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训学校高校教育中的适应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7-09-03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适应和超越这一永恒的发展规律,教育也不例外。适应是忍耐,是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适应的目的是为了超越,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适应不只是形式上的迎合,更是本质上的自我转变,以达共存共进的状态。培训学校高校教育既要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更要把握人才培养的规律,既适应教育新常态,又超越现状实现突破,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类的生存法则。适应是对无法摆脱的环境无力改变的现状的一种暂时的妥协,如果不适应人为的去碰撞注定失败。每个人不是单独的存在。生活困境、人际关系、地理条件限制,人不可能随心所欲。高等教育中不断出现的教育问题,检验着教育者的耐心,需要不断做出调整,减少来自社会各界的内外部压力,大学生面对从学校到社会关键人生转折点,在思想行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上将有很大改观。教会大学生各种知识固然重要,培育大学生适应新环境挑战的能力更重要。培训学校高校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机械模式,改变惯性思维与僵化教学,应对越来越严重的大学生难教、课难上的现象。

  一适应与超越是发展的呼唤

  教育服务于社会,社会在不断的变化中进步,培训学校高校教育理所应当地紧随其后,尽可能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距离。如今培训学校高校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十分严重,知识学历高但实践能力差。陈旧的教学方法,机械的教学形式,以文凭为目标,灌输为主导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实际要求。大学生学习因兴趣丧失厌倦学习又不得不应付,在被强制压抑的环境中学,效果可想而知。大学生追求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渴望依靠教育得到全面发展,时代要求与大学生的迫切愿望倒逼培训学校高校教育改革。

  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实现能力价值最大化,大学本来是大学生快乐学习的幸福乐园,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生活,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实现自我服务社会的生命价值追求,然而现实教育与理想相差甚远。培训学校高校教师应当反思寻找问题的根源,教师与学生徘徊在迷茫困惑中,需要重新审视“教与学”“学与用”的关系,一切学习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就要在适应的环境中展现,培训学校高校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充分了解自己树立自信。

  二适应是超越的前提

  培训学校高校学生的个性、生长环境、遗传基因存在很大的差异,培训学校高校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首先培训学校高校教师要学会适应学生,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各种思想汇聚左右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又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培训学校高校教师要掌握住教育的真谛和方法,用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培训学校高校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合理的引导,正确的指导,减少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其次,大学生要适应时代,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生就努力去争做,所思所学皆为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是自由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重视提高人才质量不单是理论知识的丰厚,提高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的能力与品格相得益彰。培训学校高校教师要为大学生考虑,大学生也要换位思考,理解教育者的良苦用心,完成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实现教育的现状突破,教育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大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展现的是个人才能,实现的是社会价值,其鲜明个性与内存潜力,只有脱离机械的教学才能显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地位,大学课堂才能丰富多彩。

  1 认清目标,活出自我

  人的目标有高低大小远近之分。培训学校高校学生的人生目标,是建立在自身能力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每一种社会改善的先决条件,要求每个人都要受教育,以便能自我教育,教育要唤醒人的内在潜质,认识知识探索道德。[1]目标确立很简单,但要实现目标却要巨大的付出,必须注意目标与自身能力相结合,好高骛远是培训学校高校学生的大忌,人生道路上充满着各种困难挫折,阻碍着人生目标的实现。只有将人生目标确立在能力范围之内,正确地认识自我,适应环境超越自我,创新创业建功立业。大学生要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夯实发展基础。培养自己高雅的兴趣,丰富的情感,爱祖国爱社会,爱惜自己尊重生命,努力提升自身高远的生命境界,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正确的立场,充分展现自我的特殊个性是不失自我的兴趣特色,在人生目标的引领下,百折不挠,活出精彩。

