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培训学校师德建设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师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及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包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内容。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神圣职责,其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及职业道德水平的优劣,与教育事业的成败和民族的未来有着重要联系。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培训学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社会文明的需要。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教育的主导者、引领者——教师,其思想、言行、仪表、道德修养对学生的成长有深远影响。人类社会与文明发展的永恒追求,是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教师作为人类社会与文明进步的奠基人,首当如此、理应如此、自是如此。一代师风影响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教师的道德修养、精神风范、人格魅力和行为习惯等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学生、感化他人、辐射社会,对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影响深远。有道德的教师能有力地推动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对构建风清气正、团结向善的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社会文明的需要。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中职培训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德育是中职培训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培训学校德育的主力军,其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培训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良好的政策支持让职业教育获得大发展。许多职业培训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紧跟国家的指导方向,坚持内涵特色发展,致力于提升办学质量,将跻身一流职校作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俗话说,强教必先强师,强师须以德为先。当一所培训学校有了一批具有科学教育观、敬业爱岗、业务精良、乐学善研、关爱学生的优秀教师队伍,一流职校的办学目标才成为可能。因此,师德建设是中职培训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

  (三)提升师德建设,是中职培训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通常通过绩效考评、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晋级来体现,而这些考核无一例外地都把师德表现作为首要的评审要求。

  2013 年颁布的《中职培训学校教师专业化标准》,无论是在基本理念还是在基本内容上,都将师德放在首要位置。其中,对于师德为先有如下阐述: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引导者、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标准的基本内容涉及三个维度共 15 个领域,其中第一个维度便是专业理念与师德,它包含了四个领域,即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分别用 16 条基本内容对专业理念及师德规范进行了具体阐述。

  《中职培训学校教师专业化标准》是我国目前中职教师专业化的最权威标准。对照标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努力养成忠于职守、为人师表、心灵高贵、淡泊名利、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职业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两个崇高的字眼,才能承担好教育这份神圣的育人工作。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中职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四)加强师德建设,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引领者和示范者。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德养成。

  中职培训学校的学生往往因学困自卑,对前途感到迷惘。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意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经常出现上课迟到、讲话、玩手机、吃零食、睡觉等现象。生活中也常伴有抽烟、酗酒、说脏话、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惯。要改变学生的陋习,帮助他们进步,职业培训学校的老师要比基础教育的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努力,要有“每个孩子都会开花,除非他是一棵大树”的信念,坚信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孩子都能进步。

  教育并非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一个用人格铸造人格、用心灵唤醒心灵的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展示的是教师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以及教师敬业乐业、献身教育的精神,决定了其德行修为比其他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从教师身上,直接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情感意志教育、知识技能教育、启迪和教化。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无字的书,能以实际行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示范,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好师德孕育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中职培训学校师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中职培训学校师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事业心不强,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今天,教师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冲击。有些教师的价值观具有功利性,他们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乎物资利益的索取,在教学中投入不够,仅把教师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有些教师不思进取,不悉心敬业,不认真备课、不钻研教材、不更新知识,抱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有些教师因缺乏企业锻炼,授课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胜任工作。还有一些教师擅自摒弃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照本宣科,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敷衍了事。

  2.教师的自我要求不严,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些教师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没能很好把握教师的角色,不注重自身修养,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经常违反教学纪律,时不时出现上课迟到、早退、接电话、随意变更教学时间等现象。还有一些教师任性发牢骚,出现讽刺和嘲弄学生的情况,某些教师不顾职业身份在课堂上发表不当言论,这些违背师德的行为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3.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年轻教师已经逐步成为培训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尽管他们经历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教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当他们真正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时,还是因缺乏教学经验、专业能力不足而出现神情紧张、知识表达凌乱无逻辑、课堂组织失控的状况,导致有的学生对年轻老师的教学表现品头论足,听课专注力低,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少部分老教师未能与时俱进,专业知识老化,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脱节。还有一些老教师未跟上教育现代化的步伐,缺乏先进的职业教育手段,依然停留在一支粉笔教书的状态,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4.出现教书与育人脱节的现象。职业培训学校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但有不少教师缺少德育的意识,在实际授课中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德育目标的引领。例如,缺乏职业精神的教育、缺乏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缺乏吃苦耐劳品质的锻炼等。还有些老师对学生是否按时到课、课堂中能否用心听课、听懂了多少课等不重视,认为解决学生课堂中出现的违纪情况是学工处和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学生处在这种不管不问的课堂里,对老师的讲课无动于衷,频频出现睡觉、玩手机、开小差等现象。这些都是因教书与育人脱节而导致的现象。

