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夯实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的设计教学

发布时间:2017-09-1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劳动与技术课堂也随之变革,“设计”成为劳动与技术课堂的主旋律,然而反观当前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的设计教学大都停留在表面,因此,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就显得大为重要。引用课堂教学实例,从什么是设计、哪些地方需要设计、如何引导学生设计等方面来阐述劳动与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方法。

  2012年,浙江省3~9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材依据技术教育的最新发展,强调技术系列、技术知识、技术领域多维度兼顾,修改以往强调模仿制作的项目,增加以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设计内容,设计在教材许多主题中以整个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的改变带动着课堂教学的改变,从新教材投入使用开始,“设计”一词就频繁出现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成为新一轮劳动与技术课堂改革的主旋律。

  然而,反观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实施现状,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只停留在“劳动”层面上,把完成项目的制作当作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对学生“设计能力”和“技术素养”的培养却仅停留在表面,把对作品“颜色”“造型”“装饰”的设计作为教学中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主渠道。这样的教育侧重的是“劳动教育”或“审美教育”,而非“技术教育”。真正的“技术教育”是指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的功能、性能的教育方式。基于这样的技术内涵,笔者对如何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进行了一些研究、思考与实践。

  一、什么是设计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是人类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都可以称之为设计。就技术教育而言,设计是技术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开展技术探究活动的前提条件,设计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是学生智慧的表现,学生对所制作的项目有了一种实际需求后,将心中朦胧的印象进行清晰表述,是对项目制作的过程、要求、方法进行表达的过程,尤其强调作品材料、方法、功能、构造等方面的设计。

  二、哪些地方需要设计

  劳动与技术教材是学生技术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它依照课程标准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新版教材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每个学期都安排了设计单元,渗透了设计意识、设计方法、设计流程,让学生学会设计优化、设计交流,而在制作单元,也有不少主题渗透了设计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认为技术设计没什么好上的,一节课要么匆匆而过.形同虚设;要么直接制作,忽视对学生设计的指导。教师如何分析教材,挖掘教材所蕴含的设计思想、方法,以哪些方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设计,为学生指明设计的方向,是教学的关键。笔者通过总结归纳,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设计。

  (一)材料的设计

  作品材料的设计是指学生在认识各种常用材料特性及其不同用途的基础上,结合要制作的项目作品的需要,通过调查、对比、试验等活动,为要制作的作品选择最优质的材料。

  如三年级下学期的主题五“活动小屋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在材料的选择上,教材显示可以选择硬纸板、瓦楞纸板、KT板。那么本课的制作用什么材料较好呢?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

  师:方案设计时要思考应该选择哪些材料 进行制作。我们该怎样选择呢?

  生:进行材料试验,发现各种材料的性能 特点。

  师:我们通过观察、切割比较,发现还是KT 板最合适制作,那么你准备如何利用瓦 楞纸板呢?

  生:做屋顶。

  生:做门窗装饰。 教师在执教该活动时,从方案设计的五个活动人手,就选择材料这一环节,充分开展活动,体现了新教材对制作材料的探索,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功能的设计

  任何作品的设计都产生于需求,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设计出什么样的作品,对作品功能的设计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设计一些具有现实功能的作品。

  如在四年级上册主题一“巧折纸盒”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教师出示纸盒)

  师:请你们把铅笔盒里的文具都放到盒子 里,再取出来。 (教师组织几名学生试验)

  师:刚才放取文具的过程中,你有什么 感觉?

  生:我发现纸盒太高,短的铅笔放进去,拿 出来很不方便。

  生:我发现把文具全放进去,乱七八糟的。

  师:针对这样的问题,你有解决办法吗?

  生:我觉得可以把纸盒隔开,文具分开放。

  生:也可以增加小盒子。

  师:这个纸盒除了可以收纳文具外,还可以 用来收纳什么东西呢?你想收纳什么 东西?又准备怎样设计呢? 教师通过试验引导学生发现纸盒的用途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问题: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纸盒?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功能上进行创新设计。

  (三)结构的设计

  作品结构的设计是指学生通过对所制作的作品进行探究后,对作品部件的形状、大小、连接方式等方面所进行的设计,通过结构的设计,使作品在实用性、稳定性、牢固度等方面呈现最佳状态。

  如在四年级上学期的主题五“塑料沙漏的设计与制作”活动一“沙漏的设计”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沙漏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便的沙 漏,你们想设计一个怎样的沙漏呢?

  生:我也想设计成这样的,但是,我想给它 美化一下。

  生:我想设计一个爱心型的沙漏。

  生:那样它就重心不稳,站不牢了。

  师:想法很独特,但是重心不稳可是个大难 题,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给沙漏加一个外框,使它能保持平衡。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时,引发学生思考,怎样设计才能使沙漏保持平衡,促使学生从沙漏的结构上进行设计,又为学生开辟了一条设计之路。

  (四)方法的设计

  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怎样在瓶盖上打孑L、怎样缠绕铁丝会更牢固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所面对的制作困难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与设计,主动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三年级下学期主题二“纸杯小创意”中活动二“纸杯桌椅”的教学,教师在讲解制作过程时,要在圆筒型的纸杯上截去一段多余的部分,于是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要在圆筒型的纸杯上截去一段多余的 部分,怎样剪才能又方便又平整呢?

