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提升策略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劳动技术教师如何提升技术素养以创建新的课堂组织形式、新的教学设计、实施新的教学内容等,对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对最终确保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技术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提高技术素养”,《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从而明确构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技术教育是为与之衔接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打基础的必修课程,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学习领域。基于此,海淀区开展了“初中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提升策略的实践研究”,希望探索提高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的策略和方法,拓宽校本培训的途径,增强劳动技术教师专业化研究与实践的丰富性。

  一、初中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的内涵

  技术素养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是指理解技术、使用技术、管理技术、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从内容上看,还可以分为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想方法、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劳动技术教师不仅需要上述技术素养,还需具备相应的技术教学能力,即对技术实践过程的指导能力、技术作品的评价能力、技术探究的引导能力和技术创新的启发能力。同时,为了能够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劳动技术教师还应该具备相应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等。因此,提升技术素养,不仅是提升初中劳动技术教师技能操作能力,还要提升初中劳动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二、初中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一)构建以“技能培训为基础,教材教法活动跟进,研究课验证反思,专家引领支持”的初中劳动技术教研培训体系

  为提升海淀区初中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水平,基于海淀区初中劳动技术教研活动平台,海淀区积极构建以“技能培训为基础,教材教法活动跟进,研究课验证反思,专家引领支持”的教研培训体系(如图1),带动初中劳动技术教师全体参与教研培训活动。力求从学科专业技术知识和学科教学水平两个维度构建教研培训支撑体系,从而逐步形成适合海淀区区域特色、符合一线教师需求的相关项目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课例集锦、作品制作流程等,同时辅以相应项目的技术实操培训,为中学劳动技术课程的具体落实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和技术指导。

  (二)构建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初中劳动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

  针对海淀区多数中学存在劳动技术教师人数单一、学科校本教研力量薄弱的情况,借鉴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模式,在全区初中劳动技术教师范围内组建了木工、金工、种植、电子技术、传统手工艺等5个项目研究小组,分别由区兼职教研员担任组长,将具有共同学习愿景的技术教师组织在一起。针对每个研究小组提出研究任务,结合项目实际教学情况,研讨适合海淀区初中劳动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并做出整体教学规划。梳理相应的知识点、技术点,以及支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载体,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各项目组的老师积极探索,共同分享技术学习和教育的经验,做到学习共同体内成员的共同提升。

  同时,海淀区教师研修网为各项目组提供了共享交流的网上空间。利用海淀初中劳动技术教研小组中的“资源下载”“组内论坛”“会议研讨”“视频点播”等功能,大家共享教学资源、分享教学经验,海淀初中劳动技术网上小组成为我区中学劳动技术教师技术学习和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平台。

  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初中劳动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劳动技术教师专业学习与教学实践、个体学习与教师间的群体性合作学习融为一体,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区域内不同学校的劳动技术教师形成广域的协作学习团体,实现了实时与非实时的交流、合作、共享。因此,初中劳动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弥补了学校内部劳动技术教研力量薄弱的现状,有利于我区初中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的提升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市区级专项教学展示评比活动,既对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提升提出了要求,又为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市区级专项教学评比活动(如图2所示)对初中劳动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考查初中劳动技术教师自身对相关项目的技术理解、使用、管理和参与的能力,还要考查教师进行技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这些展示活动通常具有如下共同特点:活动准备周期较长,影响较大;有研究团队的支持和帮助;需要专家的引领;参与活动的教师要不断反思、修正。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培训、备课、讲课、说课、评课等,使参与活动的劳动技术教师的技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专项活动是提升初中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高效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以活动为引领、以活动促发展”的劳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四)开展基于项目的培训和研究,拓展劳动技术教师教学视角 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课程特征,教学需要基于一个个教学载体和具体的技术实践活动展开。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主要要素是内容、活动、情境、结果,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因此非常适合技术课程的教学。

  为帮助初中劳动技术教师理解和更好地应用项目教学,在培训中以“初中劳动技术再识工具——技术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为主题,开展基于项目的培训方式(见表1)。参加培训的老师自愿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确定本组的项目,寻找技术工具,合作完成相关技术作品,并进行交流展示。参与培训的老师们体验了项目学习的完整流程,学习了项目学习中小组评价和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体验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手段进行在线评价和资源共享,并在小组展示环节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和交流。通过这项活动,挖掘了老师们的潜力,为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载体。

  (五)课题研究中形成的各个项目的研究小组(学习共同体),为后续初中劳动技术教师的校本研修、自我研修提供良好的支撑

  海淀区学校分布广泛、各校教研力量薄弱的,利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各个项目的研究团队,在后续的教研活动中,要继续引导各校教师利用这些研究小组和海淀教师研修网的网上研修功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三、海淀区初中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提升的进一步思考

  (一)教师技术素养水平支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评判课程的品质应该首先看课程是否关注学生,是否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素养。作为技术课程,劳动技术学科素养的核心包括技术认知、技术能力、技术思维与行为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逐步拥有技术认知、技术能力、技术思维与行为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是技术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

  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真实的技术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强调要立足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技术学习、技术实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师生共同构建的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经历技术问题的提出、技术方案的设计和确定、技术操作的实践、技术作品的评价与展示等过程,教师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支撑、鼓励、评价,从技术思想、技术方法、技术设计意识、技术情感、技术设计实践等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因此,教师自身技术素养水平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教师要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劳动技术课堂教学

  为更好地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应该具备将宏观的技术课程理念、目标转化为微观的课时教学目标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理解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要能够合理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并以适当的教学活动来落实相关教学目标;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技术认知和能力形成过程,并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采取适当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通过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创新,提高课程的实施能力,从而达成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总之,提升初中劳动技术教师的技术素养需要长期坚持。在提升技术素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要切实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技术素养对于初中劳技教师才是有实际价值的素养,教师才能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才能支撑学生技术课程的学习需要,从而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