外导师的教学和指导要更具有针对性,突出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在实习、实训和小组活动中培养职业道德,在团队工作中提升职业能力,在优秀财经职业经理人的示范下和工作的压力下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

  3.合作企业参与建设会计文化展览馆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信息化时代,工匠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会计文化是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和灵魂,通过建设会计文化展览馆,可以让会计专业学生全方位接受会计文化的熏陶。将中外会计的产生、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外会计名人尤其是近现代的会计名家的优秀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职业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通过实物、图片和音像全方位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全面认识会计、理解会计的本质,同时让学生增强职业道德,树立诚心、恒心、细心、责任心和感恩心的职业精神,培养自我学习、创新的意识。通过合作企业的参与建设,可以将企业文化与会计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接受会计文化熏陶的同时,理解企业的价值理念、商业理念和企业精神。

  4.改革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评价机制

  为了改变原有的校内教师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育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一方面,在校内学校教师专业课程能力素质考核中应该量化标准,并加强过程记录,强化过程监督;另一方面,在校外,企业导师应根据企业岗位能力与素质标准要求,通过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业绩表现、客户反馈和企业导师自身的指导情况给出专业技能与素质评价。具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改革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评价机制具体思路

  培训学校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具有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的鲜明学科特点,同时,培训学校高职学生就业面向的中小企业往往要求学生身兼多职,身具多能。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着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育职业能力,努力推进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帮助学生更好、更早地适应社会角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占领先机,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