  生:先用铅笔在纸杯壁上画线,然后再沿着 线剪。

  生:把纸杯按扁,然后再剪。

  生:先把纸杯用透明胶贴上一圈,然后沿着 透明胶带剪。

  生:套上一根橡皮筋,沿着橡皮筋剪下。

  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法一一示范,最后得出使用橡皮筋较方便。制作中许多学生都有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来表达多种想法、做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到最佳方案。

  (五)造型的设计

  造型的设计是指在作品主体要求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设计使作品更趋完美。造型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作品色彩、形状、大小,以及装饰美化的设计上。

  如三年级下学期主题二“纸杯小创意”中活动二“纸杯桌椅”的教学:

  (教师用纸杯搭了一把简易的椅子后——)

  师:你觉得老师搭的这把椅子漂亮吗?

  生:不好看,太简单了。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使它变得更漂亮呢?

  生:把椅背剪成镂空形状的,看起来会更 精致。

  生:把椅腿设计成波浪形的,更好看。

  生:在椅子上贴一些图案,看起来更漂 亮些。

  生:如果用彩色的纸杯制作椅子,那才好 看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设计思路,有色彩上的搭配、形状上的改变,还有装饰的设计等,使原来粗糙简易的椅子变得精致漂亮,学生的设计思维得到了很好的点拨。

  三、如何引导学生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发设计动机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自觉学习,智力开启,潜能发挥和创新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教师在设计活动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动手创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三年级上学期主题一“神奇的纸条”中活动二“玩一玩”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的课堂情境:

  师:这是一张正方形的纸片,给你一把剪 刀,你能剪一个纸圈,让手指从这个纸 片中穿过吗? (学生操作,很快完成了任务)

  师:还是这张正方形的纸片,给你一把剪 刀,你能剪一个纸圈.让拳头从这个纸 片中穿过吗? (学生操作,很快完成了任务)

  师:随着物品的增大,只要我们把纸圈剪得 大一些就行了,对吗?还是这张正方形 的纸片,给你一把剪刀,你能剪一个纸 圈,让老师的头从这个纸片中穿过 去吗?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对怎样剪出一个大纸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自发地寻求剪出大纸圈的方法。

  (二)欣赏范例,拓宽设计视野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但真正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还是需要有一个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毕竟小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有限,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作品范例,拓宽学生设计的视野,打开学生设计的思路,为学生的设计提供素材和方向,教给学生设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与经验,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五年级上学期主题五“纸板凳的设计与制作”中活动一“纸板凳的设计”教学,教师设计了欣赏凳子,初步感知凳子结构的环节。

  师: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种板 凳?为什么? (学生纷纷回答,略)

  师:你们说的板凳,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仿 佛把老师带入了板凳的海洋,老师带你 们去看看古代的凳子,好吗? (出示课件:欣赏古代的凳子)

  师:随着时代的演变,凳子的文化也在发生 着变化。那么,现代的凳子是怎样 的呢? (出示课件:欣赏现代的凳子)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凳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接下来设计自己的板凳积累了素材,奠定了设计的基础。

  (三)展示交流,优化设计方案

  学生个人的设计方案形成后,教师可以安排小组或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表达设计意图,从设计的外观、大小、功能、结构、制作、选材等方面进行质疑,提出作品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运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各种问题,不断修正和优化方案,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和技巧。

  如三年级下学期主题二“纸杯小创意”中活动三“纸杯娃娃”的教学,教师看到一些学生的作品个性十足,富有特色,于是设计了一个展示环节。

  师:你的娃娃做得与其他同学有些不一样,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吗?

  生:我做的是一个正在跳舞的娃娃。

  师:你认为自己做得最棒的地方在哪里?

  生:我充分利用纸杯的弧线形状,做成一个 正在跳芭蕾舞的娃娃,样子非常优美。

  师:真棒!请其他同学也来谈谈,你们觉得 他的作品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他的娃娃有一条漂亮的裙子,我觉得我

  的作品可以加一件披风。

  生:他的娃娃头上还戴着一顶精致的帽子, 我觉得很有特色。

  教师设计这样的交流展示环节,不仅是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剖析,更是相互学习,打开设计思维之门的最佳途径。

  (四)激励评价,增强设计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正确的评价、恰当的表扬和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也许学生设计的作品是不完美的,但教师要尽量挖掘作品中的亮点,从正面鼓励,积极评价,及时肯定学生敢于设计的精神,让学生有成就感,体会设计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充分增强学生设计的信心。

  如三年级上学期主题二“漂亮的相框”中活动三“设计与制作相框支架”的教学,学生在展示时有几个相框的支架太软,支撑不住倒了。教师相机引导:

  师:支架支撑不住的原因是什么?

  生:支架纸张太薄。

  师:那有什么改进方法呢?

  生:换一个用厚纸做的支架,把原来的支架 拿下来,折一折再装回去。

  生:把支架位置换一下。

  生:不要动支架,在支架与相框间加一根过 桥,一根不行再加一根。

  师:真棒,你太有创意了!是呀,这是一个 很好的省时、省工且高效的改进方案。

  劳动与技术课堂中的设计,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创造性实践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各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设计。当然,这些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之上,否则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要处理好学生创新设计能力与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系,要认识到技术知识、基本技能是创新设计的根本,只有这样,劳动与技术课堂中的设计才是扎实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