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奖助贷”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新时期社会文化、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坚守阵地,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人才对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奖助贷”是国家奖学金、助学金与助学贷款的总称,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及保障基本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金帮助,能够引导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并对培养其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对我国大学生“奖助贷”的基本状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其隐形教育功能的现实性,探讨新时期大学生“奖助贷”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思想政治课为高校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教育与引导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受到各种主流与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更加的多元,对于死板、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容易反感,因此,改变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奖助贷”能够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自身的修养与素质,可以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得到学生的高度好评,具有重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我国大学生“奖助贷”的基本状况

  国务院在2004年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改进不能只从精神层面进行,同时需要关注其物质层面的社会生活问题,并通过社会生活层面的问题来促进精神层面问题的解决。而奖学金与助学金作为保障物质经济的重要部分,能够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引导性与激励性机制,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见》认为通过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与助学奖,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各高校普遍形成了以奖助贷为主,其他经济支持形式为辅的辅助体系,保障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与健康成长。

  “奖助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这种学不仅包括学习知识与理论技术,同时还包括学生在思想价值观念方面的学习与成长。“奖助贷”通过与学生的紧密关联,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使学生的思想境界明显提高,形成与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相辅相成的网络体系。“奖助贷”三项工作相辅相成,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资助与奖励体系,从侧重点来看,奖学金的意图主要在于鼓励学习、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而助学金以及国家助学贷款则为了帮助贫困生解决暂时的经济困难,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无论是何种侧重点,这三项工作均可以作为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

  二、“奖助贷”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

  (一)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为“90后”,这一代人出生在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经济建设速度飞快,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最为解放与多元化,“90后”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即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新时期社会的开放性、网络的普遍性等,使学生思想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但也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加迷茫,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现象比较明显,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二)奖助贷”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国家助学政策下发的助学金本质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这是直接、外显、众所周知的,然而在教育以及引导学生群体的精神层面上,目的却是间接、内隐以及独具隐蔽性的。“奖助贷”作为国家资助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经济目的明确;与此同时,“奖助贷”强调公平分配的原则,同时有明确的潜在文化目的,为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需要,是一种直接服务于大学生学业的内隐教育形态。国家“奖助贷”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具有竞争性与福利性特点,正是如此,“奖助贷”本身就具有引导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价值内涵和潜在因素。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将“奖助贷”的价值内涵以及潜在因素作为隐性辅助资源,从而内嵌、间接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完善与补充。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校,或者是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国家奖学金时都必须遵守申请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宪法与法律以及高等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可见,国家奖学金在间接方面引导了学生的思想方向。申请条件中具有引导学生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以及政治观点,能够在奖学金的申请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现了其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三、“奖助贷”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补充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教育内容、教育方向还是目的都比较明确,是目前我国各阶段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活跃度高,社会接触较为广泛,在接受目的性强、枯燥的教育知识时,会出现排斥、抗拒的情绪,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采取更加有效的教育手段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理论,并无固定模式,然而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其更加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以及危机感,在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奖助贷”通过经济形态的支持与鼓励来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物质经济利益来激励、帮助以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爱国诚信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物质、经济生活相结合,有效补充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

  (二)“奖助贷”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马克思提出:“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肯定了物质基础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虽然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然而贫富差距必然存在,因此对部分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而言,保障基本的物质生活已经非常困难,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更好地完成学业。

  思想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必然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人的道德素养,促进人类的进步,与人的物质生存利益必然相关。“奖助贷”在申请时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觉悟、爱国诚信,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了一种规范;同时,“奖助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正确引导大学生,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对学生直接的经济援助以及肯定,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使其感受到来自于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的温暖。另外,通过对高质素学生的鼓励,能够使其更加严格地约束自身,积极高质量地完成学业。总之,“奖助贷”在帮助受教育者解决实际的生活、学习困难的同时,通过物质帮助与奖励来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学生精神境界的进步以及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

  (三)“奖助贷”是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体现、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内容并可以在主客体之间进行传递,实现主体教育目的的一种物质实体或者活动形式。“奖助贷”作为国家、高校给予大学生的一种经济帮助及鼓励,有着引导、激励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

  首先,“奖助贷”具有双向性,与现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同,学生并非被动接受者,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享用成果,对国家、高校而言,能够通过“奖助贷”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而言,通过“奖助贷”解决了学习与生活的困境,而奖学金则可以为学生提供精神与物质方面的鼓励,实现了教育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沟通,既达到了主体进行思想教育的主导性,又帮助、引导接受主体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奖助贷”具有一套完整的申请机制,申请条件可以作为构建隐性教育的一项长效机制。如,助学贷款使学生的学费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并要求学生足够的诚信,在规定时间内还清贷款,履行自己的责任,通过建立诚信档案等约束、教育学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导控、引导学生的思想,而其最重要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建立诚信意识,使其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做到诚信为本。因此,“奖助贷”可以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总之,“奖助贷”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将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与鼓励有所专长作为原则,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同时在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完善各方面的素质,全面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奖助贷”依托于学生实际生活,充分地发挥潜在、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因此教育者必须要坚持“奖助贷”的初衷,不断完善以及扩大“奖助贷”的机制与范围,使更多的大学生获得帮助与鼓励,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