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科技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的思考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幼儿科技教育其实就是科技启蒙教育。教师在科技活动中,不仅教给幼儿科技知识,更应该教给幼儿科技思维的方法,“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让幼儿真正地“做科技”,获得科技经验和方法,形成尊重科技的态度。

  在实际的幼儿科技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提问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模棱两可,有时超出幼儿的理解,导致幼儿无所事事;问题肤浅,不能激发幼儿的深入探究,有时还会导致幼儿经验混沌,不清晰;问题有时不能紧紧围绕活动目标或体现目标。鉴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我认为研究教师在科技活动中的提问策略很有必要。只有善于从幼儿的问题人手,进行有价值的提问,才能引导幼儿在科技活动中,在讨论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获得经验。

  一、学习与思考:理清对提问的认识

  (一)问题的类型

  科技活动中的问题无非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封闭式问题,即问题的答案为单一、绝对的,一般这样的问题有“这是什么?”“它叫什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一种为开放式问题,即问题有多种答案。一般科技活动都鼓励开放式问题,但如果要引导幼儿认识一种事物,或了解一种具体的概念时,封闭式的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提问的方式

  直问:也就是顺问,“这是什么?”如指着不倒翁问“这是什么?”这类问题是浅层次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的广度,但缺乏深入性。

  反问:“为什么?”如活动“有趣的陀螺”,问“陀螺为什么会旋转”,启发幼儿主动整理自己的经验,为探究行为寻找理由或依据。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的问原因,问下落。如活动“吹泡泡”,让幼儿猜测,方形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可能会是什么形状的?幼儿猜测,可能会是方形的,这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通过提问来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启发幼儿深入思考。

  (三)提问的价值

  1.提问能引发幼儿对事物的注意

  观察是最基本的科技探索方法之一,让幼儿观察某一事物时,提问可以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例如,“仔细看一看,山芋长什么样?”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包含的答案要避免只有一个答案,如“石头硬不硬?”因为这样的问题很可能使幼儿不用仔细观察,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回答问题,这就抑制了幼儿的观察力,也抑制了其积极探索的能力。

  2.提问能引发幼儿对事物的比较

  在科技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用科技的方法探索问题。自然界的事物千千万万,有很多东西具有共同的特征,把大自然的事物按照共同的特征来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科技探索方法。教幼儿学习分类时,要帮助幼儿分析各物品的特征,会把各个物品的特征进行比较,然后引导他们将物品分类。教师的提问要能引发幼儿对事物进行比较,提的问题要能使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相互关系上。如,活动“称水果”中的提问:“看老师手中的两个苹果,哪个重?哪个轻?为什么?”

  3.提问能引发幼儿的想象和推测

  想象是思维跳动的火花,在幼儿探索问题时,还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得到的知识进行推想。在这里,教师的提问尤为重要,如在科技活动“水果和果汁”中,教师利用幼儿对果汁颜色、气味的分析,提出问题:“想一想,这杯果汁是什么水果榨出来的?”幼儿根据已有对果汁分析后得到的经验,推想与果汁对应的水果是什么。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地循循善诱,让幼儿思考、回答,这样幼儿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就会增强。

  4.提问能引发幼儿找出事物的因果

  这就是我们平时在科技活动中所说的追问“为什么”,在教师的追问下,让幼儿从事情的结果中找出原因,从而诱发探索答案的动机。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追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差异性,如有的幼儿对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的认识能力不足,所以教师要将追问换一种方式提出,改为选择性问题、假设性问题或反问,如“是A呢?还是B呢?”“如果没有,会怎么样?”这样会降低幼儿回答问题的难度。

  5.提问能引发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幼儿进行科技探究时,时常会出现困难,这时教师恰当的提问能引导幼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旋转的陀螺”活动中,幼儿做陀螺失败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找到材料的中心点了吗?你的棒跟材料贴紧了吗?”这样的提问使幼儿学会在遇到困难时,积极观察、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幼儿探究事物的信心,提高其探究能力。

