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具有双重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类型和形式呈现多样化,而且学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管理。但是,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满意度水平不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这些问题需要地方本科院校予以高度重视。
大学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和谐就业,既关系到大学毕业生个人的就业与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1]。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将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并且充分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全新教育理念与模式。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校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应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积极探索促进创新创业有效开展的方式。本文基于此,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双重意义。
1 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引领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大批创新型创业人才。同时,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我国政府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方针,将创新创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作为人才聚集和输送地的高校,将成为国家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引导和推动更多的大学生通过创新型思维、创新型知识、创新型技术和能力等方式自主创业和择业,将带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结构和方式的改革与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创新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和拓展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新局面
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本科院校推进内部教育体系改革和促进毕业生多元化就业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强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动力,探索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式,拓展以创新型创业促进多样化就业的新格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在当前就业岗位需求类型和结构不断变化的形势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创业文化来提升学生整体素质[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的意识、精神、动力和能力,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业热情,增强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有利于提高多样化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本研究对河北省内10 所不同类型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教师和大学生进行调研,包括省属骨干大学3 所、省属一般本科院校4 所、市属本科院校3 所,代表不同类型的地方本科院校。为调查掌握这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的基本情况和大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状况,我们发放调查问卷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969 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6.9%。同时,访谈了一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教师和大学生,弥补量化调查的不深入的问题,进一步掌握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类型和形式呈现多样化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方面,90%的受访者(领导者、管理者、教师和大学生)认为是为了响应政府的政策号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科技型创业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85%的受访者认为是为了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64%的受访者认为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36%的受访者认为是为了实现高校的特色发展。由此可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促进国家、高校和大学生等多层面发展的目的。
根据教育部和河北省教育厅的要求,接受调查的所有高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制管理,包括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这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创新与创业的知识和能力介绍、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心态与心理素质培养、企业管理、商务谈判和礼仪、领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业流程、创业政策等。所有的高校都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科技竞赛(包括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活动和组织校级竞赛活动)、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和设计活动;60%的高校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相关的专题讲座;40%的高校依托政府和高校支持的大学生科技园(孵化基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35%的高校依托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校企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由此可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类型和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2 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根据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关文件,各高校开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整体办学思想体系,并相继出台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各高校均成立了由学校领导牵头,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管理,以二级教学单位为主体,各部门协同配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服务工作。例如,河北工业大学成立了由校长任院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着力整合校内资源,统一组织领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河北北方学院2016 年出台了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统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教学、科研、实践与社会服务的协同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河北沧州师范学院2016 年也制订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推进硬件设施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理念,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3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满意度水平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方面,认为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大学生占26%,认为不重要和没有作用的占40%,持中立态度的大学生占34%,这说明多数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思想上的重视力度不够;大学生对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方面,满意的占25%,一般的占20%,不满意的占55%,显示了一半的大学生对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持不满意的态度,认为高校仅注重就业信息与就业流程的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忽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与实际能力的培养,现行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动态与需求相脱节;8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不高,不能很好地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
在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机方面,23%的大学生是为了培养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学习创业知识与提高创业技能,70%的大学生是为了获取毕业所需的学分,7%的大学生态度不明确。说明大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自我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观动力不足,为了获取毕业所需学分的功利性动机较强,不利于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
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
在高校最欠缺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方面,91%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上级政府相关的管理制度或政策支持;8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能力水平不高(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和专项支持经费不足,不能根据学生专业和个性化需求开设相关课程;95%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资源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行业企业等社会机构的有力支持,不能有效组织大学生到创业成功的公司进行学习与实践锻炼;91%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缺乏专门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现有的教材针对性、实践性特色不足,不能围绕某一专业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设计与教学。
82%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现有的师资力量专业化水平低,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在创新创业师资类型方面,传统的高校教师占86%,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占9%,校外聘任的教师(例如,创业成功人士、优秀企业家、企业培训管理人员、高层管理者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5%。访谈中发现,有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全部是传统的高校教师。教师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而很少进行创新创业的理论研究与缺乏实践(创业)经验或技能,他们中很少有自主创业的,学校也很少聘请创业成功人才到学校进行讲座与课程教授工作。因此,这样的师资水平很难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战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总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3]。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被更多的高校所认可和接受,地方本科院校也在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但是,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认真对待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不断开创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