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生、企三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9

  近年来,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加强职业学校与用人市场的合作,建立需求导向的职业体系。这种模式离不开校企合作这个平台。而职业教育一向遵循的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校企合作产生及发展的必要性。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尤其中职培训学校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随着国家扶持职业教育的力度加大,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增大,只有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实现校、生、企三方共赢,职业学校才有长久的竞争力,才能良好地发展。

  一、校企强强联手,探索“工地学校”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建材系为应对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战略发展对建设人才的需求,深化教学改革,与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工集团”)等多家实力雄厚的建筑行业类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建筑建材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是学校发展最稳定的专业,近三年在册生人数达 1784人,年招生人数稳定在 650 人左右,是学校重点建设的龙头专业。该专业一直以来注重校企合作,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双线并行、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与建工集团“强强联手”,共建“工地学校”,积极探索“工地学校”运行机制。

  (一)宗旨。依托建工集团雄厚的实力和广阔的建筑市场,本着互利共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推进广西经济建设的原则,双方共同建立“工地学校”校企合作方式,旨在把课堂搬到工地,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带动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校本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方式方法等一系列创新改革;企业也通过这一形式的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素质、多途径培训从业人员。

  (二)内容。学校从建工集团管辖在建的众多工程项目中精心挑选 7-8 个与学校距离较近的工地,在每个工地设项目“课堂”,依据工程项目进程,按立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顶工程、水电安装、装饰装修、工程验收等进程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以班级为单位,以 2-4 个星期为一个学习周期,交叉轮换到各个工地“课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和实训。“工地学校”以二年级学生为主要进驻对象,适时安排一年级的认知实习和三年级的顶岗实习。与此同时,根据企业的劳动力需求状况、企业的工程进度和用工情况调整教学进程,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的状况。

  (三)成效。从推行“工地学校”运作模式以来,建筑类专业群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远远比学校课堂教学好。(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工地的学生了解各种项目工程、操作技术要求、现场真实的学习内容,亲自实践操作,职业技术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其社会职业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2)近 3 年来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参加广西中职培训学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 12 个、二等奖 8 个、三等奖6 个,代表广西参加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 4 个、三等奖 6 个。(3)2016 年 2 月 29 日《广西日报》第2版专题报道《一所名牌职校的崛起之路——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的“工地教学”改革创新纪实》,2016 年 5 月 9 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题为《从拉线砌砖绑钢筋学起——广西理工职校“教学工地”掠影》的整版报道。可见,学校这一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

  二、校企合力共建,探索企业全程参与的“金岸模式”

  广西桂物金岸制冷空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岸公司”)直属于广西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中央空调设计、安装、维护等业务为主的专业制冷企业,是广西中央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广西业务量占行业市场份额 70% 以上。公司以一流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大力支持和信赖。

  学校电气工程系与金岸公司签订共同办学协议,开设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广西桂物金岸班”,在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评价体系五方面全程参与共建,为公司培养“好用”人才。

  1.根据“金岸公司”人才需求,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群的工作内容相衔接,从基本素质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三方面着手培养,形成“校企共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培养设置课程,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研讨,针对“金岸公司”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并与企业共编教材,使其内容更符合公司的岗位要求。

  2.“金岸公司”赠送中央空调实训设备用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实训需要,并按企业标准,在实训基地推行企业“6S”管理模式,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该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实训基地运行质量监控小组,定期或随机检查、监督实训教学情况和实训基地运行情况。电气工程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实训基地条件,为“金岸公司”培训员工累计 800 多人次。

  3.学校以“金岸公司”为教师培训基地,共同制订培训计划,定期派出专业骨干教师到基地开展岗位实践锻炼,熟悉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相关岗位(工种)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及操作规范,掌握主要岗位的操作技能;同时协助企业提高科研能力和员工素质,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等。公司也派出高层人员、管理骨干和技术能手到校指导,着力打造“融合型”双师队伍。

  三、依托项目研发,探索“鱼峰水泥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水泥工业是广西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水泥作为最基本的工程材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继续增长,其需求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如今水泥企业采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以工艺先进、技术成熟、节能、降耗、环保、吨投资低、经济效益好、自动化和集约化程度高等优势,成为现代水泥工业的主流生产线。2011 年初,学校应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组织对该公司生产线新员工进行培训。根据该公司水泥生产的技术特点和要求,2011 年 7 月,学校化工系联合浙江中控教学仪器有限公司,会同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三方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日产 5000 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仿真教学系统”项目,用于对企业新员工的培训和学校的日常教学与训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利益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发展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三方签订《日产 5000 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仿真教学系统研发合作协议》,在明确责任和义务的前提下,确立成果共享原则,即: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利用该系统,学校对学生开展教学;利用该系统,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利用该系统,学校开展专业课程改革,与企业共同培训学生,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研发项目,一是建立以提高岗位职业工作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通过企业平台进行现场教学及使用仿真教学系统进行模拟教学,使《水泥生产技术》《水泥煅烧工艺与设备》《粉磨工艺与辅助设备》《中央控制室操作》等主干核心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使用仿真教学系统进行模拟教学,学生的技能明显提高,进行顶岗实习,他们可提前 6-9 个月转正。

  学生使用仿真教学系统进行操作,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没有使用本仿真系统的 2009 级学生,考证通过率是 95.7%,使用了本系统的学生,考证通过率提高到 98.6%;学生参加全国“路通杯”建材院校水泥中央控制操作技能大赛分获个人一、二、三等奖和集体特等奖的荣誉。

  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获得了优质劳动力资源及人才储备,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也使用该仿真系统,已直接培训员工达 680人/次。

  总而言之,学校通过探索实践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围绕“学校、学生、企业”三者需求,总结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学校招生总人数连续 11 年位居广西第一;连续 7 年学生参加全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蝉联金牌数、奖牌数、获奖人数“三第一”;校内实训基地已增至 27 个,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 1 个、自治区级 6 个,实验实训中心(室)240个。其中,昌桂源建筑技术实训中心、金岸制冷空调实训中心、正发汽车快修实训中心等 16 个实训中心(室)均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以“工地”培育人才、以“工地”提升教师、以“工地”服务企业,以“工地”传承工匠精神的典范。此外,学校另有校外实习基地 208 个。实现了校企共建真实教学实践环境。近年来学生就业率均达 98% 以上,企业满意度达 86% 以上。但我们也需看到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如何建立稳定的、长效的、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仍然需要不断探索,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