  二、实践与探索:形成提问的路径

  在设计问题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要,在重要处设置关键问题;要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要使问题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清楚、详细而精确地表述问题;组成简明合理的问题结构;问题难度与坡度要合理;要善于提探究性问题。如活动“有趣的滚动”,他的关键问题是让幼儿探究:物体滚动的特征与线路的关系。提供三种形状(球体、圆柱体、台体)的物体若干件。以游戏(赶小猪)情境导人活动,把三种形状的物体比作小猪。设计的问题是:这三种“小猪”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是怎样滚动的?(同时请幼儿记录滚动的线路)为什么这只“小猪”(台体)不会直线滚动?哪只“小猪”赶起来最轻松省力?为什么?

  在提问上,要抓住幼儿的兴趣,在幼儿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时提问。提问对象要面向全体,区别对待幼儿的个别差异。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要均等,鼓励全体幼儿参与。问题难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提问方式,灵活多变,丰富多样。如活动“万花筒”,采用的提问方式有直问、反问、追问。这是什么玩具?万花筒里的图案为什么是多变的?里面有几面小镜子就会使图案多变吗?针对幼儿的差异或幼儿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与错误症结发问,步步逼近,使幼儿幡然醒悟,达到化错误为正确的目的。

  在应答方面,需要给幼儿一定的思考与回答时间。教师要注意倾听,对幼儿表示尊重;幼儿不能回答的知识性问题,教师宜直接给予答案。如活动“吹泡泡”,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有的幼儿就反问:“为什么它们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不是其他形状的?”这是一个深奥的问题,解释给幼儿听,幼儿可能很难理解,这时教师首先要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然后可以再反问幼儿:“你说为什么?”听听幼儿的解释,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解释给予幼儿恰当的回答。

  幼儿在探究中,他们获得的知识或经验可能是零散的、不完整的,甚至是支离破碎的、错误的,教师给予幼儿及时的反馈、纠错,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科技知识和经验。

  三、交流与反思:分享研究的经验

  当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会主动与大家介绍交流活动前的思考和活动进行中进展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交流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在问题的设计上,是否符合幼儿的探究能力及发展水平;在提问上,是否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在策略使用上,是否关注了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等。这也是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概括,以及经验和资源共享的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趣点拨、提出问题、开始活动。在教学中以幼儿认知能力和幼儿的生活感知为前提,精心设计一种问题情境组织教学,有问题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究、思考寻求答案的愿望。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技活动中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科技探索,使幼儿感到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技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和愿望。

  (二)启发性提问

  启发性提问是探究式科技活动的重要的教育策略。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所以问题提出应有启发性,能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应有针对性。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问,激发幼儿深入探究。教师必须清楚问题的深人性、层次性与幼儿获得经验之间的关系,才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究,获得扎实、稳固的科技经验。

  (三)适度提问

  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考提问的适时、适宜、适度性,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的作用就是判断什么时候是幼儿探究的关键时刻,适时适度的介入,是教师了解幼儿所思、所想、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幼儿在探究中遇到一些“深奥”的问题时,有时幼儿能独立解决,有时不能,往往会阻碍探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这就需要教师适度指导,有策略地介入。

  (四)抓住现场

  科技活动中的提问一定要抓住现场。年轻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效仿有经验的老师组织一节经典的探究活动时,会变成走过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年轻老师以“原有活动中的提问”为本.会直接复述原有活动中的提问,尤其是关键性问题,而忽视眼前的幼儿,毕竟现场的幼儿不是原来活动中的幼儿,现场幼儿面临的问题也不再是原来活动中幼儿出现的问题,所以需要幼儿探究的问题不仅有教师早已“胸有成竹”的预设性问题,教师更要抓住幼儿现场出现的问题,将预生成性问题转化、调整,换一种方式提出。

  我们在幼儿科技活动中不仅要给幼儿科技知识,更应该给幼儿科技思维的方法,“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让幼儿真正地体验科技活动,获得科技的经验和方法,形成尊重科技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