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档案意识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03

  通过对南京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档案意识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当下大学生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知识匮乏以及档案知识教育缺失的现状。建议高校档案部门从新生入学教育、开设公选课、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档案知识等途径来培养大学生档案意识。

  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即人们对档案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对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档案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人们是否关注自己形成的档案的保存,是否善于利用档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决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档案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状态,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民主程度和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级人才预备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群体档案意识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档案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档案意识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档案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档案意识现状,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档案意识,笔者依托问卷星网站展开“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档案意识调查”活动,面向南京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网络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受访者基本情况(3 道题)、档案意识现状(10 道题)、档案知识需求(4 道题)三部分,调查时间为2017 年1 月3 日至2017 年1 月13 日,历时10 天,共回收问卷614 份,其中有效问卷593 份。

  1 受访者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有效样本中,男生为328 人,占55.31%,女生为265 人,占44.69%;本科生占绝大多数,大一到大四分别为241 人、146 人、130 人、72 人,占99.33%,研究生为4 人,占0.67%;工程与技术科学类为397 人,占66.95%,人文与社会科学类为196 人,占33.05%。

  2 档案意识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档案的印象为“严肃”“机要”,分别为71.33%和63.07%,其次为“神秘”“陌生”“冰冷”,分别为47.72%、34.06%和16.02%,而认为档案“熟悉”“亲切”的仅占11.13%和5.56%,反映出大学生对档案的刻板印象:高高在上,充满神秘感和距离感。

  在档案种类的认知程度上,受访者对“学籍档案”认知度最高,为85.5%;其次为“历史档案”和“人事档案”,分别为76.73%和65.26%;而对“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婚姻档案”“诉讼档案”“家庭档案”等,大部分受访者没有听说过;甚至有3.2%的受访者对上述档案种类都没有听过。可见大学生对档案种类的了解比较片面和狭隘,只知道学籍档案、人事档案等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种类,甚至把档案等同于人事档案。

  在档案作用的认识方面,92.92%的受访者选择了“存凭”,80.78%选择“留史”,57.34%选择“资政”,而仅有26.81%的受访者选择“育人”。这既与大部分受访者对学籍档案、历史档案认识度较高相契合,也反映出大学生对档案作用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尤其是对档案的教育作用认可度低,说明档案部门在利用档案进行宣传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档案与日常生活、学习有关系,而认为档案与就业、个人发展有关系的受访者则更多;与之相反,只有少数受访者表示对毕业后学生人事档案如何处理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不太清楚甚至完全不清楚,详见表1。对于学生人事档案的内容,绝大部分受访者不够了解,高达78.41%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题设置的干扰项“户籍档案”。上述结果表明大学生虽然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却不知道为何重要,也不了解人事档案转递流程,为日后的丢档、弃档现象埋下隐患。

  在档案的利用方面,由表2 可见,知道毕业后返校查询学籍档案应去档案馆的受访者只有三分之一强,而知道学校档案馆位置的受访者不到十分之一,去学校档案馆利用过档案的受访者仅有3.88%。可见大学生对高校档案的利用率极低,也凸显出学校档案部门宣传工作的不足。

  上述结果的产生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一方面,我国档案工作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重藏轻用,对档案文化的宣传推广不够重视,档案部门在馆藏建设和利用工作中也存在重视单位、忽视个人,重视业务、忽视民生等现象,档案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鲜有交叉和关联,自然谈不上档案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给档案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即便与普通民众关系最密切的“小影子”———人事档案都一直处于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状态,人事档案的前身学生档案也是如此;大学生对关系自己未来发展的人事档案尚且缺乏明确的认识,更不用说其他种类的档案了。此外,档案教育的长期缺位也极大影响了社会档案意识的形成,我国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中学阶段,学校教育对档案知识的贡献几乎为零,大学阶段除了档案专业外也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教育,而高校档案机构往往仅满足于常规的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不重视档案宣传教育工作。

  3 档案知识需求分析

  在档案知识来源方面,65.43%的受访者表示档案知识来源于老师,30.02%来源于网络,仅有少部分受访者的档案知识来源于“亲戚朋友”“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档案展览”等。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档案知识的获取以被动接受为主,鲜少主动接触;另一方面,从上文档案意识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所掌握的档案知识是极为零散和片面的,可以推测出大部分来源于老师的档案知识都是非专业性和非系统性的。