  (二)造成培训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体制机制不健全,影响师德建设。培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尚未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评价体制,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没能有效地调动,阻碍了师德师风建设的良性发展。

  2.自身师德修养弱化影响师德建设。部分教师存在重技轻德的思想,表现出服务意识淡薄、思想懒散、放松自身素质提升的要求、对教师应有的德高为师的风范不再坚持等现象,从而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

  3.市场经济的一些不良思想影响师德建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教师不再崇尚“三尺讲台,两袖清风”的状态。一些不良思想意识腐蚀教师的心灵,致使一部分教师的道德素质出现滑坡,工作中讲实惠的人多了,谈奉献的人少了,教师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变得模糊起来。

  4.过重的教学负担影响师德建设。随着培训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相关专业的教师人数同比增加,但是由于专业发展不平衡,有时一个专业勉强才招了一个班级,有的专业又超出计划爆满。在这种情况下,培训学校无法将教师配备到位,一些专业课程由相近专业课教师上课,导致任课教师负担过重,精力相对分散,无法花精力提升自身师德修养。有的专业招生不足,被迫取消专业,部分教师需要转岗,又导致这些教师信心不足,影响到新岗位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中职培训学校师德工作的策略

  (一)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建立师德建设的工作体系。培训学校要将师德建设作为事关培训学校跻身一流职校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培训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部署,积极为培训学校教师教书育人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建立宣传、教育、考核、监督、惩治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确保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培训学校应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成立有校级领导、教务处、学工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优秀教师代表共同组成的培训学校德育建设工作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培训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落实培训学校师德建设规划和方案,组织实施培训学校师德考核评价工作。

  2.建立师德建设问责制度。校长作为培训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把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培训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工会、人事、教务等相关组织和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的坚强合力。

  对有违反师德行为的老师,培训学校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规定,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健全师德常规教育及学习培训制度。培训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共同制定的《中等职业培训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把师德师风作为培训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核心,将师德教育纳入培训学校各类师资培训体系里,如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专业及学科带头人培训等师资培训工作,作为重点任务认真抓实抓好。

  2.创新师德教育形式。全校各部门和教师应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教师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创新教育的机制、内容、形式、方法及手段。开展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通过专题研讨、案例评析、经验交流、警示教育、企业实践、校本研修等,突出师德师风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克服形式主义,追求实际效果。

  3.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以教育部、教育厅每年 5 月开展的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契机,组织开展全校“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积极开展“最美教师”“中国梦·教师梦演讲大赛”“寻找身边的典型,学习身边的先进”等系列活动,发掘身边的先进典型,树立师德楷模,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三)加强师德考核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建立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思想和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积极构建培训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师德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等师德方面的考评鉴定工作。

  2.科学运用师德考评结果。考核结果要记入教师成长档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申报、培训进修、奖励惩罚、绩效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教师予以公示表彰;对师德表现欠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对于劝诫仍不改正的教师要进行严肃处理;确定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对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对存在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的教师,一律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

  (四)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培训学校要将师德表彰奖励纳入教师的奖励范围,把师德表现作为评优评先的第一要素,树立一批师德楷模,培养一批师德典型,形成师德榜样队伍,加强正面激励,推动教师形成重德修德的良好风气。

  2.加强师德建设的宣传。培训学校在教师节、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中,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培训学校微信公众号、校报等载体,大力宣传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师德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充分展现教师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引领社会风尚。

  总之,国家要繁荣、民族要振兴、教育要发展,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中职培训学校的教师要始终牢记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努力提升师德修养,自觉增强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为己任,提升师德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令人民满意的教师。