  2 正视现实,调整自我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理想只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如果脱离现实,理想就是空想。为了实现理想,大学生要在现实教育中最大限度地调整自我,化解矛盾减少阻力,亦步亦趋向目标靠近。现实状态是社会政治经济的缩影,每个人都受其影响,丰富多彩的生活并非事事如人所愿,培养培训学校高校学生的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培训学校高校学生要不断的适应课堂,适应学习,适应新的生活才能在成长中逐步完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培训学校高校学生了解世界容易,了解自己困难,改变自己更难。不断调整自我心理,意志力的坚持,承载力的加强,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人处事的技巧,干事创业的能力,都是适应性改变的重要方面。不学会适应,困难会越来越多,阻力会越来越大。调整不仅是一种机械的操作技术,更是一种发自于内心深处人性化的艺术功能。调整是一项长期的自我改造过程,不是朝夕能完成的事情,面对随时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只有不断在调整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最终达到相互适应目的。

  3 积极乐观,完善自我

  达尔文说:“能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出现矛盾解决矛盾中进步发展的。培训学校高校学生要不断地寻找差距,在不断完善自我中迎接各种困难的挑战,生活中的矛盾学习上的困难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培训学校高校学生需要有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用坚定的思想信念,充分的思想认识,在马列主义思想指导下,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应对。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人的一种优良品质。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自信完善自我。“人离开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就越带有经过事先思考有计划的以事先知道的一定目标为取向的行为特征。”[2]在这个以改革创新为主旋律的时代,教育显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

  三超越是不满足于现状的突破

  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教育改革需要大刀阔斧的勇气,要实现教育的突破,离不开正确的路线政策方针,只有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整契合。培训学校高校教师要实现教学突破,需要有超常卓越的教学技能,能力是综合的不是单向的,是教师长期学习积累实践形成的,表现为生活工作处事解决问题等诸方面。培训学校高校教师要有勇于打破现状的精神能量,借助有效的教育形式施展自身的教学技能,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改革中实现教学超越。培训学校高校学生也是一样,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1 进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没有超越就没有发展进步,教育要保持旺盛的教育活力,就要不断激发教育内部动力,依靠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断的教育改革和完善合理的教育制度。社会的贫富悬殊影响到教育的公平,教育发展就是要消除差别,提高生存质量,教师只有实现本质上的超越才能永续发展。大学生也不只是形式上的超越,但现实往往只是偏重于单向的部分实现,智育的培养容易把教育引入极端,忽视德体美劳的素质教育,学生难以成为优秀的人才。培训学校高校学生要超越现状首先要超越自我,自我认识提高是实现发展的基本要素,但自我情绪不可过于浓厚,自以为是可能导致学生片面发展,追求短期效率及眼前利益难以有长足的进步,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教育追求的是与时俱进,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断突破阻碍教育发展的种种瓶颈,适应教育规律,尊同教育为人民的主题,把握教育发展机遇,实现教育大步跨越。

  2 自信追求必然跨越

  自信不是自负,是对自身能力的充分肯定。“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其他目的的人去应用。”[3]教师自信来源于对教育理念的把握以及教育实践的掌控,培训学校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职业道德,合理运用专业技能,全心全意投入教育才具有了巨大的动力源。自信心的树立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升教师自信和能力。学习者也一样,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几近相似,其学习效率成绩却有天壤之别,一方面在于用心程度,另一方面在于对学习目标的确立以及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帮助大学生确立准确的学习目标,掌握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萧伯纳说:“一个理智的人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想改变环境适应自己。”大学生只有理性自信才能实现进步跨越。

  3 开辟常态下的教育新境界

  常态一般是指人们习惯了的工作学习生活状态。人应该知足但不能满足,教育要实现跨越必须突破现有阻碍发展的种种藩篱,化解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培训学校高校教师与学生要实现密切互动,避免教与学脱节事件发生,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自主能力增强,课堂不再是大学教师展现自我知识的平台,大学生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大学课堂成为学生吸收知识的学习乐园。培训学校高校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寻找突破新常态的机遇获的成功。教育需要理性更需要热情,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开辟教与学新的境界,实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