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实习支教中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09-15

  师范生实习支教活动不仅缓解了农村师资短缺,同时还拓展了学生自身教学实践空间、提升了教学实践能力。然而,在支教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忻州师范学院师范生支教为个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给出完善师范生支教的对策。

  受经济、地域等条件限制,我国教育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发展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主要标志之一,直接影响社会和谐与发展。以高校师范生为主力的支教活动对偏远落后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范生支教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具有传统教育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对农村教育水平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教师资源紧缺,更加有意义的是有利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从实际支教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师范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师范生的支教活动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紧缺问题,在教学效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地方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支教大学生参与支教的态度成为支教活动顺利开展的制约。他们认为支教学生没有教学经验、不具备教学能力,担心影响教育质量,不敢放手让支教学生将教学设计及课程设计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此外,地方学校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主,用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或考核支教大学生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忽略学生素质教育。支教学校没有给支教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导致支教学生在工作中常感到无助。同时,支教学校没有跟当地政府部门及教育管理部门进行有效协调与沟通,支教经费严重缺乏,导致大学生的支教工作异常艰苦,一些学生支教收入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教学设施简陋,缺乏相应的教学仪器及设备,精心设计的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严重阻碍了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忻州师范学院师范生支教情况调查

  (一)样本选取及问卷设计

  1 样本选择

  依据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任务,对忻州师范学院支教生进行调查,其年龄范围在18~23 岁。共发放调查问卷210 份,收回207 份,其中有效问卷共207 份。调查对象的性别男女分别占34.78%、65.21%,专业选择文史、理工和艺体,比例分别为56.04%、36.7%、7.24%。

  2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别从支教学校、支教工作、支教生活三个方面展开设计,其中支教学校主要包括所处地区、学校类别、教学设施、学校行政管理部门态度;支教工作主要包括代课数量、教师间学习交流、同事帮助、学生有明显进步;支教生活主要包括工资待遇、住宿条件、伙食条件。

  (二)忻州师范学院师范生支教情况调查

  1 支教学校调查

  由于地方学校往往地处城郊、乡镇,甚至是偏远的农村,这些地区交通不便利,教育设施落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支教的积极性,调查显示,4.6%大学生支教的学校地处城市郊区,28.1%地处乡镇,67.3%地处农村,说明偏远的农村地区师资严重不足。从支教学校类别方面看,仅有7.7%在初中支教,92.3%在小学支教,说明绝大多数支教学生所支教的学校都是小学。但是,与初中相比,小学的教学课时更多、压力更大。教学设施方面,2.6%学校的教学设施良好,35.4%为一般,62%为落后,教学设施质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落后的教学设施也会给支教效果带来负面影响。从学校行政部门态度方面看,仅有9.9%学校表现热情,38.4%表现一般,还有51.7%表现为冷漠,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冷漠的态度会影响支教大学生工作积极性。

  2 支教工作调查

  偏远地区的学校师资严重不足,支教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往往担任多门、多个班级的课程,工作量非常大,是普通教师的几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学习,教师间的交流也比较少,显然不利于教师发展。

  调查显示:42.8%的学生负责任教三门课程,27.9%的学生负责任教两门课程,仅有8%的学生担任一门课程。说明支教大学生的工作任务偏重,特别是班级多的学校,一名教师教授多个班级多门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教师间学习交流情况来看,9%支教大学生表示自己所在学校交流比较多,42.8%表示一般,而31.5%表示教师之间没有学习交流机会。由于大部分支教大学生根本没有相关教学经验,没有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支教学生与学校老教师交流学习的缺失,影响了支教学生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提高与发展。从同事帮助方面看,12.7%的支教学生认为得到同事帮助比较多,62.6%的认为得到帮助比较少,还存在20.1%支教学生在支教过程中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说明地方学校相关行政部门没有开展引导工作。没有相互帮助的氛围,支教大学生遇到困难时很可能失去自信心,更严重的情况可能会放弃支教工作。从教学效果来看,4.9%支教大学生所教学生并没有进步,8.4%的支教大学生所教学生进步比较少,72.6%的支教大学生所教学生有明显进步,这说明了支教活动具有一定积极效果。

  3 支教生活调查

  支教学生的生活状况对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来自城市的支教学生,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工资待遇、住宿条件、伙食条件等都对支教大学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调查显示6.2%大学生对支教的工资待遇表示满意,17.1%认为一般,76.7%大学生对支教的工资待遇并不满意。这说明支教工资待遇不能满足大部分支教学生。除了工资,住宿和伙食条件直接影响支教大学生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从住宿条件来看,14.5%的学生表示满意,28.6%表示一般,56.9%的学生对住宿条件不满意。从伙食条件来看,27%的学生表示满意,14.8%的学生表示一般,58.2%的学生对伙食条件不满意。这说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住宿和伙食条件比较差,这些因素会给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阻力。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地方学校环境和条件对支教大学生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学校的工作、生活环境及学校领导、相关行政部门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校为小学,教授对象为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这些小学生入学前基本没有接受学前教育,不管是在基础知识储备还是在课堂组织和纪律方面较城市小学生来说都有明显的差距。因此,支教大学生在面临初等教育教学课时多、任务重的同时还要担任学生素质教育工作,这给支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些问题都给经验不足的支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更加重要的是,支教大学生在支教学校不受重视、地位较低,工作成果没有得到肯定更没有相关奖励政策来鼓励优秀者。这样必然会影响支教大学生的工作热情,造成他们在工作中产生消极态度,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学生需要带三门课程,对没有教学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工作量比较繁重。他们处于角色转变过度时期,从学生到老师、从城市到农村,在这些转变中理想和现实有很大差距,需要时间、同事的帮助才能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来更加适应农村教育工作。校领导应多关心年轻的支教大学生,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和理解、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此时,如果支教大学生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又得不到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刚走上工作岗位支教大学生可能离开支教学校寻找新的工作。

  三完善师范生支教活动的对策

  政府、高校与地方三者联合发挥各自优势。明确政府、支教高校与地方学校各自职责。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统筹方面的优势,如资源配置、政策协调、及经费筹措等;支教高校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响应号召,发挥人才优势,切实做好支教学生培训和选拔工作,确保支教学生具有教学能力,保证地方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地方学校要配合政府和高校工作,明确给出师资紧缺岗位及岗位职责,并接受支教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包括安排教育实习、教学实践、实地考察等工作,为后期支教活动奠定良好合作基础。实际上,地方学校是支教活动中最大的受益者,通过支教活动学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教师资源紧张,实现本校教师能力提升和专业进修。因此,地方学校在支教活动中应为支教学生争取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及安全保障,确保支教活动能够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