  82.46%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接受档案知识教育或培训,14%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仅有3.54%的受访者认为没必要,可见在高校进行档案知识教育活动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档案知识教育方式的选择上,超过五成的受访者倾向于“档案知识专题讲座”和“档案展览”,其次为“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而选择“档案知识教育选修课”“档案馆网站”的受访者较少,详见图1。这说明大学生更倾向于利用课余零散时间方便快捷地了解和学习档案知识,相对于通过选修课的形式来系统全面学习档案知识,档案展览等直观生动的宣传形式更具有吸引力。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兴起,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市场潜力也不容小觑。

  在档案知识内容需求方面,由图2 可见,大部分受访者希望了解“毕业生档案转递流程”,超过五成的受访者希望了解“档案法规”“档案基本概念和属性”和“档案机构及其职责”,而希望了解“档案整理装订过程”“档案利用小故事”“档案史料”“家庭档案”的受访者较少,说明大学生对档案知识的需求偏向实用性。

  二大学生档案意识培养途径

  揭开档案的神秘面纱,改变大学生对档案的固有印象,培养科学的档案价值观并合理利用档案是档案宣传和教育的题中之义。本文仅尝试从高校档案部门的角度来提出一些建议。

  1 与图书馆、校史馆合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刚入学时,对新环境充满好奇,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此时进行档案教育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通常都会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开展校史、校规、安全意识、图书馆资源利用等一系列的入学教育,用时不多,但效果不错。高校档案部门由于人员、场地的限制,在此方面比较薄弱。因此,高校档案部门可以和图书馆、校史馆合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在进行图书资源使用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介绍学校档案馆藏资源概况和利用指南,并在新生参观校史馆进行校史教育的同时运用图文和实物档案相结合的方式展示馆藏珍品,使大学生在入学伊始就对档案和档案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

  2 与图书馆联合开设信息检索和利用公选课

  开办档案讲座和档案展览是档案宣传的传统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档案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但却受到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不能长期稳定地输出档案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课堂教学可以作为档案宣传的补充形式,也是进行档案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档案界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高校开设档案知识公共选修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甚至在某些具有档案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办学层次较高的高校已经付诸实践。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开设档案学专业的高校很少,而由高校档案部门单独开办档案知识公选课在绝大部分高校则不具备可行性。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的人员编制普遍较少,人力不足,即使拥有档案经验丰富和档案理论扎实的专家人才,也因忙于档案日常管理工作而无法兼顾;另一方面,单纯的档案知识课程也很难引发大学生的兴趣,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选择“档案知识教育选修课”的意愿不高,很可能因选课人数不足而被迫取消。基于这种情况,可行的途径是档案部门借助图书馆的人力和经验优势,与其联合开设一门信息检索和利用公选课。如我校图书馆就开设了信息检索公选课,档案部门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补充和强化,增加档案文献检索及档案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教材由图书馆和档案馆共同编写,授课任务主要由实力更加雄厚的图书馆承担,档案部门可以分担部分实验教学任务,如“档案整理装订过程”等实践操作环节,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能在实际操作中强化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3 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档案知识

  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档案知识可作为档案宣传的辅助手段。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增加的功能模块,是面向名人、政府、媒体、企业等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可以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等全方位沟通、互动,具有成本低廉、服务主动、时效性强、传播关系牢固等信息传播模式的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微信公众号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用户最广泛的自媒体平台。大学生群体学习能力强,乐于接受新兴事物的特点使得微信这一新媒体在大学生中得以广泛应用,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社交工具之一,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学生对“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接受度较高。因此,高校档案部门可充分利用微信这一新兴媒体,开通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进行档案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档案知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在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下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档案知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我校的经验看,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档案知识在操作上首先要精选推送内容,应以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用性信息为主,如毕业生档案转递流程、人事档案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顾趣味性,努力迎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使用漫画、视频、动图等多种形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使宣传内容得到有效阅读和传播。

  综上所述,大学生档案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持续稳定地接触和学习档案知识,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如此才能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效利用档案资源为个人、集体和国家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高校档案部门的不懈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配合和支持,有赖于社会档案意识的普遍提高。而大学生毕业之后踏入社会,又可以用所学的档案知识去影响身边的人,推动全民档案意识的转变和提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档案真正贴近